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思维训练》(第二版),既是“创造性人才素质训练教材”,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课教材”。本书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多视角多层次地透视思维训练,力图把对思维训练的特点和规律、途径和方法、原则和技巧的揭示建立在现代科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之上;在批判地继承中外思维训练的优秀成果的同时,注意开拓思维训练的新思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主干,循序渐进地、全面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和现代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用材新颖、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既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思维训练或思维科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素质教育的教材;既可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也可以供思维训练研究者参考;既可以作为教学资料,也可以作为自学教材。...
目录
导语 让智慧之光照亮新世纪的征程.(1)
第一章 透视智慧的晶核——思维训练导论(6)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训练(6)
一、思维训练概观(6)
二、思维概述(10)
三、思维的特性(12)
第二节 思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25)
一、思维训练的原则(25)
二、思维训练的方法(33)
思考与训练(39)
第二章 发现问题的艺术——问题的特点、类型与发现方法(40)
第一节 问题的特点与功能(40)
一、何谓问题(40)
二、问题的特征(43)
三、问题的功能(52)
第二节 问题的分类(59)
一、闭合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61)
二、基本问题与非基本问题(62)
三、单域问题与跨域问题(64)
四、科学问题与日常问题(65)
.五、常规问题与反常问题(66)
六、良结构问题与不良结构问题(67)
七、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71)
八、悖论与佯谬(75)
第三节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78)
一、发现问题的途径(79)
二、发现问题的方法(85)
思考与训练(90)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艺术——解题过程与方法(92)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过程(92)
一、二阶段模式(93)
二、三阶段模式(94)
三、四阶段模式(95)
四、五阶段模式(98)
五、六阶段模式(99)
六、七阶段模式(100)
第二节 解题方法概述(101)
一、什么是方法(103)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论原则(106)
第三节 解题方法分类(112)
一、语义上升与语义下降(112)
二、状态描述与过程描述(115)
三、形式化方法与经验方法(117)
四、算法与启发法(118)
五、猜想与反驳(119)
六、简化、分解与化归(120)
七、整体综合与局部分析(123)
第四节 提高解题效果的途径(125)
一、恰当地陈述问题(126)
二、恰当地限定问题(131)
三、及时地转换问题(133)
思考与训练(138)
第四章 发散与转换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训练(一)(139)
第一节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39)
一、发散性思维的含义(139)
二、多感官性(143)
三、流畅性(144)
四、灵活性(146)
五、独创性(148)
第二节 发散求异的方法(152)
一、一般方法(152)
二、假设推测法(154)
三、形象命名法(156)
四、集体发散思维(157)
五、发散性思维的基本原则(162)
第三节 视角转换(166)
一、视角的特点(166)
二、视角分类(170)
三、视角转换的功能(174)
四、视角转换的方法(176)
思考与训练(182)
第五章 想象与综合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训练(二)(184)
第一节 想象创新(184)
一、想象的特点与功能(184)
二、想象的类型(189)
三、想像力的培养(192)
第二节 综合创新(197)
一、何谓综合(197)
二、综合的作用(201)
三、综合的类型(203)
四、综合能力与综合方法(209)
思考与训练(211)
第六章 启发原则与辅助条件——创造性思维训练(三)(212)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性原则(212)
一、统一性原则(213)
二、对称性原则(215)
三、相似性原则(218)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辅助条件(220)
一、创造性思维与好奇心(220)
二、创造性思维与游戏(224)
三、创造性思维与心理状态(228)
四、创造性思维与文化(230)
思考与训练(234)
第七章 去伪存真的艺术——批判性思维的特征、类型和标准(235)
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236)
一、理智的法官(236)
二、克拉精神..(239)
三、上帝的鞭子(242)
