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赵建编著的《农业多功能性与黑龙江省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对农业多功能性、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等概念进行比较。这有利于在基本概念层次上对不同的农业观念进行区分,并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理念,不至于在风起云涌的农业发展思潮中迷失方向。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2.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第二章 农业多功能性的基本理论
2.1 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和特征
2.1.1 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
2.1.2 农业多功能性的基本特征
2.1.3 农业多功能性与其他相关农业概念
2.2 农业多功能性的评价指标
2.2.1 农业多功能性的类别
2.2.2 农业多功能性的评价指标
2.2.3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
2.3 研究农业多功能性的理论基础
2.3.1 联合生产理论
2.3.2 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农业商品产出与非商品产出的联合生产
3.1.1 农业的非商品产出内涵及其价值
3.1.2 农业商品产出与非商品产出的联合生产
3.2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核心与目标
3.2.1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核心
3.2.2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目标
3.3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原则及其复杂性
3.3.1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设计的原则
3.3.2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设计的复杂性
3.4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3.4.1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类型
3.4.2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措施的选择基准
3.5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工具分析——以环境补贴为例
3.5.1 无补贴政策时农户化学品要素决策模型
3.5.2 不同补贴形态与农业环境效果的比较
3.5.3 技术锁定与环境效果
第四章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的现状分析
4.1 黑龙江省农业的生产与经济功能
4.1.1 粮食安全功能
4.1.2 原料供给功能
4.1.3 资本贡献功能
4.1.4 市场拉动功能
4.2 黑龙江省农业的就业与社会功能
4.2.1 就业的蓄水池功能
4.2.2 社会保障与稳压器功能
4.2.3 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功能
4.2.4 制度创新的政治功能
4.3 黑龙江省农业的生态与环保功能
4.3.1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功能
4.3.2 农业内部产业循环功能
4.3.3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功能
4.3.4 生物质能源供给功能
4.3.5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4.3.6 气候调节与碳减排功能
4.4 黑龙江省农业的文化与休闲功能
4.4.1 民俗文化的传承功能
4.4.2 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
4.4.3 品牌与区域形象塑造功能
4.4.4 农村田园休闲与体验功能
第五章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农业的生产与经济功能存在的问题
5.1.2 农业的就业与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
5.1.3 农业的生态与环保功能存在的问题
5.1.4 农业的文化与休闲功能存在的问题
5.2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对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5.2.2 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组织仍有缺陷
5.2.3 农业投入不足
5.2.4 农业多功能性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5.2.5 农民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积极性不高
第六章 国外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6.1 各国对于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意见分歧
6.1.1 农业多功能性支持方的观点及其原因
6.1.2 农业多功能性反对方的观点及其原因
6.1.3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及其原因
6.2 欧盟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6.2.1 欧盟对于农业多功能性的态度
6.2.2 欧盟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架构
6.2.3 欧盟推动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6.2.4 以德国为案例的欧盟农业多功能性政策内容分析
6.3 韩国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6.3.1 韩国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态度
6.3.2 韩国推行农业多功能性的主要政策措施
6.4 国外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政策的经验借鉴
6.4.1 农业多功能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6.4.2 我国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农业多功能性立场
6.4.3 设计农业多功能性政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影响因素和目标选择
7.1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影响因素
7.1.1 积极的影响因素
7.1.2 限制性因素
7.2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目标选择
7.2.1 选择农业多功能性的总体发展目标
7.2.2 选择农业多功能性的分区发展目标的原则
7.3 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具体目标
7.3.1 松嫩平原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7.3.2 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7.3.3 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7.3.4 张广才岭老爷岭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第八章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资源、环境与产业政策建议
8.1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资源政策建议
8.1.1 树立农业资源节约理念,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8.1.2 强化农业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农业资源法律法规
8.2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环境政策建议
8.2.1 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8.2.2 根据农业主体功能定位和环境容量实行分类管理的环境政策
8.3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建议
8.3.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8.3.2 优化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8.3.3 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政策
第九章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财政、金融与科技政策建议
9.1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财政政策建议
9.1.1 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
9.1.2 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和监管工作
9.2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金融政策建议
9.2.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9.2.2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9.2.3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9.3 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的科技政策建议
9.3.1 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建立集约农业技术体系
9.3.2 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9.4 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的其他政策建议
9.4.1 实施文化农业政策
9.4.2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政策
9.4.3 实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政策
