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运用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对古籍残卷作整理研究,是20世纪敦煌学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敦煌学的发轫,也可以说是始于敦粕古籍的整理研究。自罗振玉辑录史部典籍、王国维校勘儒学经典起,数代前辈学者运用传统学术方法,对百多部敦古籍残卷作典籍名称考订、佚本发覆、裒集缀合、辑注校释等工作,九十年间成绩斐然。
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古代典籍卷子,是我国书籍进入刻本时代以前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典籍藏。本书以这批典籍为研究对象分设绪论以及佛学典、道典、史地、文学、书仪、杂占、科技典、藏文典籍九章,由13位敦煌学者通力合作完成。本书试图对敦煌各类典藏的历史源流、学术文化价值以及典藏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等,作出新的探索与概括。本书是将敦煌出土的古代典籍按经、史、子、集四大类做集成性、整合性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目录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上卷)
前言
一 关于“敦煌黄籍”
二 关于学术视角
三 关于总体思路
四 关于研究方法
五 关于典籍“多义性”
六 关于框架结构要点
绪论 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
一 敦煌先唐典籍及其文化意涵
二 社会文化变迁在敦煌典籍中的“痕记”
三 敦煌典籍所见敦煌地区的学术与文化
壹 儒学章
甲 儒典
第一节 敦煌儒典的概况和源流
一 敦煌儒典的概况和源流
二 敦煌儒典的源流
三 敦煌儒典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敦煌儒典在唐五代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一 敦煌儒典在南朝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 二 敦煌儒典在随唐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三 关于唐五代主流文化的南朝化问题
第三节 敦煌儒典与唐五代的科举和学校
一 敦煌儒典与唐五代的科举
二 敦煌儒典与唐五代的学校
三 敦煌儒典对唐五代西北边陲历史文化的影响
乙 蒙书
第一节 蒙书的著录与分类
第二节 “蒙求体”的形成与流术
一 李翰《蒙求》
二 《古肾集》
第三节 “格言体”的创立与“家教类”蒙书之兴盛
一 家训(教)著作功用的扩展
二 敦煌的“家教类”蒙书
第四节 类书的发展与书抄
贰 佛典章
第一节 敦煌地区大藏经简史
一 中国写本大藏经简史
二 敦煌地区佛教大藏经简史
第二节 藏经洞敦煌遗书与敦煌地区的大藏经
一 藏经洞敦煌遗书与敦煌地区的大藏经
二 敦煌遗书中已入藏文献的价值
第三节 敦煌遗书与未入藏佛教文献
一 佛经注疏
二 敦煌禅籍
三 敦煌的佛经目录
参 道典章
肆 史地章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下卷)
前言
一 关于“敦煌黄籍”
二 关于学术视角
三 关于总体思路
四 关于研究方法
五 关于典籍“多义性”
六 关于框架结构要点
绪论 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
一 敦煌先唐典籍及其文化意涵
二 社会文化变迁在敦煌典籍中的“痕记”
三 敦煌典籍所见敦煌地区的学术与文化
壹 儒学章
甲 儒典
第一节 敦煌儒典的概况和源流
一 敦煌儒典的概况和源流
二 敦煌儒典的源流
三 敦煌儒典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敦煌儒典在唐五代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一 敦煌儒典在南朝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 二 敦煌儒典在随唐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三 关于唐五代主流文化的南朝化问题
第三节 敦煌儒典与唐五代的科举和学校
一 敦煌儒典与唐五代的科举
二 敦煌儒典与唐五代的学校
三 敦煌儒典对唐五代西北边陲历史文化的影响
乙 蒙书
第一节 蒙书的著录与分类
第二节 “蒙求体”的形成与流术
一 李翰《蒙求》
二 《古肾集》
第三节 “格言体”的创立与“家教类”蒙书之兴盛
一 家训(教)著作功用的扩展
二 敦煌的“家教类”蒙书
第四节 类书的发展与书抄
贰 佛典章
第一节 敦煌地区大藏经简史
一 中国写本大藏经简史
二 敦煌地区佛教大藏经简史
第二节 藏经洞敦煌遗书与敦煌地区的大藏经
一 藏经洞敦煌遗书与敦煌地区的大藏经
二 敦煌遗书中已入藏文献的价值
第三节 敦煌遗书与未入藏佛教文献
一 佛经注疏
二 敦煌禅籍
三 敦煌的佛经目录
参 道典章
肆 史地章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下卷)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