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儒学引论

副标题:无

作   者:颜炳罡著

分类号:

ISBN:978750131458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 评述当代新儒学的学 术论著。它力图将当 代新儒学这股具有国 际影响的学术思潮放 到近百年的中国历史 变迁中去考察其来龙 去脉,衡定其理论得 失。对梁漱溟、熊十 力、张君劢、方东美、 徐复观、唐君毅、牟宗 三等人的思想做了重 点评述。就当代新儒 学的定性与定位、当 代新儒学的基本特 征、当代新儒学的历 史流变以及儒家的人 文主义、“三统之 说”、“良知自我坎 陷”说、“道德的形 上学”等一一作出分 析,且提出了自己的

目录

目录




总论篇




导 言 儒学在当代中国之断与续




——时代的挑战与儒学的回应




一 变革中的失落与解构




. ——新儒学之萌蘖




二 死亡中的转世与重生




——儒家生命精神与形上智慧的复活




三 困境中的整合与重铸




——当代新儒学完成儒学之自我转型




(一)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二)中国文化之反省




(三)儒家思想体系的重建




四 结语:儒学的当代命运




第一章 当代新儒家之定性与定位




——当代新儒家“儒”的特征与“新”的意义




一 新儒家在当今世界只是一批学者文化生命和




学术动向的一种标识




二 当代新儒家判别之一:儒之所以为儒的生




命格调与文化取向




三 当代新儒家判别之二:新儒家之所以为“新”




的意义




四 几人堪称当代新儒家




五 马一浮:当代儒家的典型




六 冯友兰:主观上的新儒家




第二章 当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及生命路向




一 儒家主位主义的特征




二 道德中心主义的特征




三 内在生命主义的特征




四 即理性而超理性的特征




第三章 当代新儒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一 当代新儒家海外学派的形成与《宣言》的发表




二 “同情”和“敬意”的学术态度




三 中国文化的估价与展望




四 对西方文化的估价与人类前途之展望




分论篇(上)




第一章 今文经学的兴起与儒学自我变革的发生




一 时代召唤新学说




二 因时转换: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




三 创造性论释:康有为对仁学思想的发挥




四 孔教路德的悲剧:新孔学旋生旋灭




五 梁启超发科学与玄学论战之先声




第二章 走孔家的路




——梁漱溟对孔子精神的再发现与儒学复兴




的预言




一 为实践而思考的儒者




(一)早期思想的一转再转




(二)为实践而思考




(三)晚年的悲哀:我承认马列主义,可惜马




列主义不承认我




二 儒家生命哲学的高扬




(一)尽宇宙是一生活




(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




(三)“现在的我”对“前此的我”的超越




(四)生命与心同义




三 崇尚直觉的三量说




四 儒学复兴的预言




(一)意义方位的重校与文化根本精神的发现




(二)走孔家的路 过孔家的生活




第三章 倡言新宋学




——张君劢的新宋学与德法合一论




一 由梁启超的学生到唐、牟、徐的同道




——张君劢生平大略




二 由新理智达于新道德




(一)倡言新宋学




(二)死后复活:由新理智以达于新道德




三 德法合一:民主社会主义之向往




(一)民主社会主义源于儒家说




(二)个人自由: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公道:国家社会主义下的计划经济




(四)德法合一:理想的社会状态




第四章 大本大源的设立与儒家哲学的重建




——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学术贡献




一 举头天外望 无我这般人




——熊十力的人生道路与人格风范




(一)困厄的少年岁月




(二)走出黄冈经营天下




(三)改弦易辙矢志学术




(四)放弃佛学归儒学




(五)《新唯识论》的风波




(六)流寓四川讲学巴蜀




(七)凄风苦雨二十年




二 设立生命大本 重建儒家哲学




(一)反求实证 良知呈现




(二)即用显体 举体成用




(三)本体流行 翕辟成变




(四)量智有能亦有限




三 出入百家 归易阐易




(一)出入百家 以易为归




(二)力排百世横议 独标孔子著《周易》




(三)乾坤并建 极天地之意蕴




(四)以易为本 阐发内圣外王之道




四 熊十力之所以为熊十力




(一)抗拒世俗 睥睨名流 确乎其不可拔




(二)傲然独立 砥柱中流




(三)克己自省 反求诸己




第五章 生生哲学论衡




——方东美对生命本体的高扬与文化哲学




的探索




一 诗哲方东美




二 生生哲学的建构




(一)含情而得生 契理乃得存




(二)生生不已 和谐中道




(三)生生之理




三 文化哲学的探索




(一)以价值为中心的文化观




(二)理想文化蓝图




(三)会参中西 再建中国文化




四 方东美生生哲学之评价




分论篇(下)




第一章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巨笔




——徐复观的学术方法与政治理想




一 由政坛向学坛的转向




二 学术态度比学术方法更重要




(一)自己的头脑好比是一把刀 西方哲人




著作好比是一块砥石




(二)学术方法是出自治学历程中所蓄积的经




验的反省方法的效果与治学的功力成




正比




(三)治学的态度比治学的方法更重要




(四)实事求是 多多反省




三 由民本跳向民主




——中国政治出路之理论探讨




(一)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的冲突:二重权原




(二)由民本跳出一步转向民主:德治主义与




民主政治的融合




(三)徐、牟政治设计之异同




四 徐复观在当代新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肯定与人文世界的开显




——唐君毅思想述要




一 中心观念的确立:道德自我的肯定




(一)心路历程




(二)宇宙悲凉 人生虚幻




(三)虚幻宇宙的否定 道德自我呈现




(四)人之全部活动都是精神活动




(五)人生之旅与重返人间




二 依本成末 人文世界之开显




(一)道德为本 文化为末




(二)本强末弱 中国文化人文世界开显之




不足




(三)依本成末 全面开显中国文化的人文




世界




三 转识成德 由渐入显




——评唐君毅的九境哲学




(一)我感故我在——九境哲学的前提




(二)客观三境:个体 类 功能




(三)主观三境:感觉 观照 实践




(四)超主客三境:耶 佛 儒




(五)九境之转易开合




第三章 本内圣之学以解决新外王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儒学第三期之




发扬




一 下学上达智穷见德




——牟宗三的生活道路与学思历程




(一)生活的道路




(二)学思的转进




二 消融康德哲学系统 重建中国哲学




(一)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底形上学




(二)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前提




(三)无执的存有论




(四)知体明觉之自我坎陷——开出执的存




有论




(五)圆教成而圆善明




(六)真善美之圆成




?三 本内圣之学以解决新外王




(一)中国文化本质特征之探讨




(二)中国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之故




(三)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良知自我坎陷说之评价




四 儒家式人文主义之建构




——儒学第三期之发展如何可能




(一)儒学三期发展说




(二)第三期儒学之理论纲维




(三)三统说之论衡




五 百年儒学之进程与牟宗三学术地位之衡定




校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当代新儒学引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