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内容包括:中国的天下秩序;天下秩序与东亚世界;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从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从汉代初步成型,至隋唐而完备的天下秩序,以及在此秩序影响下形成的东亚文化圈。此文化圈存在了一千多年,不仅对东亚各国影响深远,而且对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也深具借鉴价值。
目录
简体版序/l
自序/1
上篇 中国的天下秩序/1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讨/3
一、 前言/3
二、 结合原理/6
三、 统治原理/11
四、 亲疏原理/12
五、 德化原理/13
第二章 天下秩序与君长人身统治/18
一、 前言/18
二、 天下秩序的三层同心圆结构/18
1.内臣地区/22
2.外臣地区/22
3.暂不臣地区/22
三、 天下秩序运行实例/23
第三章 羁縻府州制度/29
一、 问题所在/29
二、 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33
1.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34
2.羁縻地区之都督、刺史皆得世袭/42
3.羁縻府州制度“着于令式”/43
三、 隋唐天下秩序下的羁縻府州/44
1.外臣的内臣化/51
2.边境的扩大/55
3.失礼入刑(兵)/58
四、 结语/59
中篇 天下秩序与东亚世界/63
第一章 导言/65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东亚关系/68
一、 前言/68
二、 燕、秦与箕氏朝鲜/69
1.箕氏朝鲜/69
2.燕国与箕氏朝鲜/71
3.秦朝与箕氏朝鲜/72
三、 汉代的中韩越倭关系/75
1.汉初与卫氏朝鲜、赵氏南越——兼论约、誓、册命的成立/75
2.汉领朝鲜时代/81
3.韩倭等四夷君长/9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亚关系/93
一、 前言/93
二、 曹魏时期的中韩倭关系/94
三、 分裂时期的一元化秩序与多元政权/99
四、 西晋时期的东夷关系/101
五、 晋、燕与东夷关系/103
1.朝鲜半岛三国鼎立/103
2.前燕的兴起/104
3.晋、燕、秦、丽、济间的关系——复数天下的出现/105
六、 晋、燕、南北朝与东夷诸国的封贡关系/108
1.朝贡之礼/109
2.册封之礼/110
3.册封的实例/110
4.册封与“外臣的内臣化”/116
5.册封的方式/12l
七、 结语——德、礼、政、刑的具体实施/123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韩渤海关系/131
一、 前言:天下观念的具体化与天下秩序的一元化/13l
A政:/134
B刑:/134
C礼:/134
D德:/134
二、 隋及唐初与朝鲜三国的关系/134
1.册封与朝贡/135
2.隋及唐初的征伐——失礼人刑/138
三、 唐朝与统一新罗的关系/146
1.安东都护府内撤的检讨/146
2.册封与朝贡/147
四、 隋唐与渤海的关系/152
五、 结语——一元化的德、 礼、 政、 刑秩序/156
第五章 倭给隋的“无礼”国书事件/160
一、 问题所在/160
二、 “无礼”的惩罚与“无礼”国书的反应/161
三、 开皇末到大业间内外环境的变化/165
1.派使宣谕朝贡/167
2.失礼入刑/168
四、 隋朝为何未出兵倭国?/171
1.文帝的处理/172
2.炀帝的处理/174
五、 结语/183
第六章 隋唐使臣赴倭及其礼仪问题/185
一、 前言/185
二、 裴世清的出使及其礼仪问题/186
1.隋使朝见天皇宜用“邻国”礼/190
2.隋使裴世清为“大国”之“宣谕”使,并非朝贡使/193
3.《日《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纪》记载当时观礼隆重/195
4.隋炀帝不许“无礼”行为/196
三、 关于“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国书问题/197
四、 高表仁的“争礼”问题/202
1.第一次遣唐使之时间/205
2.“无令岁贡”如何解释?/206
3.高表仁为“宣谕”使/206
4.高表仁与倭王争礼的问题/207
5.“由是复绝”如何解释?/209
五、 孙兴进“上唐朝书”问题/209
六、 礼仪诸问题的检讨/213
七、 结语/219
下篇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225
第一章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227
一、 前言/227
二、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其构成诸要素/229
1.汉字/229
2.儒教/230
3.律令/232
4.科技/233
5.佛教/234
三、 东亚诸国的特殊性/234
第二章 东亚文化圈与教育圈的关系/236
一、 前言/236
二、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236
三、 东亚教育圈的特质/239
