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证据法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判例法国家通常作为大学法学院的必修课程,在法学教育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从学理研究、立法和实践的角度来看,证据法也应当属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与诸门程序法之间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所具有极为深邃的理论蕴层与充满活力的实证特性,使之将理论机理与判例实务互为弥足,且往往发挥等量齐观之功能。
本书的编写主要立足于全国各级法官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作,作为一部系统全面、内容新颖、信息广泛、独具特色的教材,本书还可适用于大学学历教育以及作为其他法律专门人才的培训资料。
目录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证据法概述
第一节证据法的概念与证据法的目的
一、证据法的概念
二、证据法的目的
第二节证据法的立法与体系
第三节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证据辩论原则
三、及时公开原则
四、直接言词原则
五、自由心证原则
第二章中外证据制度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轨迹
一、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二、中国证据制度的近代转型
三、中国现代证据制度
第二节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轨迹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第三章证据法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二、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
三、诉讼证明的方法、规律和规则
四、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
第二节证据制度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三节对外国证据制度的法律移植
一、法律制度移植的基本原理
二、法律文化情境中的证据制度移植
三、对外国证据制度移植的综合考量
第二编证据论
第四章证据概述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证据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
二、关联性
三、法律性
第五章书证
第一节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一、书证的概念
二、书证的特征
第二节书证的分类
一、两大法系对书证的分类
二、我国证据理论的分类
第三节书证的证据力
一、书证的证据能力
二、书证的证明力
第四节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书证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有关书证的规定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有关书证的规定
第六章物证
第一节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一、物证的概念
二、物证的特点
第二节物证的范围
一、物证限于具有诉讼意义上的物证,并非所有的物质都等同于司法活动中的物证范围
二、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和痕迹种类繁多,各种物证的证明作用和证据价值各不相同,主要表现
第三节物证在审判上的运用
一、对物证进行审查判断所借助的必要方式和手段
二、物证保全
第四节物证与书证的关系
一、物证与书证的联系
二、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第五节其他国家有关物证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的物证
二、大陆法系的物证
第七章证人证言
第一节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证人资格
一、证人资格的概念
二、证人资格的法律特性
三、国外有关证人资格立法规定的特点
第三节证人出庭作证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行为属性与法律功能
二、证人出庭作证在程序上的要义
三、现行立法、司法解释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第四节证人的义务与权利
一、证人的义务
二、证人的权利
第五节对证人的询问
一、询问证人的方式
二、对证人的隔离询问及证人之间的对质
第八章当事人的陈述
第一节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当事人的陈述在法律上的定位
第三节当事人的自认
一、自认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二、自认的性质
三、自认的基本分类
四、自认的效力
五、自认的例外
六、自认的追复
七、自认的撤销
第四节刑事被害人的陈述
一、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
二、刑事被害人陈述的特征
三、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第九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二、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特征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运用
一、严格遵守“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二、从口供材料的来源上,审查其讯问的程序是否合法
三、要进行情理推断,审查其供述与辨解是否合情合理
四、关于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互为证据使用的问题
五、审查被告人的品质
六、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七、关于对待和正确处理翻供问题
第三节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法律规定
一、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法律规定的历史渊源
二、关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重要规则
三、各国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章视听资料
第一节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二、视听资料的特征
三、视听资料的意义
第二节视听资料的种类
一、录音资料
二、录像资料
三、计算机数据资料
四、其他技术设备提供的信息资料
第三节视听资料在审判上的应用
一、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主体
二、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内容三、调查视听资料的原则与方法
四、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第十一章鉴定结论
第一节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征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
二、鉴定结论的特征
第二节鉴定人的法律地位
一、鉴定主体
二、司法鉴定
第三节鉴定的基本程序
一、关于鉴定决定权和委托权问题
二、鉴定范围
三、出具鉴定结论
四、补充鉴定与重新鉴定
第四节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规则
一、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鉴定制度完善的规则
第五节其他国家有关鉴定结论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有关鉴定的法律制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者地区有关鉴定的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
第一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和特征
一、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
二、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特点
第二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内容与制作
一、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内容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程序
三、现场笔录的制作程序
第三节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一、法国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二、英国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三、德国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四、意大利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五、日本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第十三章电子证据
第一节电子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
二、电子证据的特征
第二节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一、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
二、电子证据与书证
三、电子证据属于独立的证据形式
第三节电子证据在审判上的运用
一、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
二、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三、电子合同的运用
四、电子邮件的运用
第四节其他国家有关电子证据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证据法上电子证据规则
二、大陆法系证据法上电子证据规则
三、国际组织有关电子证据的问题
