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村民自治在乡土社会的遭遇》以某省l县的h镇及其下辖的白村为个案,研究村民自治作为一项示范活动和法律规定进入村治的过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虽然不能否认村民自治的生长在农村社会中存在着内源性动力和历史基因,但是,从总体上看,村民自治仍然是作为由国家发起的一项具有林毅夫意义上的“强制性变迁”的运动,即它基本上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进入乡村社会的。因此,它也就相应地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费孝通意义上的“规划性社会变迁”的特性。从最为广义的角度看,这样一场“规划性社会变迁”是起始于晚清时期的“后发外生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从相对狭义的角度看,则是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秩序重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目录
前言
上篇
起点与资源:并入规划性变迁的乡土社会
一 白村:一个普通的平原村
二 遗产:人民公社的印迹
三 资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乡土社会
四 启动:村民自治的国家输入
上下结合的村民选举
一 选举制度的引入
二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实践
三 村支部的选举
四 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的产生
五 利益、资源与体制
结构与过程:村级公共权力间的关系
一 “乡政村治”
二 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
三 官民之间的村民小组长
四 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
五 小结
下篇
权力经营市场
一 企业之路
二 村级“银行”:基金会的始末
三 权利经营市场
命令与服从:政务的落实
一 税费的收取
二 计划生育
三 社会治安
四 农业结构调整
五 讨论
村干部自治:村务的管理
一 村集体土地的管理与利用
二 村级财务的管理
三 福利事业
四 农业指导
五 小结
乡约与治家:秩序的寻求
一 村规民约
二 荣誉的激发:六星级评比
三 富民工程
四 联户制度
五 小结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
村民自治在乡土社会的遭遇:以白村为个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