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高小健著丁亚平主编的《中国电影艺术史(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是理论研究者秦喜清多年的研究成果。该书追踪了3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梳理和论述了30年代电影的发展历程。论著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索书写电影史的新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30年代电影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主要电影人物、电影政策、电影文化成就,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30年代电影历史。该书注重历史的叙述与理论的评述相结合,反映了电影史学发展的*意识,*观念。该书客观严谨,具有较高的历史出发点和学术立意。《中国电影艺术史1930—1939》,是“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8章,配图60幅,分别从电影进入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引发产业变革、电影文化运动的兴起、电影艺术观念的转变、电影剧作家的艺术表现、电影艺术的新创造、各个文化阵营的电影理论对峙、本土电影的生存与策略、重划后“30年代”电影版图等方面,全面系统呈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目录
*章 电影进入20世纪30年代
*节 电影新局面的出现
第二节 三足鼎立的电影生产格局
第二章 有声电影引发产业变革
*节 有声片的试制
第二节 关于有声片的初步认识及讨论
第三章 电影文化运动的兴起
*节 影响这个时期电影文化的因素
第二节 左翼作家进入电影界和新兴电影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 电影任务的讨论及批评方针的确立
第四章 电影艺术观念的转变
*节 电影界转变作风及其文化意义
第二节 电影剧作元素的整体演进
第三节 无声到有声的更替
第五章 电影剧作家的艺术表现
*节 左翼进步意识统领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剧作家
第二节 依附正统意识或倾向主流文化传统的剧作家
第三节 迎合大众趣味和注重电影娱乐特性的剧作家
第六章 电影艺术的新创造
*节 老艺术家新的创作走向
第二节 新一代艺术家的巨大贡献
第三节 电通公司和袁牧之等人的艺术探索
第七章 各个文化阵营的电影理论对峙
*节 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节 电影批评与批评理论
第三节 电影艺术理论
第八章 本土电影的生存与策略
*节 以民族资本为基础的电影企业渐成规模
第二节 政治主张与商业操作较为统一的电影叙事
第九章 重划后“30年代”电影版图
*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电影的开端
第三节 租界区的电影
第四节 沦陷区的电影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与插画】
◎在电影艺术的巨大变革过程中,中国电影艺术家表现出了与前一个阶段完全不同的创作风貌。因此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个经典时期。作为这个经典时期的创造者,新老艺术家在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创作中,以一种新的文化态度和艺术精神,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传统。◎如果说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完整的故事情节、需要有曲折的人物命运的话,那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用通俗的形式以适应观众欣赏水平和口味也是十分需要的,在影片中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噱头,增加一些情趣,会使影片更富有观赏性,给观众带来更多观赏乐趣。◎由于电影声音的出现,使电影创作对剧本更加依赖,电影剧本对一部影片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重要因素使这时的中国电影实现了本质上的飞跃,从而演进到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门类的位置。尽管电影的特殊性使它不可能根本摆脱商业创作的轨道,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电影对社会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作用,对前一时期而言,电影界的知识分子们通过电影改造社会的理想得以初步实现,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进步潮流。
中国电影艺术史1930-1939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