第十四章证据的学理分类
第一节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第四节本证与反证
第五节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第六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七节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
第三编证明论
第十五章证明概述
第一节证明的概念与含义
第二节证明模式
第三节证明的范畴
一、证明
二、释明
三、严格证明
四、自由证明
第四节诉讼证明的目的
一、功利意义上的目的--解决争议
二、实证意义上的目的--有助于法官确定案件事实
三、价值意义上的目的--使法官获得某种必要程度上的确信
第五节诉讼证明的基本理念
一、在既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追求客观真实
二、法官在诉讼证明上就待证事实的认识属于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
三、坚持程序上的正当合法
第十六章证明对象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概念
第二节证明对象的价值功能
第三节证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证明对象在诉讼上之确定
第五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中确定证明对象的意义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六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关的事实
二、据以证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事实的间接事实与辅助事实
三、法官应依职权查明的事实
四、关于特定习惯、地方法规、外国现行法是否存在的事实
五、关于经验法则存否的事实
第七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不完全是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
二、所有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事实,都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但与具体行政行为无关的事实,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三、在起诉被告作为和不作为案件中,被告和原告的证明对象各不相同
四、在特殊情况下,原告主张的事实可能成为证明对象
第十七章司法认知
第一节司法认知的概念与法意
第二节司法认知的方式
一、法院依职权进行的司法认知
二、当事人主动申请的司法认知
第三节抗辩权的行使及其效果
第十八章证明责任
第一节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证明责任的产生及分配
第三节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有关学说原理
一、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源流与主要学说
二、罗森伯格的规范说所确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三、英美法系的说服负担说
第四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国外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原则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原则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的例外情况
五、证明责任与沉默权
第五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适用于一般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二、适用于特殊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第六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被告证明责任的特定范围
二、起诉人的初步证明责任
三、原告对特别事项的证明责任
第十九章举证时限制度
第一节举证时限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一、举证时限的概念
二、举证时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举证时限在审判上的应用
一、举证时限的确定
二、诉的变更与举证时限的变更
三、举证期限的延长
四、“新的证据”及其举证时限
第四节行政诉讼中举证时限的特殊问题
一、被告的举证时限
二、原告和第三人的举证时限
第二十章证据交换
第一节证据交换的概念和功能
一、证据交换的概念
二、证据交换的制度功能
第二节证据交换的基本原理
一、效益支配下的现代司法正义观
二、审理结构程序中的庭前证据交换
三、诉讼模式对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证据交换在我国审判上的应用
一、《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前的立法与实践
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后的立法与实践
第四节国外证据交换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开示制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交换制度
第二十一章质证
第一节质证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一、质证的概念
二、质证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质证的程序模式
第三节质证的顺序与开展
一、质证的顺序
二、质证的进行
第二十二章证明标准
第一节证明标准概述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二、设置证明标准的考虑因素
第二节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探讨
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二、证明标准的一元化与多元化
第三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证明程度与证明标准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程度
三、历史上和国外关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制度和理论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五、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具体落实
第四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立法现状
二、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三、特殊类型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第五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优势证明标准
二、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三、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
四、证明标准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程度
第二十三章推定
第一节推定的概念与特征
一、推定的概念
二、推定的特征
三、推定与相关概念的辨别
第二节推定的基本原则及在审判上的应用
一、推定的诉讼价值
二、推定的基本原则
三、正确适用推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无罪推定
一、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
二、无罪推定的意义
三、无罪推定在我国刑事法律中的体现
第二十四章人民法院对证据的调查收集
第一节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一、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
二、证据调查收集的意义
第二节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案件事实范围
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与当事人举证的关系
第三节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证据保全
第一节证据保全的概念和种类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意义
二、证据保全的种类
第二节证据保全的方法和效力
一、证据保全的方法
二、证据保全的效力
第二十六章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关联性原则
三、合法性原则
第三节对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对物证的审查判断
二、对书证的审查判断
三、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四、对刑事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五、对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审查判断
六、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七、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八、对勘验、检查、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九、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第四节域外证据
一、关于在国外形成的有关证据
二、关于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证据
三、对附具中文译本的要求
四、关于域外证据的有关实务问题
第二十七章证据规则
第一节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
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
三、证据规则的功能
第二节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与完善
