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调查报告Ⅰ:广东省医务人员对医患冲突现状及其防范处理机制的感知性评价研究
1.摘要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2.样本描述
2.1 样本背景描述
2.2 样本特征描述
3.医患冲突现状及趋势分析
3.1 医患冲突现状分析
3.2 医患冲突发展趋势分析
3.3 总结
4.医患冲突防范措施分析
4.1 医患冲突防范措施情况分析
4.2 服务评价监督活动分析
4.3 患者交流平台分析
4.4 约束奖惩机制分析
4.5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情况分析
4.6 总结
5.样本人群对医患冲突处理方式的感知态度
5.1 对民间医患纠纷调解方式的评价
5.2 对医患冲突不同处理方式的评价
5.3 对医务社会工作等问题的评价
5.4 总结
6.人口学社会学特征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分析
6.1 性别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6.2 职称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6.3 学历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6.4 工作年限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6.5 岗位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6.6 科室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6.7 总结
7.机构特征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分析
7.1 机构性质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7.2 机构类型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7.3 机构级别与医患冲突的相关性
7.4 总结
8.机构特征与医患冲突防范措施的相关性分析
8.1 机构性质与医患冲突防范措施的相关性分析
8.2 机构类型与医患冲突防范措施的相关性分析
8.3 机构级别与医患冲突防范措施的相关性分析
8.4 总结
9.机构特征与医患冲突处理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9.1 机构性质与医患冲突处理方式的相关性
9.2 机构类型与医患冲突处理方式的相关性
9.3 机构级别与医患冲突处理方式的相关性
9.4 总结
10.结语
调查报告Ⅱ: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冲突的实证研究——基于患方之视角
1.摘要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研究结论
2.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国外研究概况
2.3 国内研究概况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调查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4.2 关于患者对医务社工的认知评价
4.3 患者对医务社工的选择取向
5.分析与讨论
5.1 影响患者对医务社工认知的相关因素
5.2 影响患者对医务社工主观评价的相关因素
5.3 影响患者对医务社工角色认同的相关因素
5.4 影响患者对医务社工需求意愿的相关因素
5.5 影响患者选择医务社工运行模式的相关因素
6.对策与建议
6.1 关于医务社工的传播与推广
6.2 关于医务社工的管理与运行
6.3 关于社会与政府的责任
7.结语
调查报告Ⅲ:广州地区医疗机构驻警机制运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摘要
1.1 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结论
2.研究背景与现状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现状
3.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1 相关概念
3.2 基本理论
4.研究对象及方法
4.1 调查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质量控制
5.研究结果
5.1 样本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5.2 驻警以来医闹频次及表现形式
5.3 驻警机制对就医环境的影响
5.4 驻警机制的运行方式
5.5 驻警机制的运行绩效
5.6 影响驻警机制绩效的因素
5.7 优化驻警机制的措施
6.讨论
6.1 驻警机制对医闹问题的影响
6.2 驻警绩效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6.3 警医电话联络的效用性分析
6.4 驻院民警的知识适应性分析
6.5 驻警措施及机制的效力分析
6.6 驻警机制改进措施之评价
7.建议
7.1 强化驻警职业素养,应对新型医患冲突
7.2 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引入三级预防机制
7.3 优化驻警工作方式
7.4 建立综合性驻警人才档案
7.5 健全预警机制,下放执法权限
7.6 完善驻警绩效考核机制
调查报告Ⅳ:广东省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感知性评价的比较研究
1.摘要
1.1 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结论
2.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2.1 研究背景
2.2 国内外现状
3.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3.1 基本概念
3.2 基本理论
4.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质量控制
5.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5.1 问卷的编制及内容
5.2 预调查及信、效度检验
6.研究结果
6.1 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6.2 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感知性评价
6.3 人口社会学因素与医方对人民调解机制感知性评价的相关性
6.4 人口社会学因素与患方对人民调解机制感知性评价的相关性
6.5 调解经历与医方感知性评价的相关性
7.讨论与分析
7.1 影响医方感知性评价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
7.2 影响患方感知性评价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
7.3 医方调解经历与感知性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7.4 医、患双方感知性评价的比较分析
7.5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8.对策与建议
8.1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知晓率
8.2 完善司法确认程序,增强调解协议执行力
8.3 调整人员管理制度,规范调解员选任机制
8.4 完善调解监督机制,增强调解透明度
8.5 完善调解补助机制,增强调解队伍稳定性
调查报告Ⅴ:广州市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
1.摘要
1.1 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结论
2.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3.1 研究方法
3.2 调查对象
3.3 资料采集的流程
4.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译制和检验
4.1 调查量表的译制和检验
