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当代文学生活中,“70后”批评家、作家正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尽管他们大多不愿意刻意建构自己的代际身份,甚至对“70后”这样的代际概念也不以为然,但我们还是能从他们风格迥异的书写中看到大致相近的文学姿态与精神立场:一方面,他们都对80年代所确立的“纯文学”观念有所反思;另一方面他们也都积极探索文学重新介入现实的可能性。可以说,他们对文学的重新理解和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推动了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值得注意的文学转型和范式分野。
收入徐志伟、李云雷等编著的《重构我们的文学图景:70后的文学态度与精神立场》的访谈曾先后在《艺术广角》、《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现代中文学刊》等报刊发表过。
目录
上篇 批评家
贺桂梅:重返80年代,打开“中国”视野
刘复生:文学研究的历史能动性
李云雷:从“纯文学”到“底层文学”
罗小茗: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董丽敏:文学研究的性别视野与媒介维度
霍炬:知识分子的理论与实践
吴志峰:文学批评的实践意识
乔焕江:文化研究的“用”与“途”
鲁太光:被“革命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照亮
郑国庆:追问“现实主义”
曹清华:直面左翼与鲁迅
张屏瑾:我们今天如何重新理解上海
霍俊明:当代诗歌的困境及其可能性
张硕果:新中国电影的文化政治与现代性经验
张永峰:探寻民间文化、赵树理的现代性价值
张丽军:乡土文学的远眺与新世纪文学的近观
下篇 作家
阿乙:另类的灰
石一枫:为新一代顽主留影
鲁敏:与小说跳一场危险的舞
付秀莹: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的诗意与想象
吴君:小人物的生活写不完
徐则臣:闷头干活的“70后”
张楚:黑暗中的舞者
陈集益:忠实于身份与记忆
杨遥:文学的路是最近的路
肖江虹:探索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海飞:小说加剧本,手持“双刃剑”
张猛:坚持自己艺术梦想的道路不会改变
后记
贺桂梅:重返80年代,打开“中国”视野
刘复生:文学研究的历史能动性
李云雷:从“纯文学”到“底层文学”
罗小茗: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董丽敏:文学研究的性别视野与媒介维度
霍炬:知识分子的理论与实践
吴志峰:文学批评的实践意识
乔焕江:文化研究的“用”与“途”
鲁太光:被“革命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照亮
郑国庆:追问“现实主义”
曹清华:直面左翼与鲁迅
张屏瑾:我们今天如何重新理解上海
霍俊明:当代诗歌的困境及其可能性
张硕果:新中国电影的文化政治与现代性经验
张永峰:探寻民间文化、赵树理的现代性价值
张丽军:乡土文学的远眺与新世纪文学的近观
下篇 作家
阿乙:另类的灰
石一枫:为新一代顽主留影
鲁敏:与小说跳一场危险的舞
付秀莹: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的诗意与想象
吴君:小人物的生活写不完
徐则臣:闷头干活的“70后”
张楚:黑暗中的舞者
陈集益:忠实于身份与记忆
杨遥:文学的路是最近的路
肖江虹:探索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海飞:小说加剧本,手持“双刃剑”
张猛:坚持自己艺术梦想的道路不会改变
后记
“70后”的文学态度与精神立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