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英美法上的交易自治与交易安全》讲述了:由于区分原则具有理论上清晰完善、实践效果上方便易行的优势,目前中国《物权法》已经采纳了这一原则。但是对于区分原则建立的理论基础也就是物权行为理论,中国法学界尤其是民法学界一些学者至今还是不大愿意承认。他们否定物权行为理论的根据之一,就是在当前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没有采纳这一理论,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英美法系国家不采纳这一理论。但是这些学者从来也没有引用过英美法系的研究资料来说明自己的立论,他们甚至没有对于英美法系的交易模式规范进行过哪怕是简单的分析。那么英美法的交易规范理论是什么样的呢?陈永强的《英美法上的交易自治与交易安全》研究的是英美法,他的研究成果,也许会给我们很多启迪。中国法学界对于英美法尤其是其民法规则的认识非常粗浅,陈永强从英美法的视角来探寻英美法关于物权交易的理论无疑是一项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工作。现在看来,英美法,尤其是土地法领域的规则也是很复杂的。英美法系的财产法制的独特性,一方面源自它与其古老的封建土地关系有所关联;另一方面也源自它作为经验法学的特点。英美法并不存在大陆法那样一个便利人们学习的确定的概念体系,它只有一个个由经验组成的判例。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中国人学习英美法确实是有难度的。但是,我很高兴看到陈永强有探索的勇气。
目录
导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房地产法的普通法基础
第一节 英美法土地制度简史
一、英国的土地制度
二、美国的土地制度
第二节 普通法土地权利体系
一、不动产与动产
二、所有权与权利束
三、地产权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规则的演变
一、土地转让制度的变迁
二、土地登记制度的继受
第二章 交易自治模式及改革
第一节 自治的区分主义移转模式
一、所有权移转的立法模式
二、自治的区分主义移转模式
第二节 自治模式的缺陷与改革
一、自治模式的优点和缺陷
二、改革的尝试:托伦斯登记
三、托伦斯登记失败的原因
第三章 交易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节 交易安全保障体系
一、交易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
二、交易安全保障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所有权保险制度
一、所有权保险的概念
二、承诺单与保险单
三、保险范围
四、保险责任
五、小结
第四章 房地产经纪人
第一节 房地产经纪人
一、经纪人的资格要件
二、经纪人的服务范围
第二节 代理合同和佣金
一、代理法律关系
二、代理合同的类型
三、佣金的获得
第三节 经纪人的义务和责任
一、经纪人的义务
二、经纪人的责任
第五章 房地产买卖
第一节 买卖合同
一、书面形式
二、口头合同
三、履行的时间
四、比较与评析——房地产买卖合同的形式
第二节 衡平法移转理论
一、衡平法移转理论
二、死亡时的财产移转规则
三、损失风险的负担
四、损失风险的保险
五、比较与评析——买卖中的风险负担规则
第三节 买主当心规则与瑕疵披露义务
一、买主当心规则
二、瑕疵披露义务
第四节 可交易所有权
一、可交易所有权的含义
二、不可交易所有权的类型及效力
三、可交易所有权法
四、比较与评析——可交易所有权与权利瑕疵担保
第五节 违约救济
一、损害赔偿
二、实际履行
三、撤销合同
四、卖方/买方留置权
第六章 房地产转让
第一节 转让书
一、转让书概述
二、转让书要素
三、土地描述
四、转让书类型
五、比较与评析——转让书与物权行为
第二节 所有权约款
一、约款的类型
二、约款的违反
三、损害赔偿
第三节 交付
一、交付的含义
二、无条件交付
三、向第三方交付
四、接受
五、比较与评析——交付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第七章 房地产登记
第一节 登记法的类型、功能和机制
一、登记法的类型
二、登记的功能
三、登记的机制
四、所有权调查
第二节 优先权规则
一、善意购买人
二、优先权规则
第三节 知情原理
一、实际知情
二、登记知情
三、调查知情
四、比较与评析——交易安全的法律保护
第四节 托伦斯登记制度
一、托伦斯登记的法律构造
二、托伦斯登记法下的所有权安全
三、托伦斯登记保护交易安全的原理
四、比较与评析——不动产登记的模式与效力
第八章 房地产融资
第一节 抵押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抵押的基本含义
二、抵押制度的历史变迁
三、现代抵押理论
第二节 抵押法律基本规则
一、抵押转让文件
二、占有和租金
三、抵押义务
四、债务不履行和债务提前到期
五、取消抵押物赎回权
六、优先权
七、抵押财产的转让
第三节 抵押的替代形式
一、信托转让书
二、分期付款土地合同
三、衡平法抵押
四、小结
第九章 英美法对中国法的启示
第一节 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一、财产权的人格视角
二、财产权的宪法视角
三、财产权的法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 财产权冲突的解决规则
