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之问

副标题:无

作   者:黄晓勇,潘晨光 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161456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何谓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幕后”历史是什么?诺贝尔奖有本质吗?诺贝尔奖是跨越国家、民族和政治的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统计学意义上的特征?不同国家在已经颁发的诺贝尔奖记录中是怎样的“排位”?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是如何产生的?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会在何时诞生?一个旨在赢得诺贝尔奖的教育科研政策是合理的政策吗……黄晓勇、潘晨光编著的《诺贝尔奖之问/研思文丛》从包括传播学、政治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等多学科的视野来审视、分析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亦反思了我国的人才政策和教育科研制度,探讨了科学和人文的价值与精神在中国当下的意义。

目录

序导言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诺贝尔奖的书一  问题的缘起二  诺贝尔奖里的科学、国家和社会三  本书的基本理念四  我们的工作第一篇  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一章  何谓诺贝尔奖?一  炸药发明人和他的遗嘱二  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和规则三  诺贝尔和平奖和国际政治四  批评和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尴尬第二章  万花筒里的诺贝尔奖一  诺贝尔奖是怎样炼成的:诺贝尔奖的社会建构二  国家的盛典:诺贝尔奖和瑞典三  迟到的奖章:爱因斯坦和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戏剧四  诺贝尔奖的功能和负功能:诺贝尔奖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三章  精英的特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统计分析一  诺贝尔奖获奖者整体统计二  各领域诺贝尔奖获奖者统计第二篇  国家的视野:诺贝尔奖的国别分析第四章  实力与标准:国际政治中的诺贝尔奖一  作为符号的诺贝尔奖二  各国概况第五章  诺贝尔奖的超级大国:美国一  美国获奖概况二  美国何以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超级大国第六章  诺贝尔奖的摇篮:德国一  德国获奖概况二  德国的教育和科研体系三  德国国家创新体系第七章  绅士的传统和创新:英国一  英国获奖概况二  影响获奖因素的历史分析三  新世纪英国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手段第八章  浪漫思想的国度:法国一  法国获奖概况二  法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国的原因第九章  经验和教训:俄罗斯和苏联一  俄罗斯和苏联获奖概况二  俄罗斯和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三  文学奖背后的折冲樽俎第十章  向西看和科技立国:日本一  日本获奖概况二  日本政府的科技立国三  日本的教育及日本学者的精神第三篇  诺贝尔奖和中国第十一章  中国与诺贝尔奖的历史机缘一  中西合璧——海外华人获奖者二  历史与机遇——中华儿女与诺贝尔奖的数次“失之交臂”三  个中百味——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四  圆梦瑞典——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第十二章  钱学森之问: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的距离一  诺贝尔科学奖和创新型人才二  遏制原始创新的教育模式三  偏颇的科技体制四  不良的学术环境第十三章  如何认识中国科学发展的方位和前景一  中国的成就和科学的底子二  科学家的角色三  科学与政治:爱因斯坦在中国四  中国的科学政策是差的吗?——中美的不完全比较五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六李约瑟问题的问题结语  中国梦科学梦附录1: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全文附录2:诺贝尔奖的基本情况(190l_2013)参考文献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诺贝尔奖之问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