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for Windows是在SPSS/PC(for DO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统计分析软件包。本书共分17章。主要介绍SPSS for Windows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与统计分析。其中包括系统运行管理方式、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文件操作与文件编辑、相关分析、均值比较与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与判别、因子分析、分参数检验、统计图形的生成与编辑等内容。
目录
目录
1、1SPSSforWindows的特点
1、2SPSSforWindows对环境的要求
1、2、1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第一章 SPSSforWindows概述
1、2、2对软件环境的要求
1、3SPSSfor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1、4软件安装方法
2、1系统运行方式
2、1、1完全窗口菜单运行管理方式
第二章 系统运行管理方式
2、1、2程序运行管理方式
2、1、3混合运行管理方式
2、2窗口及其功能
2、2、1数据编辑窗口
2、2、2输出窗口
2、2、3语句窗口
2、2、4统计图表转盘窗口
2、2、5统计图形编辑窗口
2、2、6帮助窗口
2、3对话框及其使用方法
2、4系统参数设置
2、4、1设置运行记录的文件与写入方式
2、4、2设定内存工作区
2、4、3转换与合并生效时间选择
2、4、4设置显示变量表的顺序
2、4、5新变量的显示格式
2、4、6语句窗的初始显示形式设置
2、4、7统计图输出参数设定
2、4、8数值型变量自定义格式的设置
2、4、9设置输出窗状态
第一篇 SPSSforWindows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
2、5Windows菜单项的功能与屏幕画面状态设置
3、1建立数据文件
3、1、1制定数据文件结构
第三章 SPSS入门——数据统计处理实例
3、1、2录入数据
3、1、3编辑数据文件
3、2数据的统计处理
3、2、1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3、2、2统计处理
3、3结果输出
3、4保存文件
4、1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
4、1、1数据编辑器
第四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
4、1、2数据文件
4、2常量、变量、观测量、操作符和表达式
4、2、1常量与变量
4、2、2操作符与表达式
4、2、3定义一个变量
4、2、4变量模板的应用、定义与修改
4、2、5概率事件(观测量)
4、3数据的录入
4、3、1数据录入方法
4、3、2输入带有值标号的数据
4、3、3文件信息
4、4编辑数据文件
4、4、1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
4、4、2变量的插入与删除
4、4、3观测量的插入与删除
4、4、4数据的剪切、复制与粘贴
4、4、5在一个区域中修改数据
4、4、6恢复删除或修改前的数据
4、5根据已存在的变量建立新变量
4、5、1SPSS函数
4、5、2建立新变量
4、6数据文件操作
4、6、1打开与保存数据文件
4、6、2清数据窗
4、6、3从ASCII码数据文件读入数据
5、1进一步整理数据文件
5、1、1观测量的排序
第五章 为分析作好准备
5、1、2给变量值排序
5、1、3数据文件的转置
5、1、4数据文件的拆分与合并
5、2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5、2、1汇总的概念
5、2、2进行分类汇总的方法
5、3对观测量进行加权处理
5、4选择与分析数据
5、4、1选择观测量
5、4、2定义变量集与使用变量集
5、5其他准备工作
5、5、1查看有关的命令语句
5、5、2字体与字形选择
5、5、3打印输出页标题
6、1新文本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与关闭
6、1、1新文件的建立
6、1、2打开已经存在的文本文件
第六章 文件操作与文本文件编辑
6、1、3保存文本文件
6、1、4关闭文件
6、2文本文件的编辑
6、2、1文本内容的移动、拷贝与删除
6、2、2在窗口文件中指定内容的查询与替换
6、2、3文本中的小数位处理
6、3文件之间的操作
6、3、1数据文件之间的操作
6、3、2图形文件之间的操作
6、4文件的打印
6、4、1打印前的准备工作
6、4、2打印文件
7、1帮助菜单中某一菜单项的具体使用方法
第七章 帮助Help
7、2帮助信息窗口中各菜单项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7、2、1文件
7、2、2编辑
7、2、3书签
7、2、4帮助
7、3帮助信息窗口图标按钮功能介绍
8、1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功能概述
8、2SPSSforWindows数值分析过程
8、2、1Summarize包含的分析功能
第八章 统计分析概述
第二篇 统计分析
8、2、2CompareMeans包含的分析功能
8、2、3AVONAModels包含的分析功能
8、2、4Correlate包含的功能
8、2、5Regression包含的功能
8、2、6Loglinear菜单项包括的功能
8、2、7Classify包括的功能
8、2、10Scale包含的功能
8、2、8DataReduction包含的功能
8、2、9Conjoint包含的功能
8、2、11NonparametricTests包含的功能
8、2、12TimeSeries包含的功能
8、2、13Survival包含的功能
8、2、14MultipleResponse包含的功能
9、1Summarize与单变量的基本统计分析
9、2一维频数分布表
第九章 基本统计分析
9、3求描述统计量的过程
9、4考察数据的过程
9、4、1考察数据
9、4、2考察数据的过程
9、5多维频数分布分析Crosstabs
9、6ListCases对观测量列表
9、6、1报告结果
9、6、2如何获得行形式输出报告
9、6、3如何获得列形式输出报告
10、1相关分析的概念与相关分析过程
10、1、1相关分析的概念
10、1、2相关分析的SPSS过程
第十章 相关分析
10、2两个变量的相关分析
10、2、1使用系统默认设置进行相关分析
10、2、2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的选择项
10、2、3二元变量相关分析实例
10、2、4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的过程语句
10、3偏相关分析
10、3、1偏相关分析的概念
10、3、2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偏相关分析
10、3、3偏相关分析的选择项
10、3、4偏相关应用实例
10、3、5偏相关分析的过程语句
10、4距离分析
10、4、1距离分析的概念
10、4、2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观测量间不相似性分析
10、4、3距离分析过程的选择项
11、1均值比较与均值比较的检验过程
11、1、1均值比较的概念
11、1、2进行均值比较及检验的过程
第十一章 均值比较与检验
11、2MEANS过程
11、2、1使用MEANS过程的系统默认选择项
