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无

作   者:

分类号:

ISBN:978750363386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内容简介:日本民事诉讼法原来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制定的,因而其系属于大陆法系,但在战后日本法却深受美国法理论的影响。可以说,这虽给沉寂已久的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带来了一缕新风,以致学者们也对这种理论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结果上造成了实务与学说背离。《新民事诉讼法讲义》的立场是,日本的民事诉讼法属于大陆法系,其理论的本质方面必须是规范出发型,因而现为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多数说的纠纷解决说是错误的,而且所谓的新诉讼物理论也是不正确的。作为大学教学用教材,其中的内容当然是专门针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阐释。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民事诉讼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日本民事诉讼法及其沿革
一 首部民事诉讼法与旧民事诉讼法
二 旧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原因与要点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构造
一 判决程序
二 强制执行程序
三 特别诉讼程序
第四节 民事诉讼的理想与现实
第二章 民事诉讼与相邻程序的关系
一 非讼事件程序
二 仲裁程序
三 调解程序
四 家事审判程序
五 人事诉讼程序
六 破产程序
七 行政诉讼
八 各种行政委员会的准司法作用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两大类型——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
一 大陆法系(罗马法)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日耳曼法)民事诉讼
二 两种诉讼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 两种民事诉讼制度的差异
四 日本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二编 诉讼主体
第四章 司法机关
第一节 民事裁判管辖权
一 民事裁判管辖权
二 裁判权的界限——与立法权、行政权的关系
三 裁判权的对人、对物的效力范围
第二节 法院的构成
一 法院的含义
二 裁判机关(法官)
三 法官以外的法院职员
四 法院人员的除斥、忌避与回避
第三节 法院管辖
一 概说
二 事物管辖
三 地域管辖
四 职能管辖
五 特别管辖
六 管辖的确定
第四节 法律共助
第五章 当事人
第一节 概说
一 当事人的概念
二 诉讼中的两当事人对立
三 当事人问题的概观
第二节 当事人能力
一 含义
二 实质的当事人能力
三 形式的当事人能力
第三节 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
一 含义
二 具有诉讼实施权的当事人
第四节 当事人的确定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诉讼终结前的当事人确定
三 诉讼终结后的当事人确定
第五节 诉讼能力及辩论能力
一 诉讼能力的含义
二 诉讼能力人
三 无诉讼能力人
四 外国人的诉讼能力
五 诉讼能力或特别授权的欠缺与补正
六 辩论能力
第六节 代理人
一 法定代理人
二 诉讼代理人及辅佐人
第六章 多数当事人
第一节 共同诉讼
一 含义及要件
二 普通共同诉讼
三 必要共同诉讼
四 准必要共同诉讼
五 基于同时审判申请产生的共同诉讼
六 基于选定当事人产生的多数当事人诉讼
第二节 当事人参加
一 独立当事人参加
二 共同诉讼的参加
第三节 当事人的变更——诉讼上的继承
一 诉讼上的继承
二 法律上当然产生的诉讼上的继承(当然继承)
三 因当事人行为产生诉讼上的继承(参加继承、承受继承)
第四节 辅助参加
一 含义及要件
二 辅助参加的程序
三 辅助参加的效力
第五节 诉讼告知
一 含义及要件
二 诉讼告知的程序与效果
第三编 诉讼客体
第七章 诉讼类型
一 给付诉讼
二 确认诉讼
三 形成诉讼
四 各种诉讼类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诉讼对象
第一节 诉讼对象
一 含义
二 作为审判对象的诉与请求
