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山水画设色技法教程》内容简介:唐代绘画辉煌博大,用色自由、强烈、真率。北宋以来文人画渐渐占画史的主导地位,纯笔墨写意使色彩退居第二。尽管像赵孟烦、仇英、恽筹平、华磊等画家对色彩的偏爱,但底气很弱,比起唐代用色显得呆板、毫无生气。
近代,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任伯年,可能受西画之影响,善于配色而用之,取得画面协调、光影迷离的效果,显著区别于传统着色。任伯年的学生吴昌硕利用色墨混配,使作品产生浑厚艳丽并适合传统的审美习惯,被称为古艳。齐白石、潘天寿从师吴昌硕,更简化用色直接用原色与墨的强烈对比,产生张力。吴、齐的用色大体上没跳出传统的模式,但其贡献仍然是难能可贵的。张大干受海派的影响并对唐壁画的色彩进行深入研究,特别对矿物质色彩如:朱砂、石青、石绿的大胆利用,使其山水画作品跳出传统着色模式,给中国画的改观和影响是很深远的。而于非闇先生的花鸟画吸取民间工艺色彩,使其作品庄重古典,与众不同,功不可没。
现代(当代)山水画的着色有很大的突破,表现出着色观念的更新和着色办法的灵活,古人着色不敢越雷池一步。今人有的在笔墨色三种关系运用上表现出的好奇心,色墨打破色墨混用等,并进一步将色墨对比、色与色对比并置于画面。潜移默化的运用了色彩构成规律。在现代作品中有的体现出山石的光影色彩,比如夕阳余辉、朝阳满山,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西方色彩学的光影色彩。使其作品在色彩方面表现出主动,显得更有张力。
西方色彩学对绘画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并且是科学性的。中国画的色彩经过千年的积累,虽没形成中国画的色彩学,但通过实践,已经树立了独特的方法。在认识论方面,诸如色彩的感情,色彩审美都已进入色彩学的范畴。正像前面所述现代的有些作品采取了光影色彩,这对色彩学的物理方面色彩要素有了靠近。笔者认为学习一些西方色彩学的知识,对中国画(山水画)来说是很有启发的。“艺术尊重知识更尊重体验。尊重逻辑更尊重直觉,尊重传统更尊重创新”。马蒂斯说:“我对色彩的选择,不是根据什么科学原理,而是根据经验,本质的观察与感情……我不过是单凭自己的感情来选择色彩的。”艺术是凭两只翅膀才得腾飞的,一只是知识,一只是实践。山水画的着色技法更是这样,一方面学习传统,一方面学习现代(包括色彩学)。再加上勤奋实践,山水画的色彩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目录
山水画景物技法教程
上篇:山石画法
山水画景物技法特点
第一章 山石造型画法
第二章 山石“程式”画法
第三章 山石画法的艺术处理
第四章 山形地貌画法
第五章 江、河、溪、流法
第六章 山泉、瀑布法
第七章 云烟、雾霭画法
第八章 点景画法
第九章 特征景物特点及画法
下篇:树木画法
第十章 主干画法
第十一章 出枝法
第十二章 枯树画法
第十三章 结根法
第十四章 树叶画法
第十五章 丛树画法
第十六章 松树画法
第十七章 柏树画法
第十八章 柳树画法
第十九章 题款与铃印
附图技法点评
山水画设色技法教程
上篇:传统山水画设色
谈中国山水画的设色
第一章 青绿法设色
一、对勾皴的基本要求
二、着色法
三、大青绿与小青绿
四、青绿着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介绍中国画颜料及调配
第二章 浅绛法设色
一、单色浅绛法
二、复色浅绛法
三、花青主调
第三章 水墨淡彩法
一、局部设色
二、整体山石(或整幅画)的设色
三、复色法
下篇:现代山水画设色
第四章 着色法
一、先墨后色法
二、先色后墨法
三、色墨交替法
四、色墨交混法
五、枯色法
六、没骨法
七、色勾色染法
八、色墨相间法
九、渴墨淡彩法
第五章 泼彩法
一、泼彩法介绍
二、泼彩法注意点
第六章 山水画的设色特点与取向
一、山水画的设色特点
二、山水画的设色取向
第七章 “色彩学”的借鉴与山水画的着色
一、关于“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二、关于“色彩学”的构成知识
三、关于色彩的感情化
附图 技法点评
山水画笔墨技法教程
上篇:用笔技法
中国山水画笔墨特点
第一章 笔力
一、笔力浅说
二、“骨法用笔”说
三、“书法用笔”说
四、“一画论”和“一波三折”说
五、黄宾虹“五笔说”解译
第二章 笔意和笔势
一、笔意
