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爆炸复合技术与物理冶金

副标题:无

作   者:杨扬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0257689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金属爆炸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 、金属爆炸复合工艺参数设计原则、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工程应 用。第二部分着重阐释了爆炸复合所涉及的物理冶金问题,包括金属爆炸复 合材料的界面问题,如界面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界面冶金结合机理、界面扩 散反应、界面微观断裂机制;动态载荷(尤其是爆炸复合载荷)下的绝热剪切 问题,如绝热剪切的本构行为、绝热剪切带内形变热/力参量演变的数值模 拟及其微观结构演化、绝热剪切带的分布规律等。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 互联系;全书形成了一个既较为完整,又可适当取舍的体系。 该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爆炸物理等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 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科研或工程单位的 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是一本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金属爆炸复合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连接技术与爆炸复合
1.2 爆炸复合技术概述
1.2.1 爆炸复合的基本原理
1.2.2 爆炸复合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1.3 国内外爆炸复合的发展及研究动态
1.3.1 爆炸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1.3.2 爆炸复合理论研究概况及发展动态
第2章 爆炸复合理论概述
2.1 爆炸复合 (焊接)理论分析
2.2 金属板在爆轰作用下的飞行运动规律
2.2.1 半经验公式
2.2.2 一维抛体运动的公式
2.2.3 二维简化公式
2.3 高速飞行下复板碰撞和射流形成机理
2.3.1 不可压缩流体模型
2.3.2 可压缩流体模型
2.4 波的形成机理
2.4.1 复板流侵彻机理(刻入机理)
2.4.2 涡脱落机理
2.4.3 流体不稳定机理
2.4.4 应力波机理
第3章 金属爆炸复合工艺参数选取与爆炸复合窗口
3.1 理论概述
3.2 主要爆炸复合参数
3.2.1 初始复合参数
3.2.2 爆炸复合动态参数
3.2.3 爆炸复合结合区参数
3.3 爆炸复合参数之间的关系
3.3.1 复合参数之间的几何关系
3.3.2 初始复合参数和动态复合参数之间的关系
3.3.3 动态复合参数和结合区参数之间的关系
3.4 爆炸复合中边界(稀疏)效应的影响
3.4.1 边界效应的产生
3.4.2 边界效应的发展
3.4.3 影响边界不结合区大小的因素
3.4.4 边界效应的消除
3.5 爆炸复合参数的合理选择与爆炸复合窗口
3.5.1 爆炸复合参数的极限值
3.5.2 爆炸复合窗口
第4章 金属复合板、管的制备工艺
4.1 金属复合板的制备工艺
4.1.1 爆炸复合工艺流程
4.1.2 爆炸复合参数的选择
4.1.3 炸药密度和厚度的控制
4.1.4 复合材料待复合表面的处理
4.1.5 复板表面的保护
4.1.6 边界效应问题分析及防护措施
4.1.7 爆炸复合中残余应力影响
4.1.8 爆炸复合质量检测
4.2 金属复合管的爆炸复合工艺
4.2.1 金属复合管的主要制备工艺方法
4.2.2 金属管的爆炸复合
4.2.3 金属管在爆轰驱动下的运动规律
4.2.4 稀疏效应对复合管制备的影响
4.2.5 金属管的爆炸复合工艺
4.2.6 示例
参考文献
第2篇 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的界面
第5章 爆炸复合界面结合层的微观组织结构
5.1 界面结合层内的微观组织结构
5.1.1 界面结合层内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
5.1.2 界面熔层内的纳米晶与非晶及形成机制
5.1.3 界面层附近两侧金属的微观组织结构
5.2 爆炸复合界面冶金结合机制
5.3 界面温度场模型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爆炸复合界面的扩散反应
6.1 界面扩散反应层内的微观组织结构
6.2 界面扩散反应层内的成分分布特征
6.3 界面扩散反应层内的相及其生长规律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爆炸复合界面微观断裂机制
7.1 界面微观断裂过程的动态观察
7.2 裂纹的稳态扩展
7.3 界面微观断裂机制
7.4 爆炸复合工艺参数、界面波形和复合质量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篇 爆炸复合动态载荷下的绝热剪切
第8章 概述
参考文献
第9章 绝热剪切的本构行为——热黏塑性本构失稳
9.1 Zener-Hollomon热塑本构失稳
9.2 绝热剪切——热黏塑性本构失稳
9.2.1 基于表观均匀变形模型的热黏塑性本构失稳
9.2.2 基于非均匀 (局部化)变形模型的热黏塑性本构失稳
9.2.3 计及损伤的率型本构关系
9.3 影响热黏塑性本构失稳形成绝热剪切带的因素
9.3.1 影响绝热剪切带形成的材料参量
9.3.2 加载条件 (受力状态)对绝热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0章 绝热剪切带内形变热/力学参量演变的数值模拟
10.1 热黏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10.1.1 实验方法及测定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10.1.2 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及其待定参数的确定
10.1.3 热黏塑性本构模型
10.2 绝热剪切带内形变热/力学参量演变历史的数值模拟
10.2.1 热-力耦合刚 (黏)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10.2.2 绝热剪切带内形变热/力学参量演变历史的数值模拟
10.3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结构演化与大剪切应变
11.1 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结构特征
11.2 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织构特征
11.2.1 微观织构特征
11.2.2 晶界特征
11.3 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结构演化机制
11.3.1 绝热剪切带内绝热温升的估算
11.3.2 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结构演化机制
11.3.3 绝热剪切带内亚晶粒大小的计算
11.3.4 绝热剪切带内晶粒组织的热稳定性
11.4 绝热剪切带内大剪切应变-超塑变形
11.5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绝热剪切带的分布规律
12.1 绝热剪切带间距的理论模型
12.1.1 Grady模型
12.1.2 Grady-Kipp模型
12.1.3 Wright-Ockendon模型
12.1.4 Molinari模型
12.1.5 Meyers模型
12.1.6 绝热剪切带间距理论模型的比较
12.2 绝热剪切带轨迹的研究
12.3 平板爆炸复合界面内绝热剪切带的分布规律
12.3.1 绝热剪切带的集体行为特征
12.3.2 绝热剪切带间距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观测结果的比较
12.3.3 爆炸复合界面内绝热剪切带的间距模型
12.3.4 材料参量和爆炸复合参数对绝热剪切带间距的影响
12.3.5 结论
12.4 结束语: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金属爆炸复合技术与物理冶金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