4.2 PSQ-18原始量表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4.3 预调查及信度、效度分析
5.研究结果
5.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5.2 不同人口特征的患者满意度对比
5.3 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满意度的情况比较
5.4 基于满意度调查的优劣势分析
6.对策与建议
6.1 关于三甲医院的对策与建议
6.2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策与建议
附录1:医患冲突现状及社会管理问题调查问卷(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用)
附录2:《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的服务需求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广东公安机关进驻医疗机构现状调查(警方用)
附录4:《医疗机构驻警机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医方用)
附录5: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认知与评价的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医方用)
附录6: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认知与评价的比较研究调查问卷(患方用)
附录7: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简易版本(PSQ-18)
后 记
【书摘与插画】
调查报告Ⅲ:广州地区医疗机构驻警机制运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摘要
1.1 目的
通过定性分析与量化模型相结合,对广州地区医疗机构驻警机制及其运行效果进行初步探索。了解现阶段驻警机制包括警力配置、职业素养、执法权限、工作方式、管理体制、交流联动等六个方面的信息,客观评价驻警机制的运行效果,分析内在影响因素,为完善驻警机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进而提高运行效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2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报道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驻警机制以及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全面了解,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加以剖析,凝练观点逐步形成驻警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采用自编的医用调查问卷以及警用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探索性研究。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在广州地区选取三级医疗机构21所,筛选条件为已开展驻院警务工作并适当考虑地域分布。调研开展前统一进行信息收集与访谈培训,调查培训23名工作者,与课题无利害关系,中立性良好。当场答疑,当场回收。受访医务人员来自医务科、临床等一线科室;受访警卫人员由驻院民警、安保人员构成。派发医用问卷466份,回收429份,回收率92.1%;有效问卷402份,有效率86.3%。医用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医疗机构基本信息、驻院警务室基本信息、医患冲突成因、医闹表现形式、医疗环境改善程度、驻警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及效果、医警分工及范围、管理体制、权责构成等多方面信息;警用问卷增设财政来源、成本构成、医闹形式及划分、出警条件等。运用EXCL与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百分比构成、权重排名、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等量化研究方法,并对因素进行结合分析。
1.3 结果
(1)本次研究中,医用问卷总体信度0.9,警用问卷总体信度0.894,一致性程度高,问卷可靠;(2)问卷结构效度值56.508%,属于可接受范围。(3)医闹频次T检验,P>0.05。驻警前后医闹形式对比,P<0.05;(4)警力配置、警员身份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5)权限认知对比分析,P<0.05;(6)职责认知对比分析,P<0.05。影响对比分析,P>0.05;(7)绩效方案认知对比,P<0.05;(8)人员机制、权限机制、职责机制回归系数>0,OR>1,是促进因素。绩效机制回归系数<0,OR<1,是阻碍因素;(9)驻警的工作方式logistic分析中,室内值班、定期巡查、电子监控回归系数均>0,OR>1,是促进因素。电话联络、安全指导回归系数<0,OR值<1,是阻碍因素;(10)驻警工作效率及效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因子F1=89,消极因子F2=49,总体得分F=76;(11)影响驻警运行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震慑因子回归系数>0,与医闹改善程度呈正相关。信任因子回归系数<0,与医闹改善程度呈负相关;(12)优化措施警医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完善绩效考核措施双方观点有显著差异,P<0.05。强化驻警医学素养措施有显著差异,P<0.05。
1.4 结论
(1)医闹形式的嬗变对驻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应当强化驻警危机意识以及公关能力,提高法律素养成为关键环节;(2)临床、医技科室驻警成效感知度*弱,需要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建立重点科室三级预防机制,提高效果感知;(3)单纯依赖电话媒介对驻警成效有阻碍作用,需要多种工作方式相结合;(4)医学知识匮乏成为制约驻警成效的一项因素,可以尝试吸收医学人才,建立横向专家制度,弥补医学知识的缺失;(5)驻院警务室预警机制不健全,缺乏震慑力,建议规制驻警身份,依法依规行政;(6)驻警绩效考核机制不畅,建议建立多方评价的驻警考核机制。
2.研究背景与现状
2.1 研究背景
2009年5月22日,武汉武钢第二医院,7名醉酒少年认为药物无效,暴打主治医师,致使身受重伤。2009年6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医院发生患者自行坠楼事件,次日下午,患者家属带领一百余人到达医院,围堵并扰乱医院秩序,进行破坏行为,造成6名工作人员受伤。2009年6月21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发生特大群众性医闹事件,过百名滋事分子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妨碍救治活动,并阻拦急救车辆进出。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医生王浩被杀案,以及同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载人总院医生被伤案。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具有群体性、突发性、暴力型、软困性等特征,事发时等候警力救援无疑是远水难及近火。针对此,2012年5月1日,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5月4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同公安机关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派驻警务室,为执法力量介入涉医违法犯罪提供了政策性初探。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