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士林著

分类号:

ISBN:978753364479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学人发生的两个条件即“一种纯粹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生活方式”。中国学人本身是20世纪中国的产物,它根源于中国现代学术独立意识的产生,并随着中国现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艰苦历程而进化和发展着。而这些现代学者在这个过程中以“言志”和“缘情”方式所留的诗篇,也就为《20世纪中国学之诗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学人之诗的第一重内涵可称之为“诗之新声”。学人之诗可略分为远、近二源。学人之诗的远源在于宋代的“才学诗”或“议论诗”,其近源则在于晚清民初的“不专宗盛唐”而以“宗宋”为主旨的同光体。同光体诗“喜用冷僻故实”和“寄托遥深”这两个特点,恰好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学人之诗奠立了基本范式。学人之诗的第二重内涵可称之为“学之别体”,即学人之诗是作为其学术整体之一有机部分而存在的。其表层结构即“诗中有学”。这是由于学人本身作为“读书人”或“大学者”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其深层结构则为“诗中有人”。对这些不同寻常的文字、意象与学理予以深入解读、梳理,不仅可以直接还原、钩沉出他们隐蔽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背后的精神世界,而且更可由此而建构出一种以“学人之诗”为研究对象的微型中国现代思想史。学人之诗不仅从一个深层心理层面再现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生过程,同时也以一种十分曲折的方式构成了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目录

第一章 “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
一 “有斯人而后有斯诗也”
二 诗之新声
三 学之别体
第二章 学人的“学人之诗”与学人的“诗人之诗”——论王国维的诗词
一 学人之诗的两种范式
二 “为寻甘石问,失纪自何年”
三 “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第三章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与流辈论荣枯”——论陈寅恪的诗
一 从“历史真实”到“历史的精神真实”
二 “他生同认旧巢痕”
三 “负鼓盲翁正作场”
第四章 “诗可以兴”与“诗可以怨”——论马一浮的诗
一 “老圃能开冬花,结春实”
二 “尘劳本是如来种,诗力都从定慧生”
三 “诗可以兴”与“诗可以怨”
第五章 “欲说还休”和“欲罢不能”——论钱钟书的诗
一 “亦小雅之变”
二 “后死之悲”与“年命之嗟”
三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第六章 “才思”与“性情”——论萧公权和吴宓的诗
一 现代语境中的才思与性情
二 “最有诗才的现代学人”
三 “最具诗人气质的现代学人”
第七章 “诗健别从新境辟,道高犹许后生闻”——余论
一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二 “辛苦遭逢”与“寄托遥深”
三 “残酷底气运”与“不忍人之精神”
附篇
刘梦溪先生关于答辩论文的评语
[附]梦溪先生关于博士论文提纲的一封信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