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孙靖国*的本书对 桑干河流域这一农牧交错地带两千年间反复层累、叠 加的城市地理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秦汉、北魏、唐辽 、明代、清代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分布规律,复 原区域内人地关系演变的历程,进而揭示城市格局变 迁背后所折射的宏大历史背景。作者认为由于居统治 地位的民族、经济、文化、军事审制度等差异,导致 了同一个区域内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体系呈现迥然 不同的面貌。城址分布和城市空间格局,是由地理环 境和历史背景共同塑造,在各种因素中,建造、使用 城市并居住其中的人,至为关键。
目录
绪论第一节 解题与理论基础一本书研究区域范围及地理环境二 两个概念的讨论:“区域”与“城市”三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一 作为学科的区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二 桑干河流域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第三节 本书思路与研究方法一主要研究对象二 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第四节 篇章 结构第一章 秦汉时期城市的沿河分布第一节 对现存汉代古城的分析第二节 汉代桑干河流域城市的地理分布一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二 治所城市分布的空间差异——密集区与稀疏区的明显对比三 汉代桑干河流域城市分布格局的产生原因第三节 城市的规模和层级分布一 现存城址的规模分布二 边郡的特殊设县标准三 中心城市的选择与转移第四节 小结第二章 北魏时期城市的分布与区域开发第一节 南北有别——东汉末年桑干河流域城镇体系瓦解的历史过程第二节 拓跋鲜卑对桑干河流域的经略及其城址的选择一 代国时期二 北魏时期第三节 北魏时期桑干河流域城市的时空分布特征一 时间分布二 地理分布第四节 导致城邑时空分布格局的原因一 “漾北地瘠”——北魏时期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异一二 何以“漫北地瘠”?——北魏时期桑干河流域农耕、畜牧和渔猎经济的盈缩第三章 从军城到州县——唐辽时期城市的重新发育与位置选择第一节 隋唐时期桑干河流域的军镇化一 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的荒残局面二 桑干河流域军镇体系的建立三 唐代桑干河流域军城选址的着眼点与作用第二节 唐末一辽代治所城市的广泛设立及其选址规律第三节 唐辽时期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恢复的原因及其选址取向一 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段二 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增设的原因第四节 成本选择——桑干河流域汉魏旧城的废弃与重新选址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明代桑干河流域城镇的职能与分布第一节 治所城市的选址特征一 洪武时期“徙山后民”与元代府州县体系的终结二 宣大地区卫所的普遍设立与明初的筑城运动三 明代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的选址特点第二节 城堡体系的逐步完善及其职能一 洪、宣时期北部战线的内缩与宣府镇长城边堡的修筑二 土木之变后居中应援之城的修筑与此类城堡的功能与选址三 明朝中期以后长城边堡的普遍修筑及其选址特征四 嘉靖中期城堡防御体系的完成与屯堡的位置与职能第三节 小结:明代宣大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分析第五章 由边镇而腹里——清代以来城镇职能的转变第一节 北部边疆形势的变化第二节 清代前期对宣大地区城堡与卫所的整顿一 清初以来对基层城堡的裁撤二 基层城堡职能的转变三 由都司卫所到府州县——康雍时期城市职能的变迁第三节 交通区位的转变导致城市职能的变化——以杀虎口、张家口的兴替为例一 清代经略西北与杀虎口地位的抬升二 草原商路的开拓与杀虎口、张家口的兴衰第四节 京绥、同蒲铁路对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分布的影响一 京绥线沿途市镇的兴起与县治的迁徙二 同蒲线沿途市镇的兴起与县治的迁徙第五节 小结全书结论一 导致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城市发展低谷的原因二 影响各历史时期桑干河流域城市分布与选址的原因三 城址存废或迁徙的成本因素四 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选择附录一:《汉书地理志》郡国县级单位密度与口数密度统计对照表附录二:明代桑干河流域筑城情况表附录三:明代宣大二镇城堡情况表附录四:明代宣大地区长城边堡情况表参考文献后记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