9.4.4 实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政策
9.4.5 实施城乡一体化促进政策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2.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第二章 农业多功能性的基本理论
2.1 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和特征
2.1.1 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
2.1.2 农业多功能性的基本特征
2.1.3 农业多功能性与其他相关农业概念
2.2 农业多功能性的评价指标
2.2.1 农业多功能性的类别
2.2.2 农业多功能性的评价指标
2.2.3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
2.3 研究农业多功能性的理论基础
2.3.1 联合生产理论
2.3.2 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农业商品产出与非商品产出的联合生产
3.1.1 农业的非商品产出内涵及其价值
3.1.2 农业商品产出与非商品产出的联合生产
3.2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核心与目标
3.2.1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核心
3.2.2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目标
3.3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设计的原则及其复杂性
3.3.1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设计的原则
3.3.2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设计的复杂性
3.4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3.4.1 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类型
3.4.2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措施的选择基准
3.5 农业多功能性政策工具分析——以环境补贴为例
3.5.1 无补贴政策时农户化学品要素决策模型
3.5.2 不同补贴形态与农业环境效果的比较
3.5.3 技术锁定与环境效果
第四章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的现状分析
4.1 黑龙江省农业的生产与经济功能
4.1.1 粮食安全功能
4.1.2 原料供给功能
4.1.3 资本贡献功能
4.1.4 市场拉动功能
4.2 黑龙江省农业的就业与社会功能
4.2.1 就业的蓄水池功能
4.2.2 社会保障与稳压器功能
4.2.3 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功能
4.2.4 制度创新的政治功能
4.3 黑龙江省农业的生态与环保功能
4.3.1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功能
4.3.2 农业内部产业循环功能
4.3.3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功能
4.3.4 生物质能源供给功能
4.3.5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4.3.6 气候调节与碳减排功能
4.4 黑龙江省农业的文化与休闲功能
4.4.1 民俗文化的传承功能
4.4.2 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
4.4.3 品牌与区域形象塑造功能
4.4.4 农村田园休闲与体验功能
第五章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农业的生产与经济功能存在的问题
5.1.2 农业的就业与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
5.1.3 农业的生态与环保功能存在的问题
5.1.4 农业的文化与休闲功能存在的问题
5.2 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对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5.2.2 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组织仍有缺陷
5.2.3 农业投入不足
5.2.4 农业多功能性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5.2.5 农民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积极性不高
第六章 国外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6.1 各国对于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意见分歧
6.1.1 农业多功能性支持方的观点及其原因
6.1.2 农业多功能性反对方的观点及其原因
6.1.3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及其原因
6.2 欧盟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6.2.1 欧盟对于农业多功能性的态度
6.2.2 欧盟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架构
6.2.3 欧盟推动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6.2.4 以德国为案例的欧盟农业多功能性政策内容分析
6.3 韩国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政策措施
6.3.1 韩国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态度
6.3.2 韩国推行农业多功能性的主要政策措施
6.4 国外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政策的经验借鉴
6.4.1 农业多功能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6.4.2 我国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农业多功能性立场
6.4.3 设计农业多功能性政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影响因素和目标选择
7.1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影响因素
7.1.1 积极的影响因素
7.1.2 限制性因素
7.2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目标选择
7.2.1 选择农业多功能性的总体发展目标
7.2.2 选择农业多功能性的分区发展目标的原则
7.3 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具体目标
7.3.1 松嫩平原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7.3.2 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7.3.3 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7.3.4 张广才岭老爷岭地区的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目标
第八章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资源、环境与产业政策建议
8.1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资源政策建议
8.1.1 树立农业资源节约理念,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8.1.2 强化农业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农业资源法律法规
8.2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环境政策建议
8.2.1 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8.2.2 根据农业主体功能定位和环境容量实行分类管理的环境政策
8.3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建议
8.3.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8.3.2 优化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8.3.3 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政策
第九章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财政、金融与科技政策建议
9.1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财政政策建议
9.1.1 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
9.1.2 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和监管工作
9.2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金融政策建议
9.2.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9.2.2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9.2.3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9.3 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的科技政策建议
9.3.1 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建立集约农业技术体系
9.3.2 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9.4 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多功能性的其他政策建议
9.4.1 实施文化农业政策
9.4.2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政策
9.4.3 实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政策
9.4.4 实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政策
9.4.5 实施城乡一体化促进政策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农业多功能性与黑龙江省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