11、2、2MEANS过程的选择项
11、2、3MEANS过程语句
11、3独立样本的T检验
11、3、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11、3、2独立样本T检验的选择项
11、3、3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过程语句
11、4配对样本T检验
11、4、1配对样本T检验的概念
11、4、2使用系统默认值的配对样本T检验
11、4、3配对样本T检验过程的选择项及实例
11、4、4配对样本T检验的过程语句
12、1方差分析概念与方差分析过程
12、1、1方差分析的概念
12、1、2方差分析中的术语
第十二章 方差分析
12、1、3方差分析过程
12、2单因素方差分析
12、2、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一维方差分析
12、2、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选择项
12、2、3使用选择项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实例
12、2、4One—WayANOVA过程命令语句
12、3简单方差分析过程ANOVA
12、3、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2、3、2ANOVA过程的选择项
12、3、3析因实验方差分析实例
12、3、4协方差分析实例
12、3、5ANOVA过程语句
12、4多元方差分析过程MANOVA
12、4、1通用多元方差分析GeneralFactrial
12、4、1、1通用多元方差分析的菜单和选择项
12、4、1、2通用多元方差分析实例
12、4、2多因变量线性模型的方差分析
12、4、2、1多因变量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的菜单与选择项
12、4、2、2多因变量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实例
12、4、3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
12、4、3、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设计文件结构
12、4、3、2组内因素的指定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选择项
12、4、3、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例
12、4、4多元方差分析过程的命令语句
12、4、4、1多元方差分析过程的命令语句
12、4、4、2常用子命令
12、4、4、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程序语句举例
13、1线性回归
第十三章 回 归分析
13、2曲线估计
13、3逻辑分析
13、4概率分析
13、5权重估计
13、6最小二乘法
13、7非线性回归
14、1聚类、判别分析及其分析过程
14、1、1聚类分析
14、1、2判别分析
第十四章 聚类与判别
14、1、3Classify的功能
14、2快速样本聚类过程
14、2、1快速聚类的基本概念
14、2、2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快速聚类
14、2、3快速聚类分析的选择项及实例分析
14、2、4QuickCluster命令语句
14、3分层聚类
14、3、1分层聚类的概念与Cluster过程
14、3、2选择项含义与分层聚类的步骤
14、3、3用Cluster过程进行观测量聚类的实例
14、3、3、1基本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观测量聚类
14、3、3、2使用更丰富的选择项进行观测量聚类
14、3、4用CLUSTER过程进行变量聚类
14、3、4、1关于变量聚类
14、3、4、2变量聚类实例
14、3、5与分层聚类分析有关的命令语句
14、3、5、1PROXIMITIES过程语句
14、3、5、2CLUSTER过程的命令语句
14、4判别分析
14、4、1判别分析的概念与判别分析过程
14、4、2判别分析的步骤及Discriminent过程的选择项
14、4、3判别分析实例
14、4、3、1使用系统默认值的判别分析
14、4、3、2使用选择项的判别分析过程实例
14、4、4逐步判别分析
14、4、4、1逐步判别分析与方法和判据的选择
14、4、4、2逐步判别分析实例
14、4、5与判别分析有关的命令语句
15、1因子分析与因子分析过程
15、1、1因子分析的概念
第十五章 因子分析
15、1、2因子分析过程
15、2因子分析Factor
15、2、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最简单的因子分析
15、2、2FACTOR过程的选择项
15、2、3因子分析实例
15、3FACTOR过程的命令语句
15、3、1FACTOR过程命令
15、3、2FACTOR过程子命令
第十六章 非参数检验
16、1卡方检验
16、1、1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
16、1、2进行卡方检验的基本步骤
16、1、3实例运行
16、2二项分布检验
16、2、1二项分布检验的基本概念
16、2、2进行二项分布检验的基本步骤
16、2、3实例运行
16、3游程检验
16、3、1游程检验的基本概念
16、3、2进行游程检验的基本步骤
16、3、3实例运行
16、4一个样本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
16、4、1一个样本柯尔
16、4、2进行柯尔莫洛夫—斯米诺夫检验的基本步骤
16、4、3实例运行
16、5两个独立样本检验
16、5、1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
16、5、2进行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5、3实例运行
16、6多个独立样本检验
16、6、1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
16、6、2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6、3实例运行
16、7两个相关样本检验
16、7、1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用途
16、7、2进行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7、3实例运行
16、8多个独立样本检验
16、8、1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
16、8、2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8、3实例运行
17、1图形与数据文件结构
第十七章 统计图形的生成与编辑
17、2条形图
17、2、1条形图类型选择
