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徐徐著

分类号:

ISBN:978750587759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吸收他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徐徐博士对中国有效保险监管问题进行的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书以独到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分析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创新见解,特别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第一,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引入保险监管研究中。作者以有效保险监管的制度研究为切入点,在综合、梳理和概括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有关思路和方法,深入分析保险监管的制度起源与制度合理性等基本理论问题,并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保险监管制度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既关注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也重视制度的互动与博弈。通过保险监管的制度性分析将保险监管的制度经济学视角与传统规制经济学视角合为一体,对源于政府干预理论的传统保险监管理论做出了有益补充。 第二,立足宏观视角下设计保险监管(即行业的中微观监管与宏观调控管理)制度框架。作者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确立了新的保险监管制度设计框架,提出保险监管制度设计应包含对被监管者的监管制度设计和对监管者的监管治理制度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保险监管制度的根本目标、中介目标体系和基于scp范式进行修正后的传导机制的方法框架来研究监管制度的选择和制定。同时,区别于传统保险监管理论,提出了保险市场结构状况与保险监管制度选择间的关系,阐释了在自然垄断产业(如保险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特别强调了监管制度在保险市场开放中的定位。 第三,作者运用博弈分析和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分析了保险监管中的权力模式导致监管者行为保险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效率缺损根源,提出了基于权力制约的内外权力制衡与激励相容的监管治理制度框架。 第四,作者在搜集整理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保险监管有效性衡量指标体系,对我国现行保险监管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改革路径: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的有机统一,实现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动态均衡;确定了“明确监管边界,提升监管效率”的目标模式;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全面构建转型时期中国保险监管对象和监管结构制度改进与优化的政策框架设计,从监管治理制度建设优化监管主体的内在效能,提出了实现中国保险市场有效监管的前瞻性与建设性思路。这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我国保险监管的改革与发展很有裨益。

目录

绪论1.保险监管制度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外有关保险监管的研究 1.3 国内有关保险监管的研究2.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研究范畴 2.3 研究方法 2.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章 保险监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1.1 公共监管理论基础 1.1.1 公共监管的传统理论诠释 1.1.2 公共监管理论的新进展——制度分析 1.1.3 监管理论在保险监管中的应用 1.2 保险监管的制度分析 1.2.1 保险市场功能 1.2.2 保险交易的基本属性 1.2.3 保险监管制度的原动力——信用支持 1.2.4 保险监管制度的生命力——交易成本节约 1.3 保险监管的制度设计框架思路 1.3.1 监管动态博弈分析 1.3.2 保险监管的制度框架第2章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设计 2.1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目标模式 2.1.1 保险监管制度的根本目标 2.1.2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中介目标体系 2.2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效率标准 2.2.1 政府监管效率的含义 2.2.2 保险监管制度效率的含义 2.2.3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效率原则 2.3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规则框架 2.3.1 保险监管制度的传导机制 2.3.2 可选择的保险监管制度集合 2.3.3 以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为核心 2.3.4 保险市场结构与行为监管制度的有效补充 2.3.5 保险监管制度选择与保险企业微观治理的契合 2.4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的考量 2.4.1 保险监管制度运行效率的衡量标准 2.4.2 保险监管制度综合效率的衡量标准 2.4.3 有效保险监管制度选择的数学模型构建第3章 保险监管者的监管治理制度分析 3.1 保险监管中监管者的效率缺损 3.1.1 保险监管中的寻租 3.1.2 保险监管失灵 3.2 保险监管者效率缺损的根源 3.2.1 多层委托代理中的有效监管激励冲突 3.2.2 激励兼容监管机制的构建 3.3 保险监管者的监管治理制度设计 3.3.1 权力制约下的监督制度安排 3.3.2 激励兼容的监管治理架构第4章 国际保险监管制度的演进 4.1 保险监管制度变迁的一般机理 4.1.1 制度变迁理论 4.1.2 金融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4.2 保险监管规则的变迁与分析 4.2.1 以市场监管为主的严格监管 4.2.2 放松监管与偿付能力审慎监管的加强 4.2.3 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三支柱新监管框架 4.2.4 保险监管规则的变迁启示 4.3 保险监管体制的变革与分析 4.3.1 政府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4.3.2 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体系的变迁 4.3.3 保险监管体制的变迁启示 4.4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下的保险监管制度创新 4.4.1 保险监管制度与保险发展的同步性追求 4.4.2 国际保险监管制度的新变革 4.4.3 保险监管规则的国际化与国际保险监管合作第5章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实证分析 5.1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历史沿革 5.1.1 高度集权下的直接领导监管(新中国成立初期~1979年) 5.1.2 保险监管制度雏形初成(1979~1998年10月) 5.1.3 独立化保险监管体系的初步形成(1998年至今) 5.2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演进特点 5.2.1 政府干预的强权性 5.2.2 监管的被动性和事后性 5.2.3 多元化利益集团的影响力 5.3 中国保险监管绩效考察 5.3.1 监管下保险市场的成长性 5.3.2 监管下保险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 5.3.3 监管下保险的社会贡献度 5.3.4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5.4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运行效率分析 5.4.1 保险市场监管制度效率分析 5.4.2 保险市场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效率分析 5.4.3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制度效率分析第6章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优化 6.1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改革路径 6.1.1 改革目标模式 6.1.2 总体改革路径 6.1.3 总体改革思路 6.2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宏观层面的改进 6.2.1 确立效率优先的市场监管目标 6.2.2 偿付能力要求和资金运用监管的激励改进 6.2.3 建立充分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开放式多峰监管模式 6.2.4 提供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适度保护 6.3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微观层面的改进 6.3.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6.3.2 行业自律 6.3.3 市场约束 6.4 中国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治理制度建设 6.4.1 提升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水平 6.4.2 建立健全保险监管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 6.4.3 完善保险监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参考文献后 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