三 诉讼上的请求(诉讼对象)学说的变迁
四 我国民事诉讼法下的诉讼对象
第二节 诉讼对象的特定
一 概说
二 给付诉讼的诉讼对象
三 确认诉讼的诉讼对象
四 形成诉讼的诉讼对象
第九章 诉讼对象的复数及变更
第一节 请求的合并
一 含义及要件
二 合并的形态及其审理
三 合并诉讼的审判
第二节 诉的变更
一 含义
二 诉的变更制度的沿革
三 诉的变更要件
四 诉的变更程序
五 上诉审的诉的变更
第三节 反诉
一 含义
二 要件
三 反诉的程序
第四节 中间确认之诉
一 含义
二 要件
三 中间确认之诉的程序
第五节 重复诉讼
一 含义
二 形成重复诉讼的情形
第四编 诉讼过程
第十章 诉讼成立和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
第一节 诉讼成立
一 起诉
二 起诉的法律效果
第二节 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
一 总论
二 起诉要件
三 诉讼要件
四 权利保护要件(本案要件)
第十一章 诉讼程序
第一节 诉讼程序和诉讼行为
一 诉讼程序和诉讼行为
二 诉讼行为的范围
三 诉讼行为的类型
四 诉讼行为的成立及其效力
五 诉讼行为的瑕疵
第二节 期日、期间及送达
一 期日
二 期间
三 送达
第三节 诉讼程序的中断及中止
一 诉讼程序的中断
二 诉讼程序的中止
第十二章 诉讼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口头辩论原则
一 审理方式的基本原则
二 口头辩论的概念及种类
第二节 诉讼资料收集中的辩论主义和职权主义
一 诉讼资料及其收集
二 当事人辩论主义
三 辩论主义的补充——释明权
四 职权主义
第十三章 口头辩论的进行和准备
第一节 口头辩论的进行
一 口头辩论及其进行
二 口头辩论的构成
三 口头辩论笔录
第二节 口头辩论的准备
一 准备文书及其他
二 争点、证据整理程序
第三节 口头辩论期日的懈怠
一 当事人一方缺席的情况
二 当事人双方缺席的情况
第十四章 证据
第一节 证据
一 证据的概念
二 自由心证主义
三 立证的对象
四 非要证事实
第二节 主张责任及立证责任
一 责任的基础
二 主张责任、立证责任的分配
三 法律上的推定
第三节 证据调查
一 证据调查通则
二 各种证据调查
三 证据保全
第五编 诉讼终结
第十五章 裁判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判决的对象及类型
第三节 判决的成立
一 判决事项
二 判决程序
三 判决的变更、更改及补充
四 判决的无效
第四节 判决的效力
一 判决制度的诸效力
二 外国法院的判决效力
三 具有确定判决同等效力的事项
第五节 确定判决的既判力
一 既判力的含义及本质
二 既判力的主体
三 既判力的客体
四 既判力的调查及判决
五 既判力的排除
第六节 确定判决的附带效力
一 附带效力
二 参加效力
三 构成要件的效力(反射效力)
四 争点效力
五 事实效果
第七节 假执行的宣告(先予执行的宣告)
一 概念及要件
二 程序及效果
第十六章 判决外其他终结诉讼形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诉的撤销
一 概念
二 要件及方式
三 效果
四 上诉的撤销、诉的准撤销
第三节 裁判上的和解
一 概念
二 要件
三 方式
四 效果
五 和解的无效与撤销
第四节 请求的放弃和认诺
一 概念
二 要件及方式
三 效果
第十七章 诉讼费用
一 诉讼费用的负担
二 诉讼费用的担保
三 诉讼救助
第六编 上诉和再审
第十八章 上诉(总论)
一 上诉的概念及效力
二 上诉制度的目的
三 上诉的种类
第十九章 控诉(初阶上诉)
一 总论
二 控诉审提起程序
三 控诉的法律构成要件
四 控诉审的辩论范围
五 附带诉讼
六 控诉审的终结
第二十章 上告(第二级上诉)
一 总论
二 上告理由和上告申请受理制度
三 上告审的诉讼程序、审理及裁判
四 特别上告
第二十一章 抗告
一 概念
二 一般抗告
三 特别抗告
第二十二章 再审之诉
一 概念
二 再审原因
三 再审诉讼程序
四 再审抗告(准再审)
第七编 特别诉讼程序
第二十三章 大规模诉讼程序
第二十四章 简易法院诉讼程序
一 总论
二 诉讼程序的特殊性
三 起诉前的和解
第二十五章 票据、支票的诉讼程序
一 概念及要件
二 票据诉讼程序
三 转轨于一般诉讼
第二十六章 小额诉讼程序
一 概念
二 要件
三 程序
四 与一般诉讼程序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 督促程序
一 概念
二 支付督促申请
三 支付督促
四 异议申述
五 假执行的宣告
六 利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处理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
附录 文书范本
译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