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成为目前刑法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于网络空间具有不同于现实空间的特点,现行刑法对于许多网络犯罪行为无法可依,出现了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本书作者是我国法学界较早研究网络犯罪领域的专家,并参与了刑法修正案的制定。本书正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成果的一个汇总,书中不仅详细阐述网络犯罪的异化表现,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共犯行为的正犯化和预备行为的实行化,观点新颖,具有可操作性。
目录
罪刑法定主义的百年随想(代序)
第一章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及其表现
一、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深层次背景和直接诱因
二、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直接表现之一:犯罪评价模式标准的异化
三、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直接表现之二:社会危害性评价模式的异化
四、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挑战
第二章 网络攻击行为的罪刑评价体系之重构
一、引言——从“5·19断网事件”谈起
二、网络攻击行为的特征剖析和概念界定
三、网络攻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评价
四、网络攻击行为的类型划分及其差异化刑事责任
五、网络攻击行为的现有罪刑评价体系及其缺陷
六、重构网络攻击行为罪刑评价体系的立法途径和司法通道
第三章 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的实行化
一、现实空间中的“帮助使用盗窃”行为及其刑法评价
二、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的实行化及其论证
三、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实行化的模式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培训黑客技术行为的入罪化
一、黑客学校的运作模式及其危害性
二、现行刑法应对“培训黑客技术”行为的司法困境
三、网络空间中培训黑客技术行为的单独入罪化
第五章 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入罪化思路
一、僵尸网络的概念、特点及其演变
二、僵尸网络及其后续行为的现实危害
三、现行刑法视野中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尝试性解决方案
四、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本质及其人罪化思路
第六章 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刑法思索
一、安全漏洞及其可能引发的危害
二、安全漏洞的挖掘及其后续处置行为的模式
三、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巨大社会危害性
四、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司法困境及其原因
五、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人罪化模式
第七章 搜索引擎恶意链接行为的刑法评价
一、链接及其伴生的违法犯罪
二、Google被封事件的刑法学反思
三、百度“诉讼门”事件的刑法学反思
四、云霄阁案与新型盗贴搜索引擎
五、搜索引擎恶意链接行为的当前特征
六、搜索引擎恶意链接行为的刑法思考
第八章 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刑法审视
一、引言——从“微软黑屏事件”谈起
二、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异化及其滥用
三、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社会危害性评价
四、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现有罪刑评价体系及其缺憾
五、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罪刑评价体系之构建
第九章 网络背景下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及其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二、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介入的时代必然性
三、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一:犯罪停止形态的异化
四、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二:共同犯罪形态的异化
五、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三:罪名选择的异化
第十章 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理论和立法回应
一、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理论和立法回应之路途选择
二、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司法对策:共犯行为的正犯化解释
三、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立法对策之一:共犯行为的正犯化
四、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立法对策之二:预备行为的实行化
后记
第一章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及其表现
一、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深层次背景和直接诱因
二、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直接表现之一:犯罪评价模式标准的异化
三、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直接表现之二:社会危害性评价模式的异化
四、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挑战
第二章 网络攻击行为的罪刑评价体系之重构
一、引言——从“5·19断网事件”谈起
二、网络攻击行为的特征剖析和概念界定
三、网络攻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评价
四、网络攻击行为的类型划分及其差异化刑事责任
五、网络攻击行为的现有罪刑评价体系及其缺陷
六、重构网络攻击行为罪刑评价体系的立法途径和司法通道
第三章 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的实行化
一、现实空间中的“帮助使用盗窃”行为及其刑法评价
二、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的实行化及其论证
三、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实行化的模式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培训黑客技术行为的入罪化
一、黑客学校的运作模式及其危害性
二、现行刑法应对“培训黑客技术”行为的司法困境
三、网络空间中培训黑客技术行为的单独入罪化
第五章 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入罪化思路
一、僵尸网络的概念、特点及其演变
二、僵尸网络及其后续行为的现实危害
三、现行刑法视野中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尝试性解决方案
四、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本质及其人罪化思路
第六章 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刑法思索
一、安全漏洞及其可能引发的危害
二、安全漏洞的挖掘及其后续处置行为的模式
三、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巨大社会危害性
四、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司法困境及其原因
五、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的人罪化模式
第七章 搜索引擎恶意链接行为的刑法评价
一、链接及其伴生的违法犯罪
二、Google被封事件的刑法学反思
三、百度“诉讼门”事件的刑法学反思
四、云霄阁案与新型盗贴搜索引擎
五、搜索引擎恶意链接行为的当前特征
六、搜索引擎恶意链接行为的刑法思考
第八章 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刑法审视
一、引言——从“微软黑屏事件”谈起
二、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异化及其滥用
三、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社会危害性评价
四、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现有罪刑评价体系及其缺憾
五、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罪刑评价体系之构建
第九章 网络背景下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及其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二、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介入的时代必然性
三、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一:犯罪停止形态的异化
四、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二:共同犯罪形态的异化
五、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三:罪名选择的异化
第十章 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理论和立法回应
一、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理论和立法回应之路途选择
二、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司法对策:共犯行为的正犯化解释
三、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立法对策之一:共犯行为的正犯化
四、传统犯罪网络异化的立法对策之二:预备行为的实行化
后记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