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理解与重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路径依赖》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并不根据绝对的价值和行动准则来观察人,而根据出自现实生活环境的辩证法、出自为理想的现实而斗争的辩证法的相对价值和准则来观察人。人道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扩大作为通向人的个性最充分发展的道路的自由的范围。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于其他人道主义在幸福问题上的区别在于:第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把个人看作社会的产物,看作是特定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产物。因此,实现幸福决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同时又是社会问题。第二,是以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作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乃是一种实践的积极的人道主义。也就是说,幸福不是幻想,不是来世,而是现实斗争。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人道主义的时代课题
第二节 20世纪初中国人道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道主义思想辨正
第四节 重启人道主义课题的现实动因
结 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生共长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在结构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价值向度与价值表达
第二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整体风貌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社会共同富裕
第三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设定
第一节 政体形式: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表征
第二节 民权至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在规定
第三节 国家消解: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价值旨归
第四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执政理念
第一节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政体保证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保证
第三节 设置“仆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监督保证
第五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道路
第一节 逻辑起点: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时代观念:以人为本
第三节 目标向度:共产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指向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价值论的概念
第二节 重建和发展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第四节 和谐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重构
结语人道主义:21世纪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人道主义的时代课题
第二节 20世纪初中国人道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道主义思想辨正
第四节 重启人道主义课题的现实动因
结 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生共长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在结构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价值向度与价值表达
第二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整体风貌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社会共同富裕
第三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设定
第一节 政体形式: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表征
第二节 民权至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在规定
第三节 国家消解: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价值旨归
第四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执政理念
第一节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政体保证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保证
第三节 设置“仆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监督保证
第五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道路
第一节 逻辑起点: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时代观念:以人为本
第三节 目标向度:共产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指向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价值论的概念
第二节 重建和发展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第四节 和谐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重构
结语人道主义:21世纪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路径依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