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文集.4,随笔卷

副标题:无

作   者:陈传席著

分类号:

ISBN:978753981671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陈传席,江苏徐州人,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现为中国人民大   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传席教授   在美术理论和美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且善于将美术理论与文学、哲学、   宗教、历史、经济等人文学科相结合,研究成果深刻、准确,富有新意,   尤其在六朝绘画史和六朝画论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其著作《六朝画论研   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居领先地位。陈传席教授已出版著作三十多部,发表   学术性文章四百余篇,在国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据《美术》公布,陈传   席的艺术史论研究强度居全国第一名。《陈传席文集》共分为四卷,分别   为文学卷、绘画卷(上)、绘画卷(下)、随笔卷,与2001年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的《陈传席文集》为姐妹篇。该文集主要收录了老版文集中未收录的   文章,此外,还收录了陈传席先生最新发表的关于文学、美术研究、艺术   欣赏、画家评论、个人随感等文章,较为完整地反映了陈传席教授对文学   、艺术和生活的看法。文学卷主要收录了“汉文化的分裂、重心转移及与   森林的关系”,“台阁体研究”,“明反曹、暗反刘——《三国演义》内   容倾向新论”以及一些画集的序跋等文章。绘画上卷主要侧重对书画的研   究与考证,绘画下卷则主要侧重于对书画名家的评论。随笔卷集中了陈传   席教授关于人生、社会、艺术、生活等的感悟和心得兼及与朋友的往来书   信等内容。贾平凹曾经这样评价过陈传席教授:“陈传席文、史、哲、美   、论俱佳,故其画意境高超,格调高古,望之有一股仙气,这是一般人所   不能达到的。”该书是读者认识陈传席教授的一扇窗户。

目录


自题
自序
①文学卷
一 汉文化的分裂、重心转移及与森林的关系
导论
(一)早期北方比南方更适宜人群居住和文化发展
(二)早期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典籍皆出在北方
(三)早期北方为什么能成为文化中心
(四)五代时期汉文化的分向发展(分裂)
(五)五代之后汉文化重心之南移
(六)汉文化分裂和重心转移的根本原因——森林被破坏

二 台阁体研究
前言
(一)台阁体和“三杨”(略)
(二)文人奴性品格的形成
1.应制诗文中表现出的文人奴性品格
2.其他诗文中表现出的文人奴性品格
3.台阁体和文人奴性品格形成的原因
(1)明初残酷的政治环境之影响以及永乐帝之需要
(2)“感圣主之眷遇”

(三)台阁体的三个阶段和特色
1.台阁体的滥觞和第一阶段
2.台阁体的第二阶段——高潮期
3.台阁体的第三阶段——式微期

(四)台阁体作家文学观和师承
1.台阁体作家的文学观
2.台阁体作家的师承

(五)台阁体批评和影响
1.台阁体批评
2.台阁体对社会之影响
3.台阁体对明代文学之影响(略)
4.台阁体对明清艺术之影响(略)

(六)台阁体及国运和文运问题(略)
主要参考书目
外文参考书目
三 明反曹、暗反刘——《三国演义》内容倾向新论
四 虱子小史
五 夜逐穷鬼

六 随笔三则
(一)好女子,何人可嫁?
(二)虹在水天中
(三)想念
七 《读史三则》
八 陈平和金钱、美女
九 蔡文姬和李清照的荣与辱
十 从“三余”、“三上”想到的
十一 造谣 传谣 信谣
十二 记铃木敬先生
十三 同学石飞
十四 悔晚斋臆语?序
十五 悔晚斋臆语?后记
十六 六朝画论研究?再版自序
十七 西山论道集·自序
十八 西山论道集·后记
十九 岭南画派·序言
二十 海上画派·序言
二十一 20世纪上海美术大事记·序
二十二 濠江画人再录·序言
二十三 小品画·折扇画·序
二十四 吴藕汀画集·序
二十五 李明久画集·序
二十六 美在斯——洪世杰的绘画艺术
二十七 卢坤峰画·序
二十八 黄山写生集·序
二十九 梅纯一画集·序
三十 斑斓辉煌的20世纪中国绘画·序
三十一 寻韵丹青·序
三十二 逸品集·序
三十三 悼父文
三十四 贺李铸晋教授八十寿联
三十五 致刘晓路单位唁电
三十六 致陈少丰教授家属唁电
三十七 自述

