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贺延龄,陈爱侠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0193082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根据编著者的多年教学经验,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教材,结合学科的特点,力图将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展现在各位学生和读者面前。 本书介绍环境和资源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实验技术。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篇,第二部分是环境篇,第三部分是资源篇,第四部分是环境和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本书可以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和环境等学科有关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环境和资源工作者使用。本教材有以下一些特点: 将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本书之中。在篇前讨论了环境和资源微生物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章章前有该章要点,以便读者能迅速了解该章的要点。文中涉及的专业名词都注出了英文,以便于学者熟悉有关英文术语。各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一些思考题属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便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另一些思考题属于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的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书后面附有最新的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常见的标准以及我国湖泊、近海富营养化的状况,书后编有微生物属种名称拉汉对照。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学与环境
第二节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
一、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第三节 细菌的菌落形态
第三章 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DNA的结构和基因
第二节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第三节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的复制
二、蛋白质的合成
第四节 基因型、表型和突变
第四章 微生物生理学
第一节 代谢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酶
一、酶的作用及其特点
二、酶促反应和酶的分类
三、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一、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二、生物氧化作用的三种类型
第四节 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
一、好氧微生物
二、厌氧微生物
三、兼性微生物
第五节 多糖的分解
一、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的途径——酵解途径
二、有氧呼吸中丙酮酸的分解
三、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分解
第六节 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
一、脂肪的分解
二、蛋白质的分解
第七节 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第八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光能自养型
二、光能异养型
三、化能自养型
四、化能异养型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工程和废水生物处理
第二节 间歇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
一、停滞期与诱导酶
二、对数生长期和细胞生长的数学表达
三、稳定期
四、衰亡期和奇克氏定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一、培养基的组成和营养物的浓度
二、温度
三、pH
四、渗透压
五、流体静压力
六、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
七、抑制剂和杀菌剂
八、生长条件的变化
第四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量
一、细胞总数的测定
二、活菌计数
三、细胞质量的测定
第五节 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
一、充分混合模式的连续培养
二、稳定和不稳定状态下的充分混合连续培养
三、带有细胞物质回流的充分混合连续培养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及重要的细菌类群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单位和命名
第二节 细菌分类的依据
一、形态特征
二、生理生化特征
三、遗传学特征
第三节 细菌的实用分类系统
第四节 重要的细菌类群
一、普通的化能异养细菌
二、普通的化能自养细菌
第五节 丝状细菌
一、放线菌
二、鞘细菌
第七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 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二、真菌的分类
三、真菌的利用
第二节 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
二、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三、原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第三节 藻类和蓝细菌
一、藻类
二、蓝细菌
三、藻类和蓝细菌的生理与环境生态
四、藻类的利用
第四节 微型后生动物
一、轮虫
二、微型甲壳动物
三、其他微型后生动物
第五节 病毒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二、病毒的繁殖
三、病毒研究的意义
四、病毒存活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
二、食物链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生态平衡
五、微生物生态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
一、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
二、土壤内的微生物生态
三、土壤形成中微生物的作用
四、水中的微生物生态
第四节 水体的自净作用
一、水体的自净
二、衡量水体自净的参考指标
三、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第五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一、碳素循环
二、氮素循环
三、硫素循环
第九章 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废水生物处理简介
一、废水生物处理的实质
二、废水生物处理的机制
第二节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生物学原理
一、废水好氧处理时COD的转化
二、好氧处理的生物化学特点
三、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的生物类群
第三节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生物学原理
一、复杂有机物厌氧降解的过程
二、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类群
三、废水厌氧处理中COD的转化
第四节 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温度
二、溶解氧
三、pH
四、营养
五、有毒物质
六、有机负荷率
第五节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简介
一、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二、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第六节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第十章 环境卫生工作及微生物的检验和控制
第一节 空气的微生物检验和消毒
一、空气的微生物检验
二、空气和生物洁净室的消毒
第二节 水的细菌学检验
一、细菌总数的测定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三、水的病毒检验
第三节 水的消毒
第十一章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实验三 微生物直接计数法
实验四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实验六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实验七 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八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实验九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附录
附录一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二 几种常用染色方法
附录三 常用培养基
附录四 书中引用的专业名词中外文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环境微生物学[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