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ble history of humanity

副标题:无

作   者: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著;杨雅婷译

分类号:

ISBN:978986858105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老天! 我本來是紫色的!──紅蘿蔔,西元1584年   紅蘿蔔該怎麼面對自己變紅的事實?   玉蜀黍要怎麼解釋,原來人類才是眾神喜愛的玉米餅?   食物正在瘋狂顛覆歷史的遊戲規則,   小心你每吃一小口馬鈴薯,就翻轉人類文明史一大步!   如果市場機制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經濟脈動,   食物就是一把看不見的叉子,在關鍵的歷史時刻,戳刺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在人類歷史中,食物是許多重大改變的背後主因:社會改革、政治改組、土地競爭、工業發展、軍事衝突,以及經濟擴張。這本生動的作品,就是在告訴大家,因為食物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如何改變和塑造我們今日的社會和其遊戲規則。   人類史上各地區的第一個文明──如在近東以裸麥和小麥為主食、在亞洲以稻米為主食,還有在美洲以玉米和馬鈴薯為主食的文明──都是因農業而建立。相較於漁獵-採集者的平等制度,為何農業會讓人類建立起如此結構嚴謹、社會階級分明的制度?作者認為,這一切都和經濟有關。   無論古代或現代,食物對於歷史進程的影響力,一樣強大。   英國之所以能跨越農業的門檻開創工業革命,是因為大量的進口食物供應了人民勞動所需的燃料。拿破崙的興起和失敗,其實和他是否能餵飽軍隊有非常大的關係。在二十世紀,共產黨的領袖把食物當成意識型態武器,在蘇聯和中國造成數百萬人餓死的慘劇。而今日,我們在超級市場看到的食物,則讓我們和貿易、社會發展、環保、科技等全球議題連結在一起。   《歷史大口吃》結合各種領域的觀念,從基因到考古、從人類學到經濟學,並且把食物看成科技產物的成果,成為一本從食物看人類歷史和文明發展,香氣四溢的「物史」書。

目录

第一部分 文明的食用基礎

1 農牧的發明

2 現代性的根基


第二部分 食物與社會結構

3 食物、財富與權力

4 跟隨食物


第三部分 食物的全球幹道

5 天堂的碎片

6 帝國的種子


第四部分 食物、能源與工業化

7 新世界,新食物

8 蒸氣引擎與馬鈴薯


第五部分 做為武器的食物

9 戰爭的燃料

10 食物戰爭


第六部分 食物、人口與發展

11 餵養世界

12 豐足之弔詭


後記 構成未來的成分

謝詞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Edible history of humanit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