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

副标题:无

作   者:胡晓明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6179551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4辑)》是编者为弥补理论、批评与创作之间的脱节,而进行的实践。在我们的意识里,“情境”指的就是这个土壤,即中国文论发生、发展、演变的特定情境,它更多地指向文学文本与文论文本。 郑伟的《论嵇康与六朝临终文学现象》一文,它将文士临终之际的文学创作以及生命意态称之为“临终文学现象”,认为嵇康的临终一曲对六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魏耕原《王昌龄五古风格与(诗格)之关系》,考察王昌龄五古诗歌的创作风格与其《诗格》的关系,认为王昌龄诗的风格与《诗格》的审美主张极为合拍,未有错迕悖逆之处。日本学者土谷彰男撰写、独孤婵觉翻译的《顾况文学及其文学观对中唐苏州文坛的文学理论形成之影响》一文,仔细考察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变迁的过程中。乔东义《王禹偁与杜诗》指出:王禹偁在诗歌内容和诗歌风格上向杜甫靠近,他还对杜诗作出了很有创见的评价,他称“杜甫且为诗宰相”,不仅概括了杜诗内容上的政治色彩与爱国情怀,而且提炼出了杜诗艺术上的“集大成”特点。

目录

编辑部报告
论坛
 卑之无甚高论:儒家对文学的思考重心与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大传统
 风骨与意象主义的“精确”诗学
 一至五世纪文学观念的嬗变——兼论“文学自觉时代”之命题
 “成竹在胸”说的理论拐点与古今际遇
 石不能言最可人——以印章为例谈中国文论中的几个议题
思想
 再论《易传》的生生之美——以几组范畴的本体化为视角
 论晚年王世贞的“三教合一”思想
 古典松动与明清诗论的内在突破
 从“载道”到“经世”——从易堂文论看明末清初文章观念之嬗变
 以诗补史阙,借史唤诗心——赵翼的“诗史”
意识
 真善美思想与黄人文学理论的构建——兼论黄人
 文学理论的矛盾表现
 马一浮与同光体
 林黛玉的政治悲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乌托邦角色
文本
 论嵇康与六朝临终文学现象
 论《魏晋胜流画赞》中的“对”
 王昌龄五古风格与《诗格》之关系
 顾况文学及其文学观对中唐苏州文坛的文学理论形成之影响
 共性的描摹,个性的表露——花间词和李璟李煜词语言比较
 王禹偁与杜诗
 黄庭坚散文理念与创作分期试探
 岿然典刑:楼钥的诗歌成就及诗学思想
 雪月风花共剪裁——浅析《金瓶梅》中的女性意象体系
 毕沅与乾嘉诗坛
 有意义的声音——乾嘉诗学谈声韵
 《名媛诗话》与乾嘉道时期的闺秀文学活动
文献
 《世说新语》刘辰翁评点辑录
 《诗人玉屑》版本考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