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正在保持原有框架和专著性教材特点的前提下,为了反映犯罪学研究的新发展和现实犯罪的新变化以及增强内容的系统性,实际增加和改写了近十万字的内容,并对原有章节的体例和表述进行了适当调整。新增的内容主要包括:(1)充实了犯罪预防论。(2)补充了新的犯罪类型,即未成年人犯罪和洗钱犯罪。(3)增加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内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反犯罪活动的总方针,对其他刑事政策都具有统辖功能,因而新增为余论“刑事政策论”的最后一节。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犯罪学概述
第一章 犯罪学的概念
第一节 犯罪学的外延
一、 菲利的犯罪学概念
二、 奥地利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三、 美国经典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四、 狭义犯罪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内涵
一、 关于犯罪人的科学
二、 关于犯罪行为的科学
三、 关于犯罪原因的科学
四、 关于社会反应的科学
第三节 犯罪学概念辨析
一、 犯罪学概念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
二、 犯罪学概念具有实质上的统一性
第四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 描述犯罪现象
二、 揭示犯罪现象原因与犯罪生成规律
三、 探讨犯罪预防对策
第二章 犯罪学中的犯罪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犯罪学犯罪概念提出的依据
第二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联系
一、 “等同说”
二、 “包含说”
三、 “交叉说”
第三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区别
一、 对犯罪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同
二、 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受刑事违法性制约
三、 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对应于刑罚处罚
四、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一般表述
第三章 犯罪学的地位与任务
第一节 犯罪学在刑事科学中的地位
一、 犯罪学与刑法学
二、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
三、 犯罪学与侦查学
第二节 犯罪学的任务
一、 为制定反犯罪对策提供依据
二、 推动刑事立法改革
三、 指导司法者正确实施刑法
四、 帮助培育预防犯罪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性
二、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价值中立性
第二节 犯罪实证研究方法
一、 犯罪实证研究的意义
二、 犯罪实证研究的步骤
三、 犯罪实证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犯罪学发展概述
一、 古老的犯罪与姗姗来迟的犯罪学
二、 犯罪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第二节 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一、 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
二、 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第三节 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一、 实证犯罪学派的诞生
二、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
三、 菲利的犯罪学思想
四、 加罗法洛的犯罪学思想
五、 犯罪学实证学派与古典学派的评价
第四节 20世纪后犯罪学的新发展
一、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犯罪学的发展
二、 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反应理论的兴起
第六章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概述
一、 犯罪学理论的困惑
二、 犯罪学理论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早期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 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
二、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三、 早期犯罪社会学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差别交往理论
一、 差别交往理论的分析视角
二、 差别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 差别交往理论的基本评价
第四节 亚文化理论
一、 亚文化理论的分析视角
二、 亚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 亚文化理论的基本评价
第五节 社会反应理论
一、 标签理论
二、 权力冲突理论
三、 激进犯罪学理论
四、 社会反应理论的基本评价
第二篇 犯罪现象论
第七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属性
一、 犯罪存在的必然性
二、 犯罪价值的相对性
三、 犯罪控制的有限性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构成要素
一、 犯罪状态
二、 犯罪结构
三、 犯罪动态
四、 犯罪危害
第八章 犯罪现象的类型
第一节 犯罪类型概述
一、 犯罪类型的概念
二、 划分犯罪类型的标准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
一、 有组织犯罪概念
二、 有组织犯罪的类型
三、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形态
四、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
一、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特征
三、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洗钱犯罪
一、 洗钱犯罪的概念
二、 洗钱犯罪的特点
第五节 无被害人犯罪200
一、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200
二、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点
三、 研究无被害人犯罪的意义
第六节 网络犯罪
一、 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类型
二、 网络犯罪的主要特点
第七节 暴力犯罪
一、 暴力犯罪的概念
二、 暴力犯罪的分类
三、 暴力犯罪的特点