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
二、完善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完善证据规则的意义
第三节外国证据规则的内容
一、外国证据规则简介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相关证据规则
后记 [/td][/tr][tr][tdclass="line1"][/td][tdclass="tdcapf"]
第一章证据法概述
第一节证据法的概念与证据法的目的
一、证据法的概念
二、证据法的目的
第二节证据法的立法与体系
第三节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证据辩论原则
三、及时公开原则
四、直接言词原则
五、自由心证原则
第二章中外证据制度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轨迹
一、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二、中国证据制度的近代转型
三、中国现代证据制度
第二节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轨迹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第三章证据法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二、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
三、诉讼证明的方法、规律和规则
四、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
第二节证据制度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三节对外国证据制度的法律移植
一、法律制度移植的基本原理
二、法律文化情境中的证据制度移植
三、对外国证据制度移植的综合考量
第二编证据论
第四章证据概述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证据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
二、关联性
三、法律性
第五章书证
第一节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一、书证的概念
二、书证的特征
第二节书证的分类
一、两大法系对书证的分类
二、我国证据理论的分类
第三节书证的证据力
一、书证的证据能力
二、书证的证明力
第四节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书证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有关书证的规定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有关书证的规定
第六章物证
第一节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一、物证的概念
二、物证的特点
第二节物证的范围
一、物证限于具有诉讼意义上的物证,并非所有的物质都等同于司法活动中的物证范围
二、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和痕迹种类繁多,各种物证的证明作用和证据价值各不相同,主要表现
第三节物证在审判上的运用
一、对物证进行审查判断所借助的必要方式和手段
二、物证保全
第四节物证与书证的关系
一、物证与书证的联系
二、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第五节其他国家有关物证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的物证
二、大陆法系的物证
第七章证人证言
第一节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证人资格
一、证人资格的概念
二、证人资格的法律特性
三、国外有关证人资格立法规定的特点
第三节证人出庭作证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行为属性与法律功能
二、证人出庭作证在程序上的要义
三、现行立法、司法解释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第四节证人的义务与权利
一、证人的义务
二、证人的权利
第五节对证人的询问
一、询问证人的方式
二、对证人的隔离询问及证人之间的对质
第八章当事人的陈述
第一节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当事人的陈述在法律上的定位
第三节当事人的自认
一、自认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二、自认的性质
三、自认的基本分类
四、自认的效力
五、自认的例外
六、自认的追复
七、自认的撤销
第四节刑事被害人的陈述
一、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
二、刑事被害人陈述的特征
三、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第九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二、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特征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运用
一、严格遵守“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二、从口供材料的来源上,审查其讯问的程序是否合法
三、要进行情理推断,审查其供述与辨解是否合情合理
四、关于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互为证据使用的问题
五、审查被告人的品质
六、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七、关于对待和正确处理翻供问题
第三节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法律规定
一、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法律规定的历史渊源
二、关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重要规则
三、各国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章视听资料
第一节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二、视听资料的特征
三、视听资料的意义
第二节视听资料的种类
一、录音资料
二、录像资料
三、计算机数据资料
四、其他技术设备提供的信息资料
第三节视听资料在审判上的应用
一、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主体
二、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内容三、调查视听资料的原则与方法
四、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第十一章鉴定结论
第一节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征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
二、鉴定结论的特征
第二节鉴定人的法律地位
一、鉴定主体
二、司法鉴定
第三节鉴定的基本程序
一、关于鉴定决定权和委托权问题
二、鉴定范围
三、出具鉴定结论
四、补充鉴定与重新鉴定
第四节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规则
一、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鉴定制度完善的规则
第五节其他国家有关鉴定结论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有关鉴定的法律制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者地区有关鉴定的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
第一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和特征
一、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
二、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特点
第二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内容与制作
一、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内容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程序
三、现场笔录的制作程序
第三节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一、法国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二、英国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三、德国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四、意大利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五、日本有关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法律规定
第十三章电子证据
第一节电子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
二、电子证据的特征
第二节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一、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
二、电子证据与书证
三、电子证据属于独立的证据形式
第三节电子证据在审判上的运用
一、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
二、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三、电子合同的运用
四、电子邮件的运用
第四节其他国家有关电子证据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证据法上电子证据规则
二、大陆法系证据法上电子证据规则
三、国际组织有关电子证据的问题
第十四章证据的学理分类
第一节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第四节本证与反证
第五节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第六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七节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
第三编证明论
第十五章证明概述
第一节证明的概念与含义
第二节证明模式
第三节证明的范畴
一、证明
二、释明
三、严格证明
四、自由证明
