简介
推类,在中国古代是被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它既是文人学士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又是思想家们用于建构理论体系的主要方式。本书以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地理、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考察了汇集中国古代先民深邃、幽微智慧的《周易》,和儒、墨、法、名等思想家们的推类思想。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主导推理类型。它的表现形式是“假物取譬、引喻察类”。它所探讨的推理形式始终与其思维内容结为一体,所阐发的逻辑思想始终与政治伦理观点相结合,体现出中国古代逻辑的特殊性。
目录
第一章 类与推类第一节 概说第二节 关于国内对类和推类研究的梳理一、关于类范畴的研究二、关于“推”范畴的研究三、关于类比推理或“类推”的研究四、关于类比推理或“类推”的价值评估五、类比推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一、有助于对中国古代逻辑传统的认识二、对于发展我国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采用比较、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的产生及其成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奠一、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二、“土地为本,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方式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第二节 政治伦理和意象思维的孕育一、政治伦理二、意象思维第三节 语言文字和好类比语言表达习惯的培植一、语言文字二、类比法则第四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类和推类的偏向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推类的应用、研究二、中国古代思想家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建构的推类理论第三章 《周易》的推类思想第一节 观物取象、以象尽意——《周易》推类思想的发端一、观物取象二、以象尽意第二节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推类思想的演进第三节 “取象比类”——《周易》推类思想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对《周易》推类思想的评述第四章 儒家的推类思想第一节 孔子的推类思想一、“引譬连类”的譬式推论二、“举一反三”由简而繁的推论三、“推己及人”的道德伦理推论四、对孔子推类思想的评述第二节 孟子的推类思想一、“凡同类者,举相似也”的类观念二、寓言明理、博喻巧譬的类比方式三、层层推进、以谬制谬的推论四、对孟子推类思想的评述第三节 荀子的推类思想一、“所缘以同异”——对“类”概念的认识二、“物各从其类”——对“类”概念的考察三、“譬称以喻之”——谈说论辩中的类比推论四、“推礼义之统”的政治伦理偏向和“举统类而应之”的全面一贯的推类思想五、“推类而不悖”的思想六、对荀子推类思想的评述第五章 墨家的推类思想第一节 墨子和墨家学派第二节 墨家推类思想一、理论基础二、墨家推类的逻辑性质三、墨家推类的种类与具体论式四、墨家对谬误的辨析第三节 墨家推类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第四节 对墨家推类思想的评述第六章 名家的推类逻辑思想第一节 邓析的推类思想一、“循名责实”、“按实定名”的类观念二、“别殊类”、“序异端”的论辩原则三、“两可”之说及推类论证第二节 惠施的推类思想一、“历物十事”的名实观二、依类相推的“譬”式推论第三节 辩者“二十一事”中的推类思想一、“二十一事”中的名实观二、“二十一事”中的类属区分和归类思想三、对“二十一事”的评述第四节 尹文的推类思想一、“名也者,正形者也”的名形观二、“正名分,不相侵”的察类思想第五节 公孙龙的推类思想一、“夫名,实谓也”的名实观二、“唯乎其彼此”的正名原则、要求和方法三、对公孙龙推类思想的评述第七章 韩非的推类思想第一节 “审名以定位”第二节 “明分以辨类”第三节 两难论式和连珠第八章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推类思想第一节 《吕氏春秋》中的推类思想一、“类同相召”的类观念二、“类固不必可推知也”三、推类的察验四、辩必中理五、正名审分第二节 《淮南子》中的推类思想一、“类各自类,以类之推也”二、“得事之所由,得事之所适”的推类原则三、“名各自名”的名实观第九章 关于中国古代逻辑的认识第一节 逻辑与中国古代逻辑一、关于逻辑二、关于中国古代逻辑三、中国古代逻辑与名辩学、墨家辩学、墨家逻辑第二节 关于推类一、推类的逻辑特征二、推类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墨辩逻辑为例三、推类与名辩逻辑第三节 逻辑学的传播一、西方逻辑的传入二、关于逻辑学传播的思考主要参考文献
推类与中国古代逻辑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