四、 在变化趋势方面
第九章 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一节 犯罪测量的价值
一、 犯罪测量的概念
二、 犯罪测量的意义
三、 官方犯罪统计的价值
第二节 犯罪测量中的犯罪黑数
一、 犯罪黑数问题的由来
二、 犯罪黑数的调查方法
三、 犯罪黑数调查的意义
四、 我国犯罪统计中的黑数问题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状况
一、 新中国犯罪的历史回顾
二、 现阶段犯罪的数量特征
三、 现阶段犯罪的结构特征
四、 现阶段犯罪人的构成特征
五、 现阶段犯罪的方式特征
第四节 法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犯罪形势分析
一、 法国的犯罪形势
二、 其他欧盟国家的犯罪形势
三、 欧盟国家与美国官方犯罪统计的区别
第十章 影响犯罪现象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文化与犯罪
一、 文化对犯罪的一般意义
二、 文化对犯罪的具体影响
三、 现阶段影响犯罪的主要文化因素
第二节 都市化与犯罪
一、 城市高犯罪率的理论解释
二、 城市与农村犯罪结构的差异
三、 我国城市与农村犯罪的现状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犯罪
一、 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的关联性
二、 经济发展与犯罪结构的关联性
第四节 性别、年龄与犯罪
一、 性别差异对犯罪的影响
二、 年龄差异对犯罪的影响
第五节 时间、空间与犯罪
一、 时间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二、 空间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第三篇 犯罪生成论
第十一章 犯罪生成概述
第一节 传统犯罪原因论的历史局限
一、 用犯罪现象解释论代替对犯罪行为的剖析
二、 以被官方过滤过的犯罪人为中心解释犯罪
三、 忽视了刑法的犯罪生成作用
第二节 犯罪生成的基本要素
一、 犯罪生成的含义
二、 犯罪人人格
三、 罪前情境
四、 社会反应
第十二章 犯罪人人格
第一节 犯罪人人格的社会心理特征
一、 需要
二、 动机
三、 信念
四、 生活方式
第二节 犯罪人人格的心理特征
一、 智力
二、 性格
三、 气质
第三节 犯罪人人格的生物特征
一、 生物形态特征
二、 生理特征
三、 生物类型特征
四、 细胞遗传特征
五、 大脑疾病
第四节 人格障碍
一、 人格障碍的概念
二、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
第五节 影响犯罪人人格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 体质因素的影响
三、 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十三章 罪前情境
第一节 罪前情境概述
一、 罪前情境的概念
二、 罪前情境的意义
第二节 罪前情境的形成
一、 罪前情境形成的客观因素
二、 罪前情境的主观体验
第三节 罪前情境的分类
一、 罪前情境分类概述
二、 原发性情境
三、 过渡性情境
四、 原发性情境与过渡性情境的组合状态
第四节 作为情境因素的犯罪被害人
一、 被害人是犯罪生成的能动因素
二、 被害人的犯罪生成作用
第十四章 社会反应
第一节 社会反应概述
一、 社会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社会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 立法反应与犯罪的生成
一、 立法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立法反应的犯罪生成功能
三、 立法反应犯罪生成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司法反应与犯罪的生成
一、 司法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司法反应决定着犯罪生成的现实规模
三、 司法反应可能现实地诱发或制造犯罪
第四节 非正式社会反应与犯罪的生成
一、 非正式社会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非正式社会反应的犯罪生成功能
第四篇 犯罪预防论
第十五章 犯罪预防概述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
一、 犯罪预防概念的演变
二、 犯罪预防概念的评价
三、 犯罪预防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分类
一、 社会预防与情境预防
二、 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
三、 一级预防、次级预防及第三级预防
四、 青少年犯罪预防与一般犯罪预防
五、 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
六、 消极预防与积极预防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步骤
一、 犯罪状况的事前分析
二、 预防目标的界定
三、 预防类型的选择
四、 预防活动的实施
五、 预防活动的评估
第十六章 犯罪预防的价值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优越性
一、 预防比制裁体现了更高的价值追求
二、 预防比制裁具有更高的犯罪控制效率
第二节 制约预防效果的因素
一、 犯罪行为表现形式多样
二、 犯罪人与被害人人格不同
三、 预防手段的科学性与经济性
四、 预防目标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五、 预防与制裁的协调程度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现实困惑
一、 预防观念与预防实践的脱节
二、 我国犯罪预防的现实制约
第十七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第一节 宏观社会预防
一、 宏观社会预防的特征
二、 宏观社会预防的对策
第二节 微观社会预防
一、 微观社会预防的特点
二、 家庭预防
三、 学校预防
四、 社区预防
五、 警察预防
第十八章 犯罪的情境预防
第一节 情境预防的价值
一、 情境预防的概念
二、 情境预防的价值
第二节 情境预防的措施
一、 对环境进行整治
二、 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
三、 提高犯罪被发现的风险
四、 降低犯罪者预期收益
五、 避免诱发犯罪动机
第十九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
第一节 刑罚预防的特点
一、 预防的事后性
二、 预防主体的专门性
三、 预防对象的特定性
四、 预防手段的强制性
第二节 刑罚的犯罪预防价值
一、 刑罚预防主要是再犯预防
二、 刑罚预防只能暂时遏止犯罪
三、 刑罚预防具有负面功能
余论 刑事政策论
引言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
一、 刑事政策概念的演变
二、 刑事政策概念分析
第二节 刑事政策与犯罪化的实质标准
一、 犯罪化的实质标准
二、 犯罪化实质标准的内容
第三节 刑事政策与犯罪化的优先权
一、 刑事立法中的优先权
二、 刑事司法中的优先权
第四节 刑事政策与惩罚方式的选择
一、 刑事政策与刑事责任根据的确定
二、 刑事政策与刑罚功能的确定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位阶
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形成
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发展
