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新型经济犯罪案件也日趋增加,为解决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实务中出现的新型、疑难问题,本书的作者——专家型的法官们以最新修正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据,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新型案件,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如何处理这些新型、疑难案例进行了精辟、深入的例解与阐释,再现了法官裁判心证和推理论证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读者掌握经济犯罪案件裁判的脉胳与指向。
目录
封面页
目录页
第一篇 贪污渎职类犯罪
集体研究决定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定性——龚某等私分国有资产案法律问题研究
调离单位后不移交掌管的原单位账外资金犯罪性质认定
国有控股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认定——邱某职务侵占案分析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认定——被告人田某等挪用公款案法律问题研究
银行工作人员以高息揽取存款后用于个人炒股的定性分析——银行工作人员邓某将储户存款用于个人炒股案分析
徇私类渎职犯罪中的“渎职”行为和“徇私”动机探讨——国有公司人员隋某滥用职权案法律问题探讨
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聘任人员的主体身份认定
第二篇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类犯罪
大股东私分公司财产的罪与非罪分析
临时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犯罪性质认定
“家族公司”的大股东近亲属侵占公司财产的犯罪认定——李某职务侵占案法律问题研究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李某为亲友非法牟利案法律问题探讨
乌某等三人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冯某的行为不构成挪用资金罪
第三篇 合同诈骗类犯罪
典当租赁的汽车犯罪定性研究——张某合同诈骗案法律问题探讨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诈骗银行贷款行为的定罪处罚——马某等三人合同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挪用资金案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合同诈骗案中追缴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问题分析——谷某合同诈骗案法律问题分析
第四篇 金融诈骗类犯罪
非法募集社会公众资金的罪名认定——牛某、刘某非法募集社会公众资金案分析
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曹予飞、龚聪颖、高振宇集资诈骗案分析
内外勾结金融诈骗犯罪共犯的认定——戴某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案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虚假票据骗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罪处罚
利用信用证诈骗银行打包贷款的犯罪定性——陈某等二人信用证诈骗案法律问题研究
刑事法律的时间效力与追诉时效探讨——冯某保险诈骗案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第五篇 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类犯罪
伪造借据骗取已被公安机关控制的赃款行为的定性问题——丁某介绍贿赂、诈骗案法律问题研究
拾得他人银行借记卡后冒名取款行为的定性——黄某诈骗案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虚填真实合法票据骗取财物的犯罪定性——唐某虚填空白转账支票案分析
售楼处工作人员越权收取购房款据为己有行为的犯罪定性——王某越权收取购房款并据为己有一案犯罪性质分析
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被告人马某诈骗案法律问题研究
虚构事实、利用民事裁判骗取财物行为的定性
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名骗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
盗窃自己被交通部门扣押的车辆的犯罪定性——叶某等盗窃案法律问题分析
“切汇”中秘密调包行为的犯罪定性
私自截留他人储蓄卡并冒领存款行为的定罪问题探讨——李旭东盗窃案法律问题探讨
对盗窃亲属财物行为的定罪量刑——张某盗窃案法律问题分析
盗窃罪中“数额巨大”的认定
敲诈勒索罪的既遂与未遂及特殊犯罪构成的认定——张某等四人敲诈勒索案法律问题分析
第六篇 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
非法经营罪的法律适用评析——对几起非法经营罪案件的评析
以变相传销进行非法经营案审理中的几个法律问题——杨树青等人非法经营案评析
非出版单位购买书号从事出版行为的犯罪性质认定
情节严重的非法传销的犯罪性质认定
强迫交易罪若干问题探讨——对两起强迫交易案件有关法律问题探讨
强迫交易罪犯罪主体的认定与适用——路某强迫交易案法律问题探讨
第七篇 走私类犯罪
村民委员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后畈村村民委员会走私普通货物案法律问题分析
在代理转口贸易中未如实报关行为的罪与非罪分析
走私珍贵动物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海关工作人员收受经济利益放纵走私的罪名认定
第八篇 其他经济犯罪
期货交易活动中盗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赵某操纵期货交易价格案法律问题探讨
单位犯罪中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范围确定——王某偷税案法律问题研究
盗窃计算机软件加密狗行为的定性问题分析——郝某破坏生产经营案法律问题分析
牵连犯处断与法院变更指控罪名问题实务研究——李某伪造金融票证、国家机关证件案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被赌场雇佣的普通服务人员在赌博罪中的主体身份认定问题分析——徐某等五人受雇于赌场从事普通服务的行为性质分析
侵占罪中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认定——樊某某侵占案法律问题分析
随身携带羚羊角行为的定性
附录 经济犯罪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第六次修正文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年4月18日)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8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1995年7月5日)
2.走私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11月1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年10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7月8日)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2005年8月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23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问题的答复(2003年1月13日)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年9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年5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06年10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1995年6月3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
5.金融诈骗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通知(2004年11月1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1998年11月27日)
6.危害税收征管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年3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9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1月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企业以“高开低征”的方法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4年3月1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1995年10月3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7.侵犯知识产权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12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年10月13日)