②绘画卷(上)
一 苏轼“洗出徐熙落墨花”考释——兼谈徐熙的画法
(一)中国画能用水冲洗吗
(二)王进叔和苏诗考
(三)释苏诗《徐熙杏花》
(四)徐熙的画法

二 海派的两股势力及其形成基础
(一)查士标和“扬州派”及“海派”
(二)陈洪绶的影响以及前、中、后
(二)期海派的融合
三 天安门前为什么要建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四 “不教工处是真工”和“风竹哭”——徐渭论画
五 “光居其首”和“无所不师,而无所必师”——曹雪芹论画
六 萧云从的《离骚图》
(一)《离骚图》的创作年代和刻工及其他
(二)《离骚图》考释

七 任熊及其木刻画传四种
(一)任熊的生平及成就
(二)任熊的四套版画作品
1.关于《高士图》
2.关于《列仙酒牌》
3.关于《於越先贤像传赞》
4.关于《剑侠传》
附录:清·周闲《任处士传》

八 乾隆《劭农纪典》研究
(一)“劭农”和“耕糟”
(二)清高宗弘历和《劭农纪典》
(三)《劭农纪典》的史料价值
(四)《劭农纪典》的社会科学价值(略)
(五)《劭农纪典》在文物研究上的重要意义(略)

九 中国画家与赞助人
(一)《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序
(二)阿尔喜普和他的绘画收藏
(三)再评清初画家和绘画作品
1.清初宫廷画家的分类
2.清初宫廷画家的绘画作品
(四)赞助人王世贞
(五)玉山雅集:14世纪昆山的赞助情况
十 荣启期和被裘公
十一 读《青藤老人卧看{山海经)图》
十二 北魏孝子图石棺
十三 读日本高桐院《山水图》
十四 徐悲鸿《十二生肖图》研究
十五 论大师和高质量艺术作品的标准
十六 论元创性、功夫与工夫(上)
十七 论元创性、功夫与工夫(下)

③绘画卷(下)
一 批评就是宣传
二 谈批评和危机及轻批评问题
三 谈“轻批评”
四 书法——非专业之业
五 高等艺术院校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课
六 关于中国画的教育问题
七 艺术的现代和传统
八 复古也是一条路
九 论徐悲鸿为什么反对“中西结合”
十 形式与灵魂——当代中国画问题杂谈
十一 20世纪中国美术形成的各种因素
(一)外部艺术之影响
(二)外来艺术之影响
(三)政治思想之影响
(四)外来思潮之影响
(五)传统积淀之影响
十二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特点及状态
十三 传统艺术的根源之地——杂谈南京的绘画及其他
十四 更无真相有真魂——谈黄慎花鸟、人物、山水册页
十五 在孤独与高贵之间——陈子庄艺术及当代中国画现状
十六 徐悲鸿、黄胄、老甲画马之研究
(一)画马之历史沿革
(二)徐悲鸿画马
(三)徐悲鸿与黄胄
(四)老甲画马
十七 大气和乾道
十八 钱松函的绘画艺术
十九 钱松画画序
二十 以画记史
二十一 白石散论
二十二 《五牛图》——读吴冠中的一张油画
二十三 画出沉重——评大画家陶博吾
二十四 青绿山水画的复兴——记杨启舆先生及其艺术
二十五 格调意境趣味
二十六 随想见形 随形见性
二十七 一超直入如来境
二十八 寻找自己的坐标点
二十九 清新和润淡——刘知白老人的画
三十 眼底都无碍 胸中自有春——沈鹏及其书法艺术
三十一 是神仙自能拔宅
三十二 善学而能化——记丘金峰及其绘画艺术
三十三 志于道 游子艺——丘金峰先生及其绘画艺术
三十四 品高而度远
三十五 达变识次 开宗立派——谈于志学的绘画艺术
三十六 唯美的艺术——记张朝阳及其作品
三十七 骨餒而有书卷气——李一书法
三十八 重建花鸟画的审美价值——记贾平西及其艺术
三十九 民族的 时代的 个人的
四十 为劳苦大众呐喊的艺术家——晁海
四十一 话马得
四十二 神到笔随悉造其微——记范扬的画
四十三 自信和悟性——笔厚墨沉说范扬
四十四 唐人意境宋人笔法——浅析陈品鑫的《王维裴迪诗意书画册》
四十五 “真工实能”之作——谈许良佐的画
四十六 塞下曲——谈许良佐边塞山水画
四十七 雄浑和内秀——记王中明及其山水画
四十八 自娱和娱人——谈纵横先生及其诗画
四十九 直从书法演画法
五十 为巴蜀山水传神——记画家屠古虹先生及其艺术
五十一 大画家降格小画家升格
五十二 关于现代画品
五十三 格调和功力
五十四 书法 画法 佛法
五十五 说画道
五十六 动口与动手
五十七 关于题目
五十八 应该画什么
五十九 风格和花样——谈双年展的一个问题
六十 文物考古的价值意义
六十一 泥土与黄金争价——记中国宜兴陶瓷艺术馆
六十二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
六十三 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等问题
六十四 西方美术精粹和东方海外遗珍
六十五 杂谈评论家、理论家的报酬、地位及其他——披露中国古代和国外画家理论家地位变迁之实
六十六 要多看中外名作——答一位考生
六十七 关于中国画几个问题答记者问
六十八 我学画经历和体会
六十九 魏维果山水画序
七十 画圣齐白石画序