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的原则
五、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
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QB
第一篇 犯罪学概述
第一章 犯罪学的概念
第一节 犯罪学的外延
一、 菲利的犯罪学概念
二、 奥地利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三、 美国经典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四、 狭义犯罪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内涵
一、 关于犯罪人的科学
二、 关于犯罪行为的科学
三、 关于犯罪原因的科学
四、 关于社会反应的科学
第三节 犯罪学概念辨析
一、 犯罪学概念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
二、 犯罪学概念具有实质上的统一性
第四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 描述犯罪现象
二、 揭示犯罪现象原因与犯罪生成规律
三、 探讨犯罪预防对策
第二章 犯罪学中的犯罪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犯罪学犯罪概念提出的依据
第二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联系
一、 “等同说”
二、 “包含说”
三、 “交叉说”
第三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区别
一、 对犯罪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同
二、 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受刑事违法性制约
三、 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对应于刑罚处罚
四、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一般表述
第三章 犯罪学的地位与任务
第一节 犯罪学在刑事科学中的地位
一、 犯罪学与刑法学
二、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
三、 犯罪学与侦查学
第二节 犯罪学的任务
一、 为制定反犯罪对策提供依据
二、 推动刑事立法改革
三、 指导司法者正确实施刑法
四、 帮助培育预防犯罪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性
二、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价值中立性
第二节 犯罪实证研究方法
一、 犯罪实证研究的意义
二、 犯罪实证研究的步骤
三、 犯罪实证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犯罪学发展概述
一、 古老的犯罪与姗姗来迟的犯罪学
二、 犯罪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第二节 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一、 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
二、 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第三节 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一、 实证犯罪学派的诞生
二、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
三、 菲利的犯罪学思想
四、 加罗法洛的犯罪学思想
五、 犯罪学实证学派与古典学派的评价
第四节 20世纪后犯罪学的新发展
一、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犯罪学的发展
二、 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反应理论的兴起
第六章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概述
一、 犯罪学理论的困惑
二、 犯罪学理论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早期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 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
二、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三、 早期犯罪社会学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差别交往理论
一、 差别交往理论的分析视角
二、 差别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 差别交往理论的基本评价
第四节 亚文化理论
一、 亚文化理论的分析视角
二、 亚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 亚文化理论的基本评价
第五节 社会反应理论
一、 标签理论
二、 权力冲突理论
三、 激进犯罪学理论
四、 社会反应理论的基本评价
第二篇 犯罪现象论
第七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属性
一、 犯罪存在的必然性
二、 犯罪价值的相对性
三、 犯罪控制的有限性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构成要素
一、 犯罪状态
二、 犯罪结构
三、 犯罪动态
四、 犯罪危害
第八章 犯罪现象的类型
第一节 犯罪类型概述
一、 犯罪类型的概念
二、 划分犯罪类型的标准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
一、 有组织犯罪概念
二、 有组织犯罪的类型
三、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形态
四、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
一、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特征
三、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洗钱犯罪
一、 洗钱犯罪的概念
二、 洗钱犯罪的特点
第五节 无被害人犯罪200
一、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200
二、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点
三、 研究无被害人犯罪的意义
第六节 网络犯罪
一、 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类型
二、 网络犯罪的主要特点
第七节 暴力犯罪
一、 暴力犯罪的概念
二、 暴力犯罪的分类
三、 暴力犯罪的特点
四、 在变化趋势方面
第九章 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一节 犯罪测量的价值
一、 犯罪测量的概念
二、 犯罪测量的意义
三、 官方犯罪统计的价值
第二节 犯罪测量中的犯罪黑数
一、 犯罪黑数问题的由来
二、 犯罪黑数的调查方法
三、 犯罪黑数调查的意义
四、 我国犯罪统计中的黑数问题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状况
