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说史论

副标题:无

作   者:谢晓安

分类号:

ISBN:978751619877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谢晓安、亢世勇*的《语法学说史论》在评论现有的“语法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的基础上,构筑了“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论述了只有两种体系互补并行,才能显现出语法学说发展的历程。按照“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描写和评论了各个层级上的部分语法单位研究的发展轨迹和语法分析方法的发展轨迹。按“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评论了部分名*。

目录


第一部分 两种不同的语法学说史体系第一章 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思考一关于语法学说史著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如何使汉语语法研究精密化、科学化(二)对原著准确的理解(三)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法学发展中的事实(四)语法著作的名称、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五)使语法学说史研究科学化二关于进行多角度研究、建设多样性的汉语语法学说史1本系(一)目前的研究角度和体系(二)进行以语法单位为纲、以时间为目的研究,建立“(语法)单位·时序”体系的语法学说史(三)进行著名语法学家的语法思想研究,建立“著名语法学家语法思想·时序”体系的语法学说史第二章 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再思考一“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二重视描写分析论述初版著作,正确处理初版著作与修订版著作的关系第二部分 “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一些主要语法单位所作的描写、分析和评论第三章 从西方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看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一对语言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整理二相关科学的影响和带头学科的推动三东、西方学者思维方式和学术环境的差异四研究对象自身结构特点的不同第四章 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兴起第五章 20世纪的形容词学说一术语·定义·辨认二构造三范围分类四用法第六章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短语学说的发展一定义和范围二功能三结构第七章 20世纪语法学句子观的发展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以结构(具备主谓成分)为主,兼顾意义(表达完整的意思)(二)以意义为主,兼顾结构完整和语音特征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一)以结构完整为主,兼顾结构的独立与作用(二)意义完整、结构独立、结构完整并重(三)以听话人听得懂而且满意为主,并强调语言环境对句子的决定作用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五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第八章 “句子成分”新探——兼论句子分析一汉语语法学“句子成分”研究的述评二“句子成分”新说三句子分析第九章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复旬学说一术语·定义·范围二结构·分类三分析方法第十章 试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一《文法》的词类是以意义为标准划分的二《文法》并没有用“依句辨品”给词分类三“依句辨品”是给词归类的四“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归类标准第十一章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单句分析方法一1920年至1923年二1924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三20世纪40年代四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第十二章 《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论》的句子中心析句法第十三章 20世纪40年代前的句型思想一上位句型(一)最上(高)位句型(二)次上(高)位句型二下位句型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一未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向应用型发展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一)语义问题(二),词类问题(三)句型问题(四)语用问题第三部分 “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语法著作,语法观点所作的评论第十五章 颇有创见力的一部语法专著——评易作霖的《国语文法四讲》一构建重句法的语法学框架二继承与创新并举,用“重”分析法分析扩张复句、短语、二重合义侧三用语义解释“变式句”四分析副词附加语的语义,给副词附加语分类,描写副词附加语的排列次序第十六章 20世纪前半叶汉语语法学的变换分析——兼评《汉语语法丛书·序》中的一个观点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语法学说史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