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片断:
恒苦兼备所谓“恒”,就是要有恒心。有些人高兴时一天写上几百个字,不高兴时几十天也
不动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练不好的。必须持之以恒,每天都挤出一定的时间,写一定
数量的字,长期坚持下去,才会不断提高书写水平。所谓“字无百日功”,那是说学会写字,需要
一百多天。但任何艺术都是易学难精,要真正把字写好,达到“人帖”甚至“出帖”的程度,就决
非一百天能解决问题的了,必须有铁杵磨针的韧性和滴水穿石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所谓
“苦”,就是要勤学苦练。在我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上,王羲之、颜真卿等伟大的书法家,都是经过
苦练才功成名就的。相传张芝在池旁练字,由于经常洗涤笔砚,把整个一池水都染黑了。智永为了
学书,登楼不下四十年,写废了的笔头装满了五大簏。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我们,不可能四十
年不出门,但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五、用笔
(一)原则
书写顺序一个字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都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笔画书写的先后次序
称为书写顺序,简称“笔顺”。笔顺错了,不但影响书写的速度和结字的美观,还会贻笑大方。笔
顺有7条原则:1.先上后下。一个字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横画者,先写上面的,后写下面的。2.
先左后右。一个字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竖画者,先写左边的,后写右边的。3.先横后竖。一个字
中有横有竖者,先写横,后写竖。4.先撇后捺。一个字中有撇有捺者,先写撇,后写捺。5.先中
间后两边。三部分合成左右对称的字,先写中间,后写两边。6.先外后内。由外框与内部笔画构
成的字,先写外框,后写内部。7.先进后关。由围框与内部笔画构成的字,先写围框三面,再写
内部,最后写围框一横关门,如“回”、“国”等字。以上是笔顺的一般规律,有些字的笔顺也可灵活
掌握,如“义”字,既可先一点,再写撇捺,也可先写撇捺,最后写一点。
中锋行笔运笔时笔锋(尖)始终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上运动叫中锋行笔,也称为“正锋”。由于中锋
行笔的笔锋在点画中间,笔锋含墨较多,辅毫在点画两边,辅毫含墨较少,这样就使笔画中间墨色
深,越到两边墨色越浅。这样的点画,不但沉着圆润,而且富有立体感。据说南唐书法家徐铉写的
字,映着日光看,笔画的中心隐隐可见一条浓墨聚成的墨线,这就是中锋行笔的结果。如果行笔时笔
锋偏于笔画的一边,而笔肚势必会屈折于笔画的另一边,形成参差不齐的锯齿形,这就是偏锋。所以
初学用笔者一定要保持笔笔中锋。需要注意的是,中锋行笔时,为了使笔锋处于点画的正中,起笔写
横画时锋尖必定向左,写竖画时锋尖必定向上,起笔处就会形成枣核状,收笔时同样会产生枣核状,
所以起笔与收笔时必须通过笔的提按转折来调整笔锋,起笔要逆锋,收笔要回锋。同时,由于中锋行
笔笔锋在笔运行方向的后方,转折时如不调整笔锋,转折后的笔锋就会偏于笔画的一边,所以转折时
必须提笔转锋或折锋调整笔锋,笔锋才能在转折后仍处于笔画的中间,否则,是难以做到笔笔中锋的。
(二)方法
逆锋与回锋起笔时笔锋的运动方向与笔画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顺锋,相反的叫逆锋。如写横
画时,本应自左向右写,但却首先自右向左落笔,然后再调整笔锋向右行,写竖画时,本应由上向
下写,但却首先由下向上落笔,然后调整笔锋向下行,这样逆向的落笔方法,古人谓之“欲右先
左,欲下先上”。收笔时笔锋的运动方向与笔画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出锋,相反的叫回锋。如横画
收笔时本应向右,却反而调转笔锋向左收笔,竖画收笔时本应向下,却反而调转笔锋向上收笔,这
样行笔的结果可以“存筋藏锋,灭迹隐端”,使笔画的两端变得方整饱满。