8.扰乱市场秩序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年9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1年4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法经营国际或港澳台地区电信业务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2002年2月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9月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1998年4月18日以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答复(2003年3月21日)
9.侵犯财产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12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9年6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7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5月23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3年1月2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3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年8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1998年3月2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如何计算被盗手持式移动电话机价值的批复(1993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非法复制移动电话码号案件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5年9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10月24日)
10.贪污渎职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国库券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7 年10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年7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年10月17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2000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2003年9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税务人员参与偷税犯罪的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88年12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贪污、挪用公款所生利息应否计入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问题的批复(1993年12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邮政工作人员窃取汇款通知单伪造取款凭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答复(1996年4月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1993年11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2000年3月1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集体性质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4月2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000年4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渎职侵权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2年4月29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关于中国证监会主体认定的请示》的答复函(2000年4月3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镇财政所所长是否适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复(2000年5月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属工人编制的乡(镇)工商所所长能否依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2000 年10 月3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对海事局工作人员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1月13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12月28日)
版权页
目录页
第一篇 贪污渎职类犯罪
集体研究决定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定性——龚某等私分国有资产案法律问题研究
调离单位后不移交掌管的原单位账外资金犯罪性质认定
国有控股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认定——邱某职务侵占案分析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认定——被告人田某等挪用公款案法律问题研究
银行工作人员以高息揽取存款后用于个人炒股的定性分析——银行工作人员邓某将储户存款用于个人炒股案分析
徇私类渎职犯罪中的“渎职”行为和“徇私”动机探讨——国有公司人员隋某滥用职权案法律问题探讨
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聘任人员的主体身份认定
第二篇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类犯罪
大股东私分公司财产的罪与非罪分析
临时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犯罪性质认定
“家族公司”的大股东近亲属侵占公司财产的犯罪认定——李某职务侵占案法律问题研究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李某为亲友非法牟利案法律问题探讨
乌某等三人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冯某的行为不构成挪用资金罪
第三篇 合同诈骗类犯罪
典当租赁的汽车犯罪定性研究——张某合同诈骗案法律问题探讨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诈骗银行贷款行为的定罪处罚——马某等三人合同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挪用资金案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合同诈骗案中追缴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问题分析——谷某合同诈骗案法律问题分析
第四篇 金融诈骗类犯罪
非法募集社会公众资金的罪名认定——牛某、刘某非法募集社会公众资金案分析
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曹予飞、龚聪颖、高振宇集资诈骗案分析
内外勾结金融诈骗犯罪共犯的认定——戴某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案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虚假票据骗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罪处罚
利用信用证诈骗银行打包贷款的犯罪定性——陈某等二人信用证诈骗案法律问题研究
刑事法律的时间效力与追诉时效探讨——冯某保险诈骗案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第五篇 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类犯罪
伪造借据骗取已被公安机关控制的赃款行为的定性问题——丁某介绍贿赂、诈骗案法律问题研究
拾得他人银行借记卡后冒名取款行为的定性——黄某诈骗案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虚填真实合法票据骗取财物的犯罪定性——唐某虚填空白转账支票案分析
售楼处工作人员越权收取购房款据为己有行为的犯罪定性——王某越权收取购房款并据为己有一案犯罪性质分析
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被告人马某诈骗案法律问题研究
虚构事实、利用民事裁判骗取财物行为的定性
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名骗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
盗窃自己被交通部门扣押的车辆的犯罪定性——叶某等盗窃案法律问题分析
“切汇”中秘密调包行为的犯罪定性
私自截留他人储蓄卡并冒领存款行为的定罪问题探讨——李旭东盗窃案法律问题探讨
对盗窃亲属财物行为的定罪量刑——张某盗窃案法律问题分析
盗窃罪中“数额巨大”的认定
敲诈勒索罪的既遂与未遂及特殊犯罪构成的认定——张某等四人敲诈勒索案法律问题分析
第六篇 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
非法经营罪的法律适用评析——对几起非法经营罪案件的评析
以变相传销进行非法经营案审理中的几个法律问题——杨树青等人非法经营案评析
非出版单位购买书号从事出版行为的犯罪性质认定
情节严重的非法传销的犯罪性质认定
强迫交易罪若干问题探讨——对两起强迫交易案件有关法律问题探讨
强迫交易罪犯罪主体的认定与适用——路某强迫交易案法律问题探讨
第七篇 走私类犯罪
