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基于“新基础教育”近20年的研究历程及其成果,对其研究传统的性质、言说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并聚焦“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传统、思维方式传统和研究方式传统三大传统,从内外两个层次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新基础教育”形成了哪些研究传统,二是这些研究传统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为教育学重建、为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独特贡献,三是这些传统对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的贡献是什么。
目录
引言:为什么言说“研究传统”\
一、“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的性质\
(一)何谓“研究传统”?\
(二)“研究传统”的存在领域\
(三)“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性质\
(四)“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的特殊性质\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的言说方式\
(一)方法论视野下的“研究传统”\
(二)从“村庄”到“学校”\
(三)“新基础教育”:“在中国”与“在世界”\
(四)转向复调式写作\
三、“新基础教育”价值观传统\
(一)价值观:为什么和是什么\
(二)“生命”:“新基础教育”价值观传统的关键词\
(三)“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四、“新基础教育”思维方式传统\
(一)关系式思维传统\
(二)整体综合式思维传统\
(三)动态生成式思维传统\
(四)复杂式思维传统\
五、“新基础教育”研究方式传统\
(一)研究的路径与载体传统\
(二)研究过程的传统\
(三)研究机制传统\
(四)评价机制传统\
六、“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的贡献\
(一)在教育学之外\
(二)在教育学之内\
(三)“新基础教育”创造的“新传统”\
参考文献\
后记: 远未完成的学术构想\
“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