17、2、2各种条形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2、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2变量模式简单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3观测值模式简单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4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5变量模式分组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6观测值模式分组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7观测量分类模式分段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8变量分段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9观测值模式分段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线图
17、3、1线图类型选择
17、3、2各种线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3、2、1观测量分类模式单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2变量模式单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3观测值模式单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4观测量分类模式多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5变量模式多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6观测值模式多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7观测量分类模式垂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8变量模式垂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9观测值描述垂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面积图
17、4、1面积图类型选择
17、4、2各种面积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4、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2变量模式简单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3观测值模式简单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4观测量分类模式堆栈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5变量模式堆栈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6观测值模式堆栈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5圆图
17、5、1圆图类型选择
17、5、2各种圆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5、2、1观测量分类模式圆图参数定义方法
17、5、2、2变量描述圆图参数定义方法
17、5、2、3观测值模式圆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高低图
17、6、1高低图类型选择
17、6、2各种高低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6、2、1观测量分类描述简单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2变量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3观测值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4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5变量模式简单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6观测值模式简单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7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8变量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0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1变量模式分组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9观测值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2观测量值分类分组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3观测量分类模式距限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4变量模式距限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5观测值距限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帕累托图
17、7、1帕累托图类型选择
17、7、2各种帕累托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7、2、1观测量分类数目或数值模式累加简单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2变量累加模式简单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3观测值模式简单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4观测量数目或数值累加模式堆栈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5变量累加模式堆栈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6观测值模式堆栈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8控制图
17、8、1控制图类型选择
17、8、2各种控制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8、2、1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控制图
17、8、2、2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17、8、2、3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17、8、2、4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17、8、2、5各观测量排列于不同变量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控制图
17、8、2、6各观测量排列于不同变量的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17、8、2、7各观测值排列于不同变量的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17、9箱图
17、9、1箱图类型选择