藏锋与露锋藏锋,就是起笔用逆锋,收笔用回锋,把锋尖藏在笔画之内。露锋,就是起笔用
顺锋,收笔用出锋,使锋尖露在笔画之外。藏锋写出的点画,含蓄浑融;露锋写出的点画,神采焕
发,所以前人说:“无锋(藏锋)以含其气味,有锋(露锋)以耀其精神。”但是,一味深藏圭角,又
会缺乏神采。而露锋太多,又显得不够持重。所以,优秀书法家的字,往往有藏有露,变化十分丰
富,甚至一画之间,也有藏露的不同变化。
提笔与按笔提笔与按笔,是笔相对于纸的垂直运动。其中,将笔从纸面上微微提起,笔锋着纸
较少,称为提笔;将笔从纸面向下微微按下,笔锋着纸较多,称为按笔。笔画的粗细变化是在提按动
作中完成的。如果在行笔中渐渐提笔,笔锋着纸由多到少,笔画就由粗变细;反之,在行笔中逐渐按
笔,笔锋着纸由少到多,笔画则由细变粗。即使笔画没有粗细的变化,从起笔、行笔到收笔的全过
程,也是在不断的提按中进行的。此外,在转折时,提按起到了调节笔锋、保持中锋的作用。因此,
掌握好提按,对于写好点画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强调的是,提按一定要适度,因为提得过高,写出的
点画就轻飘;按得过低,写出的点画就死板;提按太突然,则会出现“蜂腰”的毛病。
方笔与圆笔方笔,是指起笔、收笔或转折处笔画带有方形的棱角。圆笔,是指起笔、收笔或转折
处笔画呈现浑圆略带弧形的形状。古人说:“转以成圆,折以成方。”也就是说,圆笔是转笔运笔的结果,
方笔则是折笔运笔的结果。圆笔给人以含蓄内敛的感觉,方笔给人以劲挺险峻的印象。但过方过圆、纯
方纯圆,都是一种弊病,因此,优秀的书法家用笔往往是方圆兼备的。如颜真卿《勤礼碑》以圆笔为主,
圆中有方;柳公权《玄秘塔》以方笔为主,方中兼圆;欧阳询《九成宫》笔形虽方,用笔实圆,具体说就是
起笔收笔处多方,而笔画的中段多圆。诚如翁方纲所说:“欧书以圆浑之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
转笔与折笔笔锋回旋,写出浑圆的笔画称转笔;笔锋曲折,写出带棱角的笔画称折笔。转笔与
折笔是运用毛笔的写法,方笔与圆笔是点画的形状。转笔在运笔时,笔锋因势转而线条不断,因而转
的过程一般不停顿;折笔起笔写横画时笔锋先由右向左,然后折而右行,在转折时,要提笔后重新落
笔,或略提后再按,都有一个较明显的停顿。此外,转锋时提按不明显,折锋时则有较明显的提按。
衄笔与顿笔衄即折、挫的意思,衄笔就是缩笔使之折回,势如蜗牛人壳。柳公权写竖钩时多
用此法。具体方法是笔下行后用力下按,突然按原行笔路线逆转而上,加强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
衄笔与回锋虽同样是沿笔锋的反方向运动,但回锋是先顿后提,衄笔则是顿而不提;回锋是从笔画
边返回,衄笔则是从笔画中缩回。顿笔就是把笔锋重重往下按,但它与按笔又不同;按笔是在运动
中不停顿地完成的,由提到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顿笔则是在运动中突然下按,且按的幅度较大,
较有力,由提到顿是一个突变的过程。
蹲笔与驻笔蹲笔是笔锋向下顿,但与顿笔又不同:顿笔用力较重,向下按的幅度较大;蹲笔
则用力较轻,犹如蜻蜓点水,向下按的幅度小。如果把顿笔比作人往下坐的话,那么蹲笔则相当于
人轻轻下蹲。驻笔是行笔中间稍停即走。顿笔、蹲笔、驻笔的区别是:用力下按为顿,力减于顿为
蹲,力到纸即行笔为驻。
绞笔与涩笔绞笔就是把主毫与四周的辅毫绞在一起,多用于圆笔的起笔处与转折处,写出的
字圆劲挺拔。涩笔就是行笔时艰涩有力,好像纸面对笔毫有一种无形的抵抗力一样。古人说“行笔
如撑上水船”,就是形容行笔的涩势。运笔最忌“一拓而过”,所谓“一拓而过”,就是运笔速度太
快,笔毫从纸面上一滑而过,这样的线条“不入纸”,浮在纸面上,显得扁平浮薄,所以初学者行
笔一定要取涩势。涩虽并不等于慢,而初学者却必须慢,行笔才有涩感。
最后,行笔还有一个节奏的问题。运笔不能以平均的速度,而要有快有慢。以横、竖、撇、捺、
点、折、钩而言,横应慢,竖须快;捺应慢,撇须快;折应慢,钩须快。单以竖而言,悬针竖宜慢,垂
露竖宜快。而且,一画之间也有快有慢,如写一捺,起笔须慢,然后由慢而快,至捺脚又由快而慢,至
捺尖又由慢而快。音乐没有快慢的节奏就会索然无味,书法也必须有快慢的节奏感,才会丰富多彩。
目录
上篇技法篇
一、变化法
二、中心法
三、部首法
四、错落法
五、尽态法
六、呼应法
七、迎让法
八、异形法
下篇基础篇
一、选笔
二、执笔
三、选帖
四、临帖
五、用笔
六、结体
七、布局
八、创作
.
颜真卿楷书入门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