村民委员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后畈村村民委员会走私普通货物案法律问题分析
在代理转口贸易中未如实报关行为的罪与非罪分析
走私珍贵动物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海关工作人员收受经济利益放纵走私的罪名认定
第八篇 其他经济犯罪
期货交易活动中盗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赵某操纵期货交易价格案法律问题探讨
单位犯罪中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范围确定——王某偷税案法律问题研究
盗窃计算机软件加密狗行为的定性问题分析——郝某破坏生产经营案法律问题分析
牵连犯处断与法院变更指控罪名问题实务研究——李某伪造金融票证、国家机关证件案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被赌场雇佣的普通服务人员在赌博罪中的主体身份认定问题分析——徐某等五人受雇于赌场从事普通服务的行为性质分析
侵占罪中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认定——樊某某侵占案法律问题分析
随身携带羚羊角行为的定性
附录 经济犯罪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第六次修正文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年4月18日)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8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1995年7月5日)
2.走私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11月1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年10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7月8日)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2005年8月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23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问题的答复(2003年1月13日)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年9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年5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06年10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1995年6月3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
5.金融诈骗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通知(2004年11月1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1998年11月27日)
6.危害税收征管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年3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9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1月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企业以“高开低征”的方法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4年3月1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1995年10月3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7.侵犯知识产权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12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年10月13日)
8.扰乱市场秩序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年9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1年4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法经营国际或港澳台地区电信业务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2002年2月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9月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1998年4月18日以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答复(2003年3月21日)
9.侵犯财产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12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9年6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7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5月23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3年1月2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3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年8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1998年3月2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如何计算被盗手持式移动电话机价值的批复(1993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非法复制移动电话码号案件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5年9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10月24日)
10.贪污渎职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国库券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7 年10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年7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年10月17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2000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2003年9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税务人员参与偷税犯罪的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88年12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贪污、挪用公款所生利息应否计入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问题的批复(1993年12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邮政工作人员窃取汇款通知单伪造取款凭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答复(1996年4月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1993年11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2000年3月1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集体性质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4月2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000年4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渎职侵权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2年4月29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关于中国证监会主体认定的请示》的答复函(2000年4月3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镇财政所所长是否适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复(2000年5月4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属工人编制的乡(镇)工商所所长能否依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2000 年10 月3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对海事局工作人员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1月13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12月28日)
版权页
《审判前沿》经济犯罪案例专辑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