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目录
引子 1
章 也是『宦游』一族 3
第二章 偶像和恩师 13
第三章 为何同年胜同学37
第四章 解官归养的背后51
第五章 端州大变局71
第六章 御史台小试锋芒89
第七章 有格调的外交使臣109
第八章 盐法改革大推手123
第九章 “包弹”大名传天下161
第十章 为何七求外任189
第十一章 学习范仲淹205
第十二章 皇上诡异的疾病221
第十三章 治理天府人229
第十四章 欧阳修为何弹包拯247
第十五章 三司使的碎碎事257
【书摘与插画】
不丑也不穷的柴山子弟
公元999年的春天,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包拯出生在合肥东乡一个名叫小李蛮的村庄里,这是他的外公家。
包拯出生的这个小李蛮村,现在改名叫“小包村”。随着包拯的出名,小包村里留下一系列有关包拯的传说,以及与之相关的遗迹,如“久留十三包”“荷花塘”“花园井”等。柴山后来被叫成“凤凰山”,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包拯,一个千年一遇的奇人。这还不是凤凰落下来的象征吗?那座柴山,安葬着包拯的很多祖先。在包拯出名后,其祖先的坟墓一个个被重新高高垒起。在村庄的下首,还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农田,被叫成“衣胞田”,传说包拯刚出生时的衣胞就埋在这块田里。
小包村后头有一口水井叫“花园井”,保存得非常好。这口井就是包拯外公家的水井。传说包拯就是喝这口井的井水长大的。
根据各种资料来推算,包拯出生时,其父包令仪应该有40岁出头了。
在很多话本小说里,包拯是穷孩子出身,从小要放牛;而他父亲是个胆小怕事、虐待包拯、吝啬小气的“包十万”“包百万”。1967年,上海嘉定县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掘了一个明代的董姓墓,居然发现这个墓里还保存着16种明代成化年间刊印的说唱词话刊本,其中一本是《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传》。①
这本词话是这样说包拯身世的——
包拯生于庐州城外十八里凤凰桥畔小包村,父名“包十万”,广有田产钱财。包拯排行第三,生下来时“八分像鬼二分人,面生三拳三角眼”。包十万即叫家人将他抱去淹死,幸赖长嫂救下。包拯长到十岁,包十万便让他去放牛;十五岁那年大年三十,还被差去耕田。南方太白金星化为suan命先生,告知他是文曲星,将来必定做官荣贵。包拯十分欢喜,回家后就求嫂嫂让他读书。三年后包拯进京赴考,无处安身,被烟花巷中张行首收留,与他结为兄妹,攻习书文。包拯二十九岁考中状元,授定远知县。他微服回家,父亲不相信他已得官,仍差他到南庄割麦,直到定远县公差来迎接新县令,包拯才亮出真情。赴任定远后,他弹劾了贪财爱宝的张转运使,被王丞相保荐为开封府尹。
各位看官,哪怕是小朋友,看了这段词话,估计都要笑得喷出口水来。
我们先不批评。这本词话肯定是要唱出来、演出来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话剧和舞台剧,但那时只有戏剧和说唱。舞台不大,布景简单,要吸引人看戏,全靠唱和动作,只有编得极尽夸张才会有人看啊。
包拯的父亲如果活过来,看到这本词话,不气得冒烟才怪。而丑模丑样的包拯,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15岁才读书,和烟花巷里的人结为兄妹,这已经很不堪了,居然还能考中状元。状元就那么好考?全国三千举子三年考一回,头名才叫状元。过去,有几个15岁读书然后考中状元的?
这本词话里只有两处是真实的:包拯的确是家里的老三,他也的确是在29岁那年考中进士的。
但这本离奇的词话居然在民间很受欢迎。后来那些关于包拯身世的故事都源于此,如《龙图公案》卷首的《包待制出身源流》和清代的《龙图耳录》,都是在此基础上再创作的结果。这些小说中的包拯基本上有三个共同点:一是长得丑,二是从小在家里被虐待,三是有个对他很好的嫂子。
千百年来人们乐此不疲地拿包拯来说事,反映老百姓内心对这个人物强烈的求知欲。有需求,便有产品应运而生,所以包拯剧、包拯判案便成了广受欢迎的大众文学。
单说包拯的身世吧,他父亲在他出生前十六年就中了进士。进士比现在的博士还难考。三年考一次,年龄不受限制,有从十几岁一路考下来,老了还在考的。而一旦考上,便什么都有了:铁饭碗、官阶、福利、免税指标、政治地位,等等。那些十年寒窗苦苦读书的学子,人生的梦想就是金榜题名、出人头地。而包氏父子都有幸实现了。在大宋时期的庐州府,三百多年间,也只有三十几人考中进士,合肥总计二十二人。①
包拯的祖父名叫包士通,是位乡村塾师。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少年时随父亲读私塾,是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包拯出生时,其父亲大约41岁,是位标准的中年大叔,且有官职在身。包令仪一生共育有三子,但二子早逝,只有包拯活到成年,并留下后代。所以包拯不是贫家子,而是正宗的官家子弟。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