17、9、2各种箱图参数选择与箱图生成
17、9、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9、2、2变量模式简单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9、2、3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9、2、4变量模式分组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误差条图
17、10、1误差条图类型选择
17、10、2各种误差条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0、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2、2变量模式简单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2、3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2、4变量模式分组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散点图
17、11、1散点图图式类型
17、11、2各种散点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1、2、1简单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2、2重叠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2、3矩阵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2、4三维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2直方图
17、12、1直方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3P—P正态概率图
17、13、1P—P正态概率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4Q—Q正态概率图
17、14、1Q—Q正态概率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5序列图
17、15、1各种序列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6时间序列图
17、16、1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6、2互相关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7图形转盘窗口
17、17、1图形转盘窗口菜单
17、17、1、1文件菜单
17、17、1、2图形转盘菜单
17、17、2图形转盘窗口图标
17、18图形编辑窗口
17、18、1定义
17、18、2图形转换菜单
17、18、2、1转换图形的几点说明
17、18、2、2条形图、线图、面积图图形转换
17、18、2、3组合图图形转换
17、18、2、4圆图图形转换
17、18、2、5高低图图形转换
17、18、2、6散点图图形转换
17、18、2、7直方图图形转换
17、18、3图形要素菜单
17、18、3、1要素选择
17、18、3、2坐标轴
17、18、3、3条间距
17、18、3、4图题
17、18、3、5脚注
17、18、3、6图例
17、18、3、7图列注释
17、18、3、8参照线
17、18、3、10外框
17、18、3、11更新画面
17、18、3、9内框
17、18、4图列
17、18、4、1有关图形选择项的几个问题
17、18、4、2展示图列
17、18、4、3转置数据
17、18、4、4系统菜单
17、18、5图形属性
17、18、5、1填充方式
17、18、5、2图形颜色
17、18、5、3标记符号
17、18、5、4图线样式
17、18、5、5条图样式
17、18、5、6条图标签样式
17、18、5、7连线插入
17、18、5、10坐标轴交换
17、18、5、8字体字号
17、18、5、9立体图形旋转
17、18、5、11分离圆图
17、18、5、12分断线图中缺失值
17、18、5、13旋转模式
17、18、6图形编辑窗口图标
附录
参考文献
var cpro_id = 'u317582';
1、1SPSSforWindows的特点
1、2SPSSforWindows对环境的要求
1、2、1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第一章 SPSSforWindows概述
1、2、2对软件环境的要求
1、3SPSSfor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1、4软件安装方法
2、1系统运行方式
2、1、1完全窗口菜单运行管理方式
第二章 系统运行管理方式
2、1、2程序运行管理方式
2、1、3混合运行管理方式
2、2窗口及其功能
2、2、1数据编辑窗口
2、2、2输出窗口
2、2、3语句窗口
2、2、4统计图表转盘窗口
2、2、5统计图形编辑窗口
2、2、6帮助窗口
2、3对话框及其使用方法
2、4系统参数设置
2、4、1设置运行记录的文件与写入方式
2、4、2设定内存工作区
2、4、3转换与合并生效时间选择
2、4、4设置显示变量表的顺序
2、4、5新变量的显示格式
2、4、6语句窗的初始显示形式设置
2、4、7统计图输出参数设定
2、4、8数值型变量自定义格式的设置
2、4、9设置输出窗状态
第一篇 SPSSforWindows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
2、5Windows菜单项的功能与屏幕画面状态设置
3、1建立数据文件
3、1、1制定数据文件结构
第三章 SPSS入门——数据统计处理实例
3、1、2录入数据
3、1、3编辑数据文件
3、2数据的统计处理
3、2、1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3、2、2统计处理
3、3结果输出
3、4保存文件
4、1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
4、1、1数据编辑器
第四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
4、1、2数据文件
4、2常量、变量、观测量、操作符和表达式
4、2、1常量与变量
4、2、2操作符与表达式
4、2、3定义一个变量
4、2、4变量模板的应用、定义与修改
4、2、5概率事件(观测量)
4、3数据的录入
4、3、1数据录入方法
4、3、2输入带有值标号的数据
4、3、3文件信息
4、4编辑数据文件
4、4、1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
4、4、2变量的插入与删除
4、4、3观测量的插入与删除
4、4、4数据的剪切、复制与粘贴
4、4、5在一个区域中修改数据
4、4、6恢复删除或修改前的数据
4、5根据已存在的变量建立新变量
4、5、1SPSS函数
4、5、2建立新变量
4、6数据文件操作
4、6、1打开与保存数据文件
4、6、2清数据窗
4、6、3从ASCII码数据文件读入数据
5、1进一步整理数据文件
5、1、1观测量的排序
第五章 为分析作好准备
5、1、2给变量值排序
5、1、3数据文件的转置
5、1、4数据文件的拆分与合并
5、2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5、2、1汇总的概念
5、2、2进行分类汇总的方法
5、3对观测量进行加权处理
5、4选择与分析数据
5、4、1选择观测量
5、4、2定义变量集与使用变量集
5、5其他准备工作
5、5、1查看有关的命令语句