④随笔卷
一 什么叫知识分子(节录)
二 悔晚斋臆语(选刊)
1.做官意不可在官,作文意不可在文
2.孔子爱财第一
3.知人与知事
4.写诗宜化见为识,写史须以识取见
5.情感和感情
6.瑕与坚
7.大则难容
8.解手
9.束脩
10.极聪明人多疑心
11.醒与醉
12.理夺和情求
13.十有九输天下事
14.匆匆而成
15.智圆行方
16.北固亭月夜祭长江
17.朋友与仇人
18.人瘦和士俗
19.天才即疯狂痴癫
20.“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21.宋元明清士人
22.“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3.一国二制
24.杂议
25.郭巨埋儿议
26.孰与仲多
27.奇语
28.孔子好下古·老子好中古·庄子好上古
29.儒·道·佛
30.诗忌隔见,亦忌直说
31.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32.释温庭筠《菩萨蛮》
33.读《天净沙》
34.李清照《如梦令》
35.李白
36.回文诗
37.论方回词
38.王摩诘和陶渊明
39.老妪解诗我不解
40.杜诗李风之一
41.情欲与长寿
42.生命与精神
43.物种起源
44.原“孟”
45.井水与长寿
46.独睡丸
47.吸鸦片者戒后仍可长寿
48.蔡京定罪法
49.志与气
50.编辑苦衷
51.“玩世不恭”与“幽默”
52.中才易致高位——吾国发展缓慢原因之一
53.待小人不可以大恩 待君子必以大德
54.山青则水清
55.君以诗长,亦以诗短
56.中西艺术之异(上)
57.中西艺术之异(下)
58.真父与假父
59.天道有知
60.宋臣可斥君
61.二十四史中《晋书》最次
62.离婚
63.害人·防人
64.才与势——“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
65.心与志
66.耻之
67.传于今与传于后
68.余不读老名家之新作
69.诗的异化
70.稿酬、写作和用兵
71.自题

三 偶感集
1.开头的话
2.人口素质及教育问题
3.计划生育问题
4.腐败问题
5.依靠当地干部和树立标准
6.税收问题
7.出版社问题
8.研究所和画院
9.关于三令五申
10.建立国家考试院

四 书信集
1.关于书信集
2.关于文坛的杂言
3.发明本心
4.不信以为真,也不信以为假
5.知人不易
6.顺从自然和走运
7.我对待稿酬,如韩信用兵
8.忍耐和想通
9.中西文化源头
10.艺术和人生
11.为人尖刻,为文鲜明
12.虚假的魅力与长久的“陈寅恪”
13.骂人
14.人品和素质
15.报刊和编辑问题
16.当面与背后
17.人和猿
18.评中华书局
19.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根本
20.陶渊明最爱桃花,次柳、松、兰,再次爱菊
21.孙中山 陈独秀 蔡元培
22.“天才”与“干才”
23.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五 移民实边 长治久安——新疆考察之一
六 西域和新疆及语言文字的统一
七 大禹并未传位给子

八 如何选择和写作学位论文
前言
(一)学位论文题目的选择
(二)题目的形式
(三)论文的写作
(四)内容提要
(五)论文的字数
九 今古二事感叹
十 “夫人”姓什么
十一 “名记”和“名人”
十二 骂得有理
十三 身与时舛——谈我学画的历程和矛盾
十四 与陈传席对话——关于当前书画问题的问答
十五 磅礴郁积之地,必出畸人
十六 懒怠画画
十七 怀念亚明
十八 艺术品收藏问题
十九 爱情不是婚姻的基础
二十 马和马上
二十一 多留一些黑暗
二十二 梅花不宜作国花——兼论牡丹
二十三 答韩国友人问(节录)
二十四 火焰山·跋
二十五 边塞峡谷图·跋
二十六 画虎三题
二十七 简笔山水·跋
二十八 怀念白纸
二十九 悼母文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陈传席文集.4,随笔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