四、理智的剃刀(245)
五、真诚的对话(247)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分类(253)
一、一般研究(253)
二、自我批判与相互自由批判(255)
三、科学批判与文艺批判(259)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265)
一、评价标准概述(265)
二、逻辑标准(268)
三、经验标准(270)
四、美学标准(273)
思考与训练(278)
第八章 升华经验的艺术——归纳思维训练(280)
第一节 经验的作用(280)
一、认识概括的基础(280)
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282)
三、检验知识的标准(284)
第二节 归纳思维的特点(286)
一、从个别到一般(286)
二、从部分到全体(288)
三、扩展认识范围(290)
四、支持理论原理(292)
第三节 归纳思维的方法(294)
一、完全归纳法(294)
二、不完全归纳法(296)
三、全称归纳法与统计归纳法(297)
四、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法(300)
五、理论确证的归纳法(306)
思考与训练(310)
第九章 深化原理的艺术——演绎思维训练(312)
第一节 原理的作用(312)
一、思维推演的依据(312)
二、行为活动的规范与指南(314)
第二节 演绎思维的特点(317)
一、从普遍到特殊(317)
二、不越雷池(319)
三、推断的必然性(321)
四、深化认识领域(323)
第三节 演绎思维的方法(324)
一、演绎思维的基本模式(325)
二、演绎解释法(330)
三、演绎预测法(333)
四、演绎论证法(336)
五、演绎证伪法与演绎反驳法(338)
六、公理化演绎法(341)
思考与训练(343)
第十章 追溯原因的艺术——溯因思维训练(346)
第一节 因果联系的特征(346)
一、因果联系的基本特征(346)
二、因果联系的复杂性(348)
第二节 溯因思维的特点(349)
一、从现象到原因的推测(349)
二、溯因思维的创造性(352)
三、多元尝试(353)
四、溯因推测的或然性(354)
第三节 溯因思维的方法(356)
一、溯因解释法(356)
二、并案溯因法(358)
三、事件过程溯因法(359)
四、多元溯因法(361)
五、多级溯因法(363)
六、溯因辩护法(365)
思考与训练(369)
第十一章 超越对立的艺术——次协调思维训练(372)
第一节 矛盾与次协调思维(372)
一、矛盾的类型与解决办法(372)
二、次协调思维的基本特征(376)
第二节 次协调思维的基本方法(379)
一、寻找次协调点法(380)
二、搁置矛盾法(383)
三、超越矛盾法(385)
思考与训练(388)
第十二章 把握全局的艺术——系统思维训练(390)
第一节 系统思维的原则(390)
一、整体性原则(391)
二、层次性原则(394)
第二节 系统思维的方法(397)
一、结构方法(397)
二、功能方法(400)
三、黑箱方法(402)
四、灰箱方法(404)
五、历时分析法与共时分析法(406)
思考与训练(408)
第十三章 把握矛盾运动的艺术——辩证思维训练(411)
第一节 辩证思维的原则(412)
一、全面性原则(412)
二、联系性原则(415)
三、发展性原则(419)
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422)
一、归纳与演绎统一的方法(422)
二、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法(428)
三、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431)
四、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435)
思考与训练(439)
后记(441)
主要参考书目...(442)
第一章 透视智慧的晶核——思维训练导论(6)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训练(6)
一、思维训练概观(6)
二、思维概述(10)
三、思维的特性(12)
第二节 思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25)
一、思维训练的原则(25)
二、思维训练的方法(33)
思考与训练(39)
第二章 发现问题的艺术——问题的特点、类型与发现方法(40)
第一节 问题的特点与功能(40)
一、何谓问题(40)
二、问题的特征(43)
三、问题的功能(52)
第二节 问题的分类(59)
一、闭合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61)
二、基本问题与非基本问题(62)
三、单域问题与跨域问题(64)
四、科学问题与日常问题(65)
.五、常规问题与反常问题(66)
六、良结构问题与不良结构问题(67)
七、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71)
八、悖论与佯谬(75)
第三节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78)
一、发现问题的途径(79)
二、发现问题的方法(85)
思考与训练(90)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艺术——解题过程与方法(92)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过程(92)
一、二阶段模式(93)
二、三阶段模式(94)
三、四阶段模式(95)
四、五阶段模式(98)
五、六阶段模式(99)
六、七阶段模式(100)
第二节 解题方法概述(101)
一、什么是方法(103)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论原则(106)
第三节 解题方法分类(112)
一、语义上升与语义下降(112)
二、状态描述与过程描述(115)
三、形式化方法与经验方法(117)
四、算法与启发法(118)
五、猜想与反驳(119)
六、简化、分解与化归(120)
七、整体综合与局部分析(123)
第四节 提高解题效果的途径(125)
一、恰当地陈述问题(126)