5、5、2字体与字形选择
5、5、3打印输出页标题
6、1新文本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与关闭
6、1、1新文件的建立
6、1、2打开已经存在的文本文件
第六章 文件操作与文本文件编辑
6、1、3保存文本文件
6、1、4关闭文件
6、2文本文件的编辑
6、2、1文本内容的移动、拷贝与删除
6、2、2在窗口文件中指定内容的查询与替换
6、2、3文本中的小数位处理
6、3文件之间的操作
6、3、1数据文件之间的操作
6、3、2图形文件之间的操作
6、4文件的打印
6、4、1打印前的准备工作
6、4、2打印文件
7、1帮助菜单中某一菜单项的具体使用方法
第七章 帮助Help
7、2帮助信息窗口中各菜单项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7、2、1文件
7、2、2编辑
7、2、3书签
7、2、4帮助
7、3帮助信息窗口图标按钮功能介绍
8、1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功能概述
8、2SPSSforWindows数值分析过程
8、2、1Summarize包含的分析功能
第八章 统计分析概述
第二篇 统计分析
8、2、2CompareMeans包含的分析功能
8、2、3AVONAModels包含的分析功能
8、2、4Correlate包含的功能
8、2、5Regression包含的功能
8、2、6Loglinear菜单项包括的功能
8、2、7Classify包括的功能
8、2、10Scale包含的功能
8、2、8DataReduction包含的功能
8、2、9Conjoint包含的功能
8、2、11NonparametricTests包含的功能
8、2、12TimeSeries包含的功能
8、2、13Survival包含的功能
8、2、14MultipleResponse包含的功能
9、1Summarize与单变量的基本统计分析
9、2一维频数分布表
第九章 基本统计分析
9、3求描述统计量的过程
9、4考察数据的过程
9、4、1考察数据
9、4、2考察数据的过程
9、5多维频数分布分析Crosstabs
9、6ListCases对观测量列表
9、6、1报告结果
9、6、2如何获得行形式输出报告
9、6、3如何获得列形式输出报告
10、1相关分析的概念与相关分析过程
10、1、1相关分析的概念
10、1、2相关分析的SPSS过程
第十章 相关分析
10、2两个变量的相关分析
10、2、1使用系统默认设置进行相关分析
10、2、2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的选择项
10、2、3二元变量相关分析实例
10、2、4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的过程语句
10、3偏相关分析
10、3、1偏相关分析的概念
10、3、2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偏相关分析
10、3、3偏相关分析的选择项
10、3、4偏相关应用实例
10、3、5偏相关分析的过程语句
10、4距离分析
10、4、1距离分析的概念
10、4、2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观测量间不相似性分析
10、4、3距离分析过程的选择项
11、1均值比较与均值比较的检验过程
11、1、1均值比较的概念
11、1、2进行均值比较及检验的过程
第十一章 均值比较与检验
11、2MEANS过程
11、2、1使用MEANS过程的系统默认选择项
11、2、2MEANS过程的选择项
11、2、3MEANS过程语句
11、3独立样本的T检验
11、3、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11、3、2独立样本T检验的选择项
11、3、3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过程语句
11、4配对样本T检验
11、4、1配对样本T检验的概念
11、4、2使用系统默认值的配对样本T检验
11、4、3配对样本T检验过程的选择项及实例
11、4、4配对样本T检验的过程语句
12、1方差分析概念与方差分析过程
12、1、1方差分析的概念
12、1、2方差分析中的术语
第十二章 方差分析
12、1、3方差分析过程
12、2单因素方差分析
12、2、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一维方差分析
12、2、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选择项
12、2、3使用选择项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实例
12、2、4One—WayANOVA过程命令语句
12、3简单方差分析过程ANOVA
12、3、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2、3、2ANOVA过程的选择项
12、3、3析因实验方差分析实例
12、3、4协方差分析实例
12、3、5ANOVA过程语句
12、4多元方差分析过程MANOVA
12、4、1通用多元方差分析GeneralFactrial
12、4、1、1通用多元方差分析的菜单和选择项
12、4、1、2通用多元方差分析实例
12、4、2多因变量线性模型的方差分析
12、4、2、1多因变量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的菜单与选择项
12、4、2、2多因变量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实例
12、4、3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
12、4、3、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设计文件结构
12、4、3、2组内因素的指定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选择项
12、4、3、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例
12、4、4多元方差分析过程的命令语句
12、4、4、1多元方差分析过程的命令语句
12、4、4、2常用子命令
12、4、4、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程序语句举例
13、1线性回归
第十三章 回 归分析
13、2曲线估计
13、3逻辑分析
13、4概率分析
13、5权重估计
13、6最小二乘法
13、7非线性回归
14、1聚类、判别分析及其分析过程
14、1、1聚类分析
14、1、2判别分析
第十四章 聚类与判别
14、1、3Classify的功能
14、2快速样本聚类过程
14、2、1快速聚类的基本概念
14、2、2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快速聚类
14、2、3快速聚类分析的选择项及实例分析
14、2、4QuickCluster命令语句
14、3分层聚类
14、3、1分层聚类的概念与Cluster过程
14、3、2选择项含义与分层聚类的步骤
14、3、3用Cluster过程进行观测量聚类的实例
14、3、3、1基本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观测量聚类
14、3、3、2使用更丰富的选择项进行观测量聚类
14、3、4用CLUSTER过程进行变量聚类
14、3、4、1关于变量聚类
14、3、4、2变量聚类实例
14、3、5与分层聚类分析有关的命令语句
14、3、5、1PROXIMITIES过程语句
14、3、5、2CLUSTER过程的命令语句
14、4判别分析
