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所收的篇什,是我近些年来对语文美育问题所作的思考和探索。许多文章起笔多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文中分析的许多案例源于课堂,吸纳了不少“地气”,尽力避免在理论的“高空”凌空虚蹈。作者没有为语文美育建构宏观理论框架的野心和底气,只是在能力范围内做了一点微观考察,撰文的阐释和分析都围绕具体问题展开,以求鲜活、实用。
目录
第一篇 文本解读审美
采撷美的浪花——中学课文美学解读示例
生命存在的终极追问——论文学的形而上品质
艺术是幸福的允诺——论文学作品中的“荒诞”
热爱生命,向死而生——论中学语文悲剧作品的生命教育
心灵对心灵的呼唤——“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对话”多重奏——兼析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景情并茂,方生境界——意境分析与诗歌教学
打破时空,超越逻辑——蒙太奇与诗歌意境创造
诗言回忆——兼析中学语文课文
不到顶点,放飞想象——《拉奥孔》美学思想的启示
在快乐中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教育的自由之境——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篇 写作审美
美学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从1996年高考作文说开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从1997年高考作文谈起
构思与表达——1998年高考作文引起的思考
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格式塔美学的启示
虚构而不虚妄——《歌德谈话录》美学思想的两点启示
第三篇 修辞审美
语言艺术之花——比喻的审美价值
言曲意丰——借代的审美价值
发蕴飞滞,披瞽骇聋——夸张的审美价值
主客合一的艺术境界——拟人的审美价值
移置倒错,妙趣横生——移就的审美价值
第四篇 教师美学修养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教师能力的审美要求
文学阅读的心理疏导作用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大学语文教育
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
勇于超越,述而有作——钱钟书对莱辛《拉奥孔》的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直观性教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采撷美的浪花——中学课文美学解读示例
生命存在的终极追问——论文学的形而上品质
艺术是幸福的允诺——论文学作品中的“荒诞”
热爱生命,向死而生——论中学语文悲剧作品的生命教育
心灵对心灵的呼唤——“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对话”多重奏——兼析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景情并茂,方生境界——意境分析与诗歌教学
打破时空,超越逻辑——蒙太奇与诗歌意境创造
诗言回忆——兼析中学语文课文
不到顶点,放飞想象——《拉奥孔》美学思想的启示
在快乐中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教育的自由之境——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篇 写作审美
美学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从1996年高考作文说开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从1997年高考作文谈起
构思与表达——1998年高考作文引起的思考
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格式塔美学的启示
虚构而不虚妄——《歌德谈话录》美学思想的两点启示
第三篇 修辞审美
语言艺术之花——比喻的审美价值
言曲意丰——借代的审美价值
发蕴飞滞,披瞽骇聋——夸张的审美价值
主客合一的艺术境界——拟人的审美价值
移置倒错,妙趣横生——移就的审美价值
第四篇 教师美学修养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教师能力的审美要求
文学阅读的心理疏导作用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大学语文教育
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
勇于超越,述而有作——钱钟书对莱辛《拉奥孔》的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直观性教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