1.东亚的汉字与儒学教育/243
2.东亚的养士与成圣教育/245
第三章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251
第四章 罗、丽时代“庙学”制的创立与展开/266
附述:韩国的“阙里祠”与孔圣后裔
附录
结论
自序/1
上篇 中国的天下秩序/1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讨/3
一、 前言/3
二、 结合原理/6
三、 统治原理/11
四、 亲疏原理/12
五、 德化原理/13
第二章 天下秩序与君长人身统治/18
一、 前言/18
二、 天下秩序的三层同心圆结构/18
1.内臣地区/22
2.外臣地区/22
3.暂不臣地区/22
三、 天下秩序运行实例/23
第三章 羁縻府州制度/29
一、 问题所在/29
二、 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33
1.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34
2.羁縻地区之都督、刺史皆得世袭/42
3.羁縻府州制度“着于令式”/43
三、 隋唐天下秩序下的羁縻府州/44
1.外臣的内臣化/51
2.边境的扩大/55
3.失礼入刑(兵)/58
四、 结语/59
中篇 天下秩序与东亚世界/63
第一章 导言/65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东亚关系/68
一、 前言/68
二、 燕、秦与箕氏朝鲜/69
1.箕氏朝鲜/69
2.燕国与箕氏朝鲜/71
3.秦朝与箕氏朝鲜/72
三、 汉代的中韩越倭关系/75
1.汉初与卫氏朝鲜、赵氏南越——兼论约、誓、册命的成立/75
2.汉领朝鲜时代/81
3.韩倭等四夷君长/9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亚关系/93
一、 前言/93
二、 曹魏时期的中韩倭关系/94
三、 分裂时期的一元化秩序与多元政权/99
四、 西晋时期的东夷关系/101
五、 晋、燕与东夷关系/103
1.朝鲜半岛三国鼎立/103
2.前燕的兴起/104
3.晋、燕、秦、丽、济间的关系——复数天下的出现/105
六、 晋、燕、南北朝与东夷诸国的封贡关系/108
1.朝贡之礼/109
2.册封之礼/110
3.册封的实例/110
4.册封与“外臣的内臣化”/116
5.册封的方式/12l
七、 结语——德、礼、政、刑的具体实施/123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韩渤海关系/131
一、 前言:天下观念的具体化与天下秩序的一元化/13l
A政:/134
B刑:/134
C礼:/134
D德:/134
二、 隋及唐初与朝鲜三国的关系/134
1.册封与朝贡/135
2.隋及唐初的征伐——失礼人刑/138
三、 唐朝与统一新罗的关系/146
1.安东都护府内撤的检讨/146
2.册封与朝贡/147
四、 隋唐与渤海的关系/152
五、 结语——一元化的德、 礼、 政、 刑秩序/156
第五章 倭给隋的“无礼”国书事件/160
一、 问题所在/160
二、 “无礼”的惩罚与“无礼”国书的反应/161
三、 开皇末到大业间内外环境的变化/165
1.派使宣谕朝贡/167
2.失礼入刑/168
四、 隋朝为何未出兵倭国?/171
1.文帝的处理/172
2.炀帝的处理/174
五、 结语/183
第六章 隋唐使臣赴倭及其礼仪问题/185
一、 前言/185
二、 裴世清的出使及其礼仪问题/186
1.隋使朝见天皇宜用“邻国”礼/190
2.隋使裴世清为“大国”之“宣谕”使,并非朝贡使/193
3.《日《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纪》记载当时观礼隆重/195
4.隋炀帝不许“无礼”行为/196
三、 关于“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国书问题/197
四、 高表仁的“争礼”问题/202
1.第一次遣唐使之时间/205
2.“无令岁贡”如何解释?/206
3.高表仁为“宣谕”使/206
4.高表仁与倭王争礼的问题/207
5.“由是复绝”如何解释?/209
五、 孙兴进“上唐朝书”问题/209
六、 礼仪诸问题的检讨/213
七、 结语/219
下篇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225
第一章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227
一、 前言/227
二、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其构成诸要素/229
1.汉字/229
2.儒教/230
3.律令/232
4.科技/233
5.佛教/234
三、 东亚诸国的特殊性/234
第二章 东亚文化圈与教育圈的关系/236
一、 前言/236
二、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236
三、 东亚教育圈的特质/239
1.东亚的汉字与儒学教育/243
2.东亚的养士与成圣教育/245
第三章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251
第四章 罗、丽时代“庙学”制的创立与展开/266
附述:韩国的“阙里祠”与孔圣后裔
附录
结论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