一、 新中国犯罪的历史回顾
二、 现阶段犯罪的数量特征
三、 现阶段犯罪的结构特征
四、 现阶段犯罪人的构成特征
五、 现阶段犯罪的方式特征
第四节 法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犯罪形势分析
一、 法国的犯罪形势
二、 其他欧盟国家的犯罪形势
三、 欧盟国家与美国官方犯罪统计的区别
第十章 影响犯罪现象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文化与犯罪
一、 文化对犯罪的一般意义
二、 文化对犯罪的具体影响
三、 现阶段影响犯罪的主要文化因素
第二节 都市化与犯罪
一、 城市高犯罪率的理论解释
二、 城市与农村犯罪结构的差异
三、 我国城市与农村犯罪的现状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犯罪
一、 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的关联性
二、 经济发展与犯罪结构的关联性
第四节 性别、年龄与犯罪
一、 性别差异对犯罪的影响
二、 年龄差异对犯罪的影响
第五节 时间、空间与犯罪
一、 时间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二、 空间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第三篇 犯罪生成论
第十一章 犯罪生成概述
第一节 传统犯罪原因论的历史局限
一、 用犯罪现象解释论代替对犯罪行为的剖析
二、 以被官方过滤过的犯罪人为中心解释犯罪
三、 忽视了刑法的犯罪生成作用
第二节 犯罪生成的基本要素
一、 犯罪生成的含义
二、 犯罪人人格
三、 罪前情境
四、 社会反应
第十二章 犯罪人人格
第一节 犯罪人人格的社会心理特征
一、 需要
二、 动机
三、 信念
四、 生活方式
第二节 犯罪人人格的心理特征
一、 智力
二、 性格
三、 气质
第三节 犯罪人人格的生物特征
一、 生物形态特征
二、 生理特征
三、 生物类型特征
四、 细胞遗传特征
五、 大脑疾病
第四节 人格障碍
一、 人格障碍的概念
二、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
第五节 影响犯罪人人格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 体质因素的影响
三、 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十三章 罪前情境
第一节 罪前情境概述
一、 罪前情境的概念
二、 罪前情境的意义
第二节 罪前情境的形成
一、 罪前情境形成的客观因素
二、 罪前情境的主观体验
第三节 罪前情境的分类
一、 罪前情境分类概述
二、 原发性情境
三、 过渡性情境
四、 原发性情境与过渡性情境的组合状态
第四节 作为情境因素的犯罪被害人
一、 被害人是犯罪生成的能动因素
二、 被害人的犯罪生成作用
第十四章 社会反应
第一节 社会反应概述
一、 社会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社会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 立法反应与犯罪的生成
一、 立法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立法反应的犯罪生成功能
三、 立法反应犯罪生成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司法反应与犯罪的生成
一、 司法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司法反应决定着犯罪生成的现实规模
三、 司法反应可能现实地诱发或制造犯罪
第四节 非正式社会反应与犯罪的生成
一、 非正式社会反应的犯罪生成意义
二、 非正式社会反应的犯罪生成功能
第四篇 犯罪预防论
第十五章 犯罪预防概述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
一、 犯罪预防概念的演变
二、 犯罪预防概念的评价
三、 犯罪预防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分类
一、 社会预防与情境预防
二、 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
三、 一级预防、次级预防及第三级预防
四、 青少年犯罪预防与一般犯罪预防
五、 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
六、 消极预防与积极预防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步骤
一、 犯罪状况的事前分析
二、 预防目标的界定
三、 预防类型的选择
四、 预防活动的实施
五、 预防活动的评估
第十六章 犯罪预防的价值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优越性
一、 预防比制裁体现了更高的价值追求
二、 预防比制裁具有更高的犯罪控制效率
第二节 制约预防效果的因素
一、 犯罪行为表现形式多样
二、 犯罪人与被害人人格不同
三、 预防手段的科学性与经济性
四、 预防目标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五、 预防与制裁的协调程度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现实困惑
一、 预防观念与预防实践的脱节
二、 我国犯罪预防的现实制约
第十七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第一节 宏观社会预防
一、 宏观社会预防的特征
二、 宏观社会预防的对策
第二节 微观社会预防
一、 微观社会预防的特点
二、 家庭预防
三、 学校预防
四、 社区预防
五、 警察预防
第十八章 犯罪的情境预防
第一节 情境预防的价值
一、 情境预防的概念
二、 情境预防的价值
第二节 情境预防的措施
一、 对环境进行整治
二、 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
三、 提高犯罪被发现的风险
四、 降低犯罪者预期收益
五、 避免诱发犯罪动机
第十九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
第一节 刑罚预防的特点
一、 预防的事后性
二、 预防主体的专门性
三、 预防对象的特定性
四、 预防手段的强制性
第二节 刑罚的犯罪预防价值
一、 刑罚预防主要是再犯预防
二、 刑罚预防只能暂时遏止犯罪
三、 刑罚预防具有负面功能
余论 刑事政策论
引言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
一、 刑事政策概念的演变
二、 刑事政策概念分析
第二节 刑事政策与犯罪化的实质标准
一、 犯罪化的实质标准
二、 犯罪化实质标准的内容
第三节 刑事政策与犯罪化的优先权
一、 刑事立法中的优先权
二、 刑事司法中的优先权
第四节 刑事政策与惩罚方式的选择
一、 刑事政策与刑事责任根据的确定
二、 刑事政策与刑罚功能的确定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位阶
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形成
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发展
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的原则
五、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
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QB
Principles of criminology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