14、4、1判别分析的概念与判别分析过程
14、4、2判别分析的步骤及Discriminent过程的选择项
14、4、3判别分析实例
14、4、3、1使用系统默认值的判别分析
14、4、3、2使用选择项的判别分析过程实例
14、4、4逐步判别分析
14、4、4、1逐步判别分析与方法和判据的选择
14、4、4、2逐步判别分析实例
14、4、5与判别分析有关的命令语句
15、1因子分析与因子分析过程
15、1、1因子分析的概念
第十五章 因子分析
15、1、2因子分析过程
15、2因子分析Factor
15、2、1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最简单的因子分析
15、2、2FACTOR过程的选择项
15、2、3因子分析实例
15、3FACTOR过程的命令语句
15、3、1FACTOR过程命令
15、3、2FACTOR过程子命令
第十六章 非参数检验
16、1卡方检验
16、1、1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
16、1、2进行卡方检验的基本步骤
16、1、3实例运行
16、2二项分布检验
16、2、1二项分布检验的基本概念
16、2、2进行二项分布检验的基本步骤
16、2、3实例运行
16、3游程检验
16、3、1游程检验的基本概念
16、3、2进行游程检验的基本步骤
16、3、3实例运行
16、4一个样本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
16、4、1一个样本柯尔
16、4、2进行柯尔莫洛夫—斯米诺夫检验的基本步骤
16、4、3实例运行
16、5两个独立样本检验
16、5、1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
16、5、2进行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5、3实例运行
16、6多个独立样本检验
16、6、1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
16、6、2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6、3实例运行
16、7两个相关样本检验
16、7、1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用途
16、7、2进行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7、3实例运行
16、8多个独立样本检验
16、8、1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
16、8、2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基本步骤
16、8、3实例运行
17、1图形与数据文件结构
第十七章 统计图形的生成与编辑
17、2条形图
17、2、1条形图类型选择
17、2、2各种条形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2、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2变量模式简单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3观测值模式简单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4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5变量模式分组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6观测值模式分组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7观测量分类模式分段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8变量分段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2、2、9观测值模式分段条形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线图
17、3、1线图类型选择
17、3、2各种线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3、2、1观测量分类模式单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2变量模式单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3观测值模式单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4观测量分类模式多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5变量模式多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6观测值模式多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7观测量分类模式垂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8变量模式垂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3、2、9观测值描述垂线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面积图
17、4、1面积图类型选择
17、4、2各种面积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4、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2变量模式简单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3观测值模式简单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4观测量分类模式堆栈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5变量模式堆栈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4、2、6观测值模式堆栈面积图参数定义方法
17、5圆图
17、5、1圆图类型选择
17、5、2各种圆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5、2、1观测量分类模式圆图参数定义方法
17、5、2、2变量描述圆图参数定义方法
17、5、2、3观测值模式圆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高低图
17、6、1高低图类型选择