第四节诉讼证明的目的
一、功利意义上的目的--解决争议
二、实证意义上的目的--有助于法官确定案件事实
三、价值意义上的目的--使法官获得某种必要程度上的确信
第五节诉讼证明的基本理念
一、在既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追求客观真实
二、法官在诉讼证明上就待证事实的认识属于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
三、坚持程序上的正当合法
第十六章证明对象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概念
第二节证明对象的价值功能
第三节证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证明对象在诉讼上之确定
第五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中确定证明对象的意义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六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关的事实
二、据以证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事实的间接事实与辅助事实
三、法官应依职权查明的事实
四、关于特定习惯、地方法规、外国现行法是否存在的事实
五、关于经验法则存否的事实
第七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不完全是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
二、所有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事实,都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但与具体行政行为无关的事实,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三、在起诉被告作为和不作为案件中,被告和原告的证明对象各不相同
四、在特殊情况下,原告主张的事实可能成为证明对象
第十七章司法认知
第一节司法认知的概念与法意
第二节司法认知的方式
一、法院依职权进行的司法认知
二、当事人主动申请的司法认知
第三节抗辩权的行使及其效果
第十八章证明责任
第一节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证明责任的产生及分配
第三节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有关学说原理
一、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源流与主要学说
二、罗森伯格的规范说所确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三、英美法系的说服负担说
第四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国外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原则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原则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的例外情况
五、证明责任与沉默权
第五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适用于一般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二、适用于特殊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第六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被告证明责任的特定范围
二、起诉人的初步证明责任
三、原告对特别事项的证明责任
第十九章举证时限制度
第一节举证时限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一、举证时限的概念
二、举证时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举证时限在审判上的应用
一、举证时限的确定
二、诉的变更与举证时限的变更
三、举证期限的延长
四、“新的证据”及其举证时限
第四节行政诉讼中举证时限的特殊问题
一、被告的举证时限
二、原告和第三人的举证时限
第二十章证据交换
第一节证据交换的概念和功能
一、证据交换的概念
二、证据交换的制度功能
第二节证据交换的基本原理
一、效益支配下的现代司法正义观
二、审理结构程序中的庭前证据交换
三、诉讼模式对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证据交换在我国审判上的应用
一、《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前的立法与实践
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后的立法与实践
第四节国外证据交换的法律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开示制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交换制度
第二十一章质证
第一节质证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一、质证的概念
二、质证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质证的程序模式
第三节质证的顺序与开展
一、质证的顺序
二、质证的进行
第二十二章证明标准
第一节证明标准概述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二、设置证明标准的考虑因素
第二节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探讨
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二、证明标准的一元化与多元化
第三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证明程度与证明标准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程度
三、历史上和国外关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制度和理论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五、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具体落实
第四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立法现状
二、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三、特殊类型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第五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优势证明标准
二、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三、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
四、证明标准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程度
第二十三章推定
第一节推定的概念与特征
一、推定的概念
二、推定的特征
三、推定与相关概念的辨别
第二节推定的基本原则及在审判上的应用
一、推定的诉讼价值
二、推定的基本原则
三、正确适用推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无罪推定
一、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
二、无罪推定的意义
三、无罪推定在我国刑事法律中的体现
第二十四章人民法院对证据的调查收集
第一节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一、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
二、证据调查收集的意义
第二节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案件事实范围
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与当事人举证的关系
第三节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证据保全
第一节证据保全的概念和种类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意义
二、证据保全的种类
第二节证据保全的方法和效力
一、证据保全的方法
二、证据保全的效力
第二十六章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关联性原则
三、合法性原则
第三节对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对物证的审查判断
二、对书证的审查判断
三、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四、对刑事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五、对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审查判断
六、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七、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八、对勘验、检查、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九、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第四节域外证据
一、关于在国外形成的有关证据
二、关于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证据
三、对附具中文译本的要求
四、关于域外证据的有关实务问题
第二十七章证据规则
第一节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
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
三、证据规则的功能
第二节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与完善
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
二、完善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完善证据规则的意义
第三节外国证据规则的内容
一、外国证据规则简介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相关证据规则
后记 [/td][/tr][tr][tdclass="line1"][/td][tdclass="tdcapf"]
证据法要义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