二、笔势
第三章 笔感、笔韵、笔调、笔趣
一、笔感
二、笔韵
三、笔调
四、笔趣
第四章 笔法
一、笔线法则
二、“皴法”一传统笔线组织
三、“纹理”一现代笔线组织
四、“肌理”一现代制作法
第五章 传统笔线“十八描”
一、高古游丝描
二、琴弦描
三、铁线描
四、行云流水描
五、马蝗描
六、钉头鼠尾描
七、撅头钉描
八、混描法
九、曹衣描
十、折芦描
十一、橄榄描
十二、枣核描
十三、柳叶描
十四、竹叶描
十五、战笔描
十六、减笔描
十七、枯柴描
十八、蚯蚓描
第六章 笔病及用笔琐谈
一、笔病
二、用笔琐谈
下篇:用墨技法
第七章 识墨
一、调墨
二、墨分五色
三、干与湿、浓与淡、黑与白
四、墨质
五、墨调与对比
第八章 墨法
一、泼墨法
二、积墨法
三、破墨法
四、宿墨法
五、焦墨法
六、淡墨法
七、重墨法
八、冲墨法
九、飞墨法
十、擂墨法
十一、用剂法
十二、渴墨法
第九章 渲染法
一、渲染
二、烘染
三、擦染
四、托染
五、刷染
六、积染
七、滃染
第十章 水法
一、冲水法
二、底水法
三、清水法
四、铺水法
五、泼水法
六、积水法
七、浆水法
第十一章 墨效应
一、节奏与韵律
二、计白当墨
三、浓淡相宜
四、枯润相生
五、强弱对比
六、宾主虚实
七、用墨五字诀
第十二章 笔墨关系琐谈
附图 技法点评
上篇:山石画法
山水画景物技法特点
第一章 山石造型画法
第二章 山石“程式”画法
第三章 山石画法的艺术处理
第四章 山形地貌画法
第五章 江、河、溪、流法
第六章 山泉、瀑布法
第七章 云烟、雾霭画法
第八章 点景画法
第九章 特征景物特点及画法
下篇:树木画法
第十章 主干画法
第十一章 出枝法
第十二章 枯树画法
第十三章 结根法
第十四章 树叶画法
第十五章 丛树画法
第十六章 松树画法
第十七章 柏树画法
第十八章 柳树画法
第十九章 题款与铃印
附图技法点评
山水画设色技法教程
上篇:传统山水画设色
谈中国山水画的设色
第一章 青绿法设色
一、对勾皴的基本要求
二、着色法
三、大青绿与小青绿
四、青绿着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介绍中国画颜料及调配
第二章 浅绛法设色
一、单色浅绛法
二、复色浅绛法
三、花青主调
第三章 水墨淡彩法
一、局部设色
二、整体山石(或整幅画)的设色
三、复色法
下篇:现代山水画设色
第四章 着色法
一、先墨后色法
二、先色后墨法
三、色墨交替法
四、色墨交混法
五、枯色法
六、没骨法
七、色勾色染法
八、色墨相间法
九、渴墨淡彩法
第五章 泼彩法
一、泼彩法介绍
二、泼彩法注意点
第六章 山水画的设色特点与取向
一、山水画的设色特点
二、山水画的设色取向
第七章 “色彩学”的借鉴与山水画的着色
一、关于“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二、关于“色彩学”的构成知识
三、关于色彩的感情化
附图 技法点评
山水画笔墨技法教程
上篇:用笔技法
中国山水画笔墨特点
第一章 笔力
一、笔力浅说
二、“骨法用笔”说
三、“书法用笔”说
四、“一画论”和“一波三折”说
五、黄宾虹“五笔说”解译
第二章 笔意和笔势
一、笔意
二、笔势
第三章 笔感、笔韵、笔调、笔趣
一、笔感
二、笔韵
三、笔调
四、笔趣
第四章 笔法
一、笔线法则
二、“皴法”一传统笔线组织
三、“纹理”一现代笔线组织
四、“肌理”一现代制作法
第五章 传统笔线“十八描”
一、高古游丝描
二、琴弦描
三、铁线描
四、行云流水描
五、马蝗描
六、钉头鼠尾描
七、撅头钉描
八、混描法
九、曹衣描
十、折芦描
十一、橄榄描
十二、枣核描
十三、柳叶描
十四、竹叶描
十五、战笔描
十六、减笔描
十七、枯柴描
十八、蚯蚓描
第六章 笔病及用笔琐谈
一、笔病
二、用笔琐谈
下篇:用墨技法
第七章 识墨
一、调墨
二、墨分五色
三、干与湿、浓与淡、黑与白
四、墨质
五、墨调与对比
第八章 墨法
一、泼墨法
二、积墨法
三、破墨法
四、宿墨法
五、焦墨法
六、淡墨法
七、重墨法
八、冲墨法
九、飞墨法
十、擂墨法
十一、用剂法
十二、渴墨法
第九章 渲染法
一、渲染
二、烘染
三、擦染
四、托染
五、刷染
六、积染
七、滃染
第十章 水法
一、冲水法
二、底水法
三、清水法
四、铺水法
五、泼水法
六、积水法
七、浆水法
第十一章 墨效应
一、节奏与韵律
二、计白当墨
三、浓淡相宜
四、枯润相生
五、强弱对比
六、宾主虚实
七、用墨五字诀
第十二章 笔墨关系琐谈
附图 技法点评
山水画景物技法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