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腐败文化和心理:中韩比较》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985工程”专项资金资助。官员腐败是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顽疾,中韩两国也不例外。中韩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韩国的反腐历程及其做法无疑对中国的反腐斗争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中韩两国官员腐败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来提炼对中国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有益养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韩两国腐败问题的历史比较
第一节中国的反腐败历史
一 中国古代的官员腐败及其反腐败措施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腐败及其反腐败措施
三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运动
第二节韩国的反腐败历史
一 韩国的反腐败历程
二 韩国反腐败的特点
三 韩国反腐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章官员腐败问题的文化分析
第一节儒家文化中对反腐败有益的养分
一 民本主义
二 道德自律和耻感文化
三 为民做主的清官思想
四 平均主义观念
第二节儒家文化中对反腐败起消极影响的因素
一 “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与官员“个人专断”的腐败作风
二 “官本位”思想与“升官发财”价值观
三 家族主义与“任人唯亲”的腐败关系
四 人情主义与徇私枉法的腐败关系
五 等级特权观念与“以权谋私”的腐败关系
六 “人治”思想与“以权侵法”的腐败关系
七 克己复礼与公民权利主体意识淡漠
八 “家国一体”导致的公私不分与借公济私腐败关系
第三章官员腐败的社会心理分析
第一节腐败官员的心理过程
一 个体贪欲的膨胀——腐败的逻辑起点
二 个体的认知偏差——腐败渐进发展的诱因
三 个体的相对剥夺感——腐败的情绪助推剂
四 个体脆弱的人性——腐败的权力归因
五 个体意志品质薄弱——腐败的天然同盟
第二节腐败官员的典型心理特征
一 攀比心理
二从众心理
三 合理化心理
四 侥幸心理
五 法不责众心理
六过时心理
七 低成本风险心理
八享乐心理
第三节腐败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化过程的偏差
二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三 社会角色偏差
第四节官员腐败的民众心理分析
一 民众对腐败的认同心理分析
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腐败
第四章 中韩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腐败认知归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研究基础及设计
……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韩两国腐败问题的历史比较
第一节中国的反腐败历史
一 中国古代的官员腐败及其反腐败措施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腐败及其反腐败措施
三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运动
第二节韩国的反腐败历史
一 韩国的反腐败历程
二 韩国反腐败的特点
三 韩国反腐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章官员腐败问题的文化分析
第一节儒家文化中对反腐败有益的养分
一 民本主义
二 道德自律和耻感文化
三 为民做主的清官思想
四 平均主义观念
第二节儒家文化中对反腐败起消极影响的因素
一 “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与官员“个人专断”的腐败作风
二 “官本位”思想与“升官发财”价值观
三 家族主义与“任人唯亲”的腐败关系
四 人情主义与徇私枉法的腐败关系
五 等级特权观念与“以权谋私”的腐败关系
六 “人治”思想与“以权侵法”的腐败关系
七 克己复礼与公民权利主体意识淡漠
八 “家国一体”导致的公私不分与借公济私腐败关系
第三章官员腐败的社会心理分析
第一节腐败官员的心理过程
一 个体贪欲的膨胀——腐败的逻辑起点
二 个体的认知偏差——腐败渐进发展的诱因
三 个体的相对剥夺感——腐败的情绪助推剂
四 个体脆弱的人性——腐败的权力归因
五 个体意志品质薄弱——腐败的天然同盟
第二节腐败官员的典型心理特征
一 攀比心理
二从众心理
三 合理化心理
四 侥幸心理
五 法不责众心理
六过时心理
七 低成本风险心理
八享乐心理
第三节腐败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化过程的偏差
二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三 社会角色偏差
第四节官员腐败的民众心理分析
一 民众对腐败的认同心理分析
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腐败
第四章 中韩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腐败认知归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研究基础及设计
……
结语
参考文献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