二、恰当地限定问题(131)
三、及时地转换问题(133)
思考与训练(138)
第四章 发散与转换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训练(一)(139)
第一节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39)
一、发散性思维的含义(139)
二、多感官性(143)
三、流畅性(144)
四、灵活性(146)
五、独创性(148)
第二节 发散求异的方法(152)
一、一般方法(152)
二、假设推测法(154)
三、形象命名法(156)
四、集体发散思维(157)
五、发散性思维的基本原则(162)
第三节 视角转换(166)
一、视角的特点(166)
二、视角分类(170)
三、视角转换的功能(174)
四、视角转换的方法(176)
思考与训练(182)
第五章 想象与综合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训练(二)(184)
第一节 想象创新(184)
一、想象的特点与功能(184)
二、想象的类型(189)
三、想像力的培养(192)
第二节 综合创新(197)
一、何谓综合(197)
二、综合的作用(201)
三、综合的类型(203)
四、综合能力与综合方法(209)
思考与训练(211)
第六章 启发原则与辅助条件——创造性思维训练(三)(212)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性原则(212)
一、统一性原则(213)
二、对称性原则(215)
三、相似性原则(218)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辅助条件(220)
一、创造性思维与好奇心(220)
二、创造性思维与游戏(224)
三、创造性思维与心理状态(228)
四、创造性思维与文化(230)
思考与训练(234)
第七章 去伪存真的艺术——批判性思维的特征、类型和标准(235)
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236)
一、理智的法官(236)
二、克拉精神..(239)
三、上帝的鞭子(242)
四、理智的剃刀(245)
五、真诚的对话(247)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分类(253)
一、一般研究(253)
二、自我批判与相互自由批判(255)
三、科学批判与文艺批判(259)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265)
一、评价标准概述(265)
二、逻辑标准(268)
三、经验标准(270)
四、美学标准(273)
思考与训练(278)
第八章 升华经验的艺术——归纳思维训练(280)
第一节 经验的作用(280)
一、认识概括的基础(280)
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282)
三、检验知识的标准(284)
第二节 归纳思维的特点(286)
一、从个别到一般(286)
二、从部分到全体(288)
三、扩展认识范围(290)
四、支持理论原理(292)
第三节 归纳思维的方法(294)
一、完全归纳法(294)
二、不完全归纳法(296)
三、全称归纳法与统计归纳法(297)
四、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法(300)
五、理论确证的归纳法(306)
思考与训练(310)
第九章 深化原理的艺术——演绎思维训练(312)
第一节 原理的作用(312)
一、思维推演的依据(312)
二、行为活动的规范与指南(314)
第二节 演绎思维的特点(317)
一、从普遍到特殊(317)
二、不越雷池(319)
三、推断的必然性(321)
四、深化认识领域(323)
第三节 演绎思维的方法(324)
一、演绎思维的基本模式(325)
二、演绎解释法(330)
三、演绎预测法(333)
四、演绎论证法(336)
五、演绎证伪法与演绎反驳法(338)
六、公理化演绎法(341)
思考与训练(343)
第十章 追溯原因的艺术——溯因思维训练(346)
第一节 因果联系的特征(346)
一、因果联系的基本特征(346)
二、因果联系的复杂性(348)
第二节 溯因思维的特点(349)
一、从现象到原因的推测(349)
二、溯因思维的创造性(352)
三、多元尝试(353)
四、溯因推测的或然性(354)
第三节 溯因思维的方法(356)
一、溯因解释法(356)
二、并案溯因法(358)
三、事件过程溯因法(359)
四、多元溯因法(361)
五、多级溯因法(363)
六、溯因辩护法(365)
思考与训练(369)
第十一章 超越对立的艺术——次协调思维训练(372)
第一节 矛盾与次协调思维(372)
一、矛盾的类型与解决办法(372)
二、次协调思维的基本特征(376)
第二节 次协调思维的基本方法(379)
一、寻找次协调点法(380)
二、搁置矛盾法(383)
三、超越矛盾法(385)
思考与训练(388)
第十二章 把握全局的艺术——系统思维训练(390)
第一节 系统思维的原则(390)
一、整体性原则(391)
二、层次性原则(394)
第二节 系统思维的方法(397)
一、结构方法(397)
二、功能方法(400)
三、黑箱方法(402)
四、灰箱方法(404)
五、历时分析法与共时分析法(406)
思考与训练(408)
第十三章 把握矛盾运动的艺术——辩证思维训练(411)
第一节 辩证思维的原则(412)
一、全面性原则(412)
二、联系性原则(415)
三、发展性原则(419)
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422)
一、归纳与演绎统一的方法(422)
二、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法(428)
三、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431)
四、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435)
思考与训练(439)
后记(441)
主要参考书目...(442)
思维训练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