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由李琳编著。作者运用信息论原理、系统论原理和控制论原理,从哲理论、方法论和操作论三个不同思维层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证据法的基本问题,形成了涵盖科学原理、价值考量和人文事理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颇有创意的观点,例如,出于对价值论和程序理论的要素性的定位需求,确立了拟制价值零起点的人文理论,具有基础性人文运用功能;又如,基于法律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道德尺度的理由,由此构成了法律行为识别的要素合成的必然性,合乎逻辑地提出并论证了三元思维结构的命题。这些观点可以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启迪。
目录
上卷 哲理论
三元结构论的综合诞生理由
第一章 哲学命题的提出及构成理由
第一节 综述三元结构论
一、概念、机理和特征
二、古典结构哲学的典型解读
三、宏观综合认知的智慧因子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学术表达
一、人文结构主义的意蕴
二、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理由
三、拓扑心理学原理及其人文阐释
四、法律结构的方法精神
第三节 小结:结构的要素构造机理
第二章 证据诸方法协同的动态综合
第一节 证据诸方法的协同理由
一、诸科学方法的识别理由
二、价值论的协同理由
三、事理论的程序理由
四、实践层面的事理融合
第二节 证据诸方法的结构过程
一、证据法的序参数确定
二、证据法结构的逻辑路径
第三节 信息施控系统组织模式的结构理由
一、相应组织机构知识的概念群含义
二、证据信息处理的对应组织结构形式需求
第四节 小结:司法独立——诸法综合的聚焦
第三章 哲学史梯的协同指向
第一节 综合类的哲学语言
第二节 实体类的哲学语言
第三节 功能价值类的哲学语言
第四节 事理类的哲学语言
第五节 混沌背景式的哲学语言
第六节 小结:智慧两极交叠互补的融合之光
第四章 思维结构的技术构造视阈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法的集合理由
一、科学抽象
二、鉴别方法
三、推理方法
四、分析与综合
五、论证与反驳
第二节 创造性的临门一脚
一、创造性思维的几个要素
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三、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小结:科学的滋养语境
第五章 代上卷结语:基于现实反馈的综合回应
第一节 对应社会应用的谬幻理论结构
一、解构斯大林理论的理由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斯式集合表达
三、科学定位技术的解剖运用
第二节 现实“科学控制”程序的不科学性解读
一、被控制对象缺乏可比性
二、控制方法的不同路径
三、成型步骤的差异比较
……
中卷 方法论
证据信息识别的四维解读
第六章 证据的信息论解读
第七章 证据的系统论解读
第八章 证据的控制论解读
第九章 证据自组织系统的方法论协同
下卷 操作论
思维诸方法路径在诉讼实务的融贯
第十章 信息化的法庭证据控制
第十一章 证据载体的分类理由
第十二章 司法权的宪政定位
第十三章 证据定义及其诉讼蕴含
参考文献
后记
三元结构论的综合诞生理由
第一章 哲学命题的提出及构成理由
第一节 综述三元结构论
一、概念、机理和特征
二、古典结构哲学的典型解读
三、宏观综合认知的智慧因子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学术表达
一、人文结构主义的意蕴
二、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理由
三、拓扑心理学原理及其人文阐释
四、法律结构的方法精神
第三节 小结:结构的要素构造机理
第二章 证据诸方法协同的动态综合
第一节 证据诸方法的协同理由
一、诸科学方法的识别理由
二、价值论的协同理由
三、事理论的程序理由
四、实践层面的事理融合
第二节 证据诸方法的结构过程
一、证据法的序参数确定
二、证据法结构的逻辑路径
第三节 信息施控系统组织模式的结构理由
一、相应组织机构知识的概念群含义
二、证据信息处理的对应组织结构形式需求
第四节 小结:司法独立——诸法综合的聚焦
第三章 哲学史梯的协同指向
第一节 综合类的哲学语言
第二节 实体类的哲学语言
第三节 功能价值类的哲学语言
第四节 事理类的哲学语言
第五节 混沌背景式的哲学语言
第六节 小结:智慧两极交叠互补的融合之光
第四章 思维结构的技术构造视阈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法的集合理由
一、科学抽象
二、鉴别方法
三、推理方法
四、分析与综合
五、论证与反驳
第二节 创造性的临门一脚
一、创造性思维的几个要素
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三、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小结:科学的滋养语境
第五章 代上卷结语:基于现实反馈的综合回应
第一节 对应社会应用的谬幻理论结构
一、解构斯大林理论的理由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斯式集合表达
三、科学定位技术的解剖运用
第二节 现实“科学控制”程序的不科学性解读
一、被控制对象缺乏可比性
二、控制方法的不同路径
三、成型步骤的差异比较
……
中卷 方法论
证据信息识别的四维解读
第六章 证据的信息论解读
第七章 证据的系统论解读
第八章 证据的控制论解读
第九章 证据自组织系统的方法论协同
下卷 操作论
思维诸方法路径在诉讼实务的融贯
第十章 信息化的法庭证据控制
第十一章 证据载体的分类理由
第十二章 司法权的宪政定位
第十三章 证据定义及其诉讼蕴含
参考文献
后记
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