17、6、2各种高低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6、2、1观测量分类描述简单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2变量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3观测值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4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5变量模式简单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6观测值模式简单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7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8变量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0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1变量模式分组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9观测值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2观测量值分类分组极差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3观测量分类模式距限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4变量模式距限图参数定义方法
17、6、2、15观测值距限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帕累托图
17、7、1帕累托图类型选择
17、7、2各种帕累托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7、2、1观测量分类数目或数值模式累加简单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2变量累加模式简单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3观测值模式简单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4观测量数目或数值累加模式堆栈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5变量累加模式堆栈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7、2、6观测值模式堆栈帕累托图参数定义方法
17、8控制图
17、8、1控制图类型选择
17、8、2各种控制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8、2、1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控制图
17、8、2、2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17、8、2、3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17、8、2、4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17、8、2、5各观测量排列于不同变量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控制图
17、8、2、6各观测量排列于不同变量的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17、8、2、7各观测值排列于不同变量的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17、9箱图
17、9、1箱图类型选择
17、9、2各种箱图参数选择与箱图生成
17、9、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9、2、2变量模式简单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9、2、3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9、2、4变量模式分组箱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误差条图
17、10、1误差条图类型选择
17、10、2各种误差条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0、2、1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2、2变量模式简单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2、3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0、2、4变量模式分组误差条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散点图
17、11、1散点图图式类型
17、11、2各种散点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1、2、1简单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2、2重叠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2、3矩阵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1、2、4三维散点图参数定义方法
17、12直方图
17、12、1直方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3P—P正态概率图
17、13、1P—P正态概率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4Q—Q正态概率图
17、14、1Q—Q正态概率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5序列图
17、15、1各种序列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6时间序列图
17、16、1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6、2互相关图参数选择与图形生成
17、17图形转盘窗口
17、17、1图形转盘窗口菜单
17、17、1、1文件菜单
17、17、1、2图形转盘菜单
17、17、2图形转盘窗口图标
17、18图形编辑窗口
17、18、1定义
17、18、2图形转换菜单
17、18、2、1转换图形的几点说明
17、18、2、2条形图、线图、面积图图形转换
17、18、2、3组合图图形转换
17、18、2、4圆图图形转换
17、18、2、5高低图图形转换
17、18、2、6散点图图形转换
17、18、2、7直方图图形转换
17、18、3图形要素菜单
17、18、3、1要素选择
17、18、3、2坐标轴
17、18、3、3条间距
17、18、3、4图题
17、18、3、5脚注
17、18、3、6图例
17、18、3、7图列注释
17、18、3、8参照线
17、18、3、10外框
17、18、3、11更新画面
17、18、3、9内框
17、18、4图列
17、18、4、1有关图形选择项的几个问题
17、18、4、2展示图列
17、18、4、3转置数据
17、18、4、4系统菜单
17、18、5图形属性
17、18、5、1填充方式
17、18、5、2图形颜色
17、18、5、3标记符号
17、18、5、4图线样式
17、18、5、5条图样式
17、18、5、6条图标签样式
17、18、5、7连线插入
17、18、5、10坐标轴交换
17、18、5、8字体字号
17、18、5、9立体图形旋转
17、18、5、11分离圆图
17、18、5、12分断线图中缺失值
17、18、5、13旋转模式
17、18、6图形编辑窗口图标
附录
参考文献
var cpro_id = 'u317582';
统计分析软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