一、土地权利理论的新构造
二、土地上权利冲突的解决规则
三、英美区分式对中国法的启示
附论: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房地产法——反思与建议
一、次级抵押之法律关系
二、次级贷款的兴起
三、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
四、金融工具的创新——资产证券化
五、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六、法律与市场的社会责任伦理重建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及论文
二、中文译著及译文
三、外文著作及论文
四、法律文本
后记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房地产法的普通法基础
第一节 英美法土地制度简史
一、英国的土地制度
二、美国的土地制度
第二节 普通法土地权利体系
一、不动产与动产
二、所有权与权利束
三、地产权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规则的演变
一、土地转让制度的变迁
二、土地登记制度的继受
第二章 交易自治模式及改革
第一节 自治的区分主义移转模式
一、所有权移转的立法模式
二、自治的区分主义移转模式
第二节 自治模式的缺陷与改革
一、自治模式的优点和缺陷
二、改革的尝试:托伦斯登记
三、托伦斯登记失败的原因
第三章 交易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节 交易安全保障体系
一、交易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
二、交易安全保障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所有权保险制度
一、所有权保险的概念
二、承诺单与保险单
三、保险范围
四、保险责任
五、小结
第四章 房地产经纪人
第一节 房地产经纪人
一、经纪人的资格要件
二、经纪人的服务范围
第二节 代理合同和佣金
一、代理法律关系
二、代理合同的类型
三、佣金的获得
第三节 经纪人的义务和责任
一、经纪人的义务
二、经纪人的责任
第五章 房地产买卖
第一节 买卖合同
一、书面形式
二、口头合同
三、履行的时间
四、比较与评析——房地产买卖合同的形式
第二节 衡平法移转理论
一、衡平法移转理论
二、死亡时的财产移转规则
三、损失风险的负担
四、损失风险的保险
五、比较与评析——买卖中的风险负担规则
第三节 买主当心规则与瑕疵披露义务
一、买主当心规则
二、瑕疵披露义务
第四节 可交易所有权
一、可交易所有权的含义
二、不可交易所有权的类型及效力
三、可交易所有权法
四、比较与评析——可交易所有权与权利瑕疵担保
第五节 违约救济
一、损害赔偿
二、实际履行
三、撤销合同
四、卖方/买方留置权
第六章 房地产转让
第一节 转让书
一、转让书概述
二、转让书要素
三、土地描述
四、转让书类型
五、比较与评析——转让书与物权行为
第二节 所有权约款
一、约款的类型
二、约款的违反
三、损害赔偿
第三节 交付
一、交付的含义
二、无条件交付
三、向第三方交付
四、接受
五、比较与评析——交付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第七章 房地产登记
第一节 登记法的类型、功能和机制
一、登记法的类型
二、登记的功能
三、登记的机制
四、所有权调查
第二节 优先权规则
一、善意购买人
二、优先权规则
第三节 知情原理
一、实际知情
二、登记知情
三、调查知情
四、比较与评析——交易安全的法律保护
第四节 托伦斯登记制度
一、托伦斯登记的法律构造
二、托伦斯登记法下的所有权安全
三、托伦斯登记保护交易安全的原理
四、比较与评析——不动产登记的模式与效力
第八章 房地产融资
第一节 抵押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抵押的基本含义
二、抵押制度的历史变迁
三、现代抵押理论
第二节 抵押法律基本规则
一、抵押转让文件
二、占有和租金
三、抵押义务
四、债务不履行和债务提前到期
五、取消抵押物赎回权
六、优先权
七、抵押财产的转让
第三节 抵押的替代形式
一、信托转让书
二、分期付款土地合同
三、衡平法抵押
四、小结
第九章 英美法对中国法的启示
第一节 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一、财产权的人格视角
二、财产权的宪法视角
三、财产权的法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 财产权冲突的解决规则
一、土地权利理论的新构造
二、土地上权利冲突的解决规则
三、英美区分式对中国法的启示
附论: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房地产法——反思与建议
一、次级抵押之法律关系
二、次级贷款的兴起
三、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
四、金融工具的创新——资产证券化
五、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六、法律与市场的社会责任伦理重建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及论文
二、中文译著及译文
三、外文著作及论文
四、法律文本
后记
以房地产交易法为视角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