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

副标题:无

作   者:胡祐德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13716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是为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编写的教材。原书由胡祜德、曾乐生、马东生共同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肖春林教授主审,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获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因教学需要,在广泛听取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由胡祜德、马东生、张莉松对原书进行修订。 经过教学实践和兄弟院校使用证明,此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元件、电机及电力拖动、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掌握伺服系统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适应新的伺服技术的发展,由张莉松、胡祐德、徐立新对此书再次修订。本次修订保留了原教材最基本的内容,对部分章节做了必要的调整,增添了数字伺服系统仿真以及数字伺服系统的设计,适当补充了基于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的伺服系统逆动态控制实验研究的内容,改写了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内容,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更多>>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页
1-1 发展简况 11页
1-2 伺服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基本特征 12页
第二章 伺服系统的测速与测角(位移) 17页
2-1 概述 17页
2-2 角速度的检测 17页
1.测速发电机 18页
2.测速电桥 20页
3.光电测速盘 22页
4.速率陀螺 23页
2-3 用典型元件测角(位移) 24页
1.电位计 24页
2.差动变压器和微同步器 26页
3.自整角机与旋转变压器 27页
4.感应同步器 29页
5.三自由度陀螺 30页
2-4 双通道测角线路 31页
2-5 扫描测量 34页
1.圆锥扫描 34页
2.扇形扫描 38页
2-6 脉冲比较测角(位移) 40页
习题 43页
第三章 伺服系统的信号转换电路 45页
3-1 伺服系统中常见的信号转换电路的类型 45页
3-2 相敏整流线路 46页
l. 开关式相敏整流线路 47页
2.用模拟乘法器作相敏解调器 51页
3.相敏整流集成芯片 51页
3-3 振幅调制线路 53页
1.开关式振幅调制线路 53页
2. 用模拟乘法器作振幅调制器 55页
3. 振幅调制集成芯片 55页
3-4 相位调制线路 56页
3-5 脉冲宽度调制(PWM)线路 56页
3-6 电压-频率转换(V/F)电路 59页
3-7 频率-电压转换(F/V)电路 60页
3-8 数字-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转换(DSC/DRC) 64页
1. 数字-自整角机转换器 64页
2.数字-旋转变压器转换器 67页
3-9 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SDC-RDC) 68页
1.自整角机-数字转换器 68页
2.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 73页
习题 74页
第四章 伺服系统的特性及提高系统品质的方法 10页
4-1 系统品质与系统特性 75页
1.系统特性与稳态精度的关系 76页
2.系统特性与其过渡过程品质的关系 78页
4-2 常用的线性补偿 81页
l. 串联补偿 81页
2. 顺馈补偿 84页
3. 负反馈补偿 86页
4.正反馈补偿的应用 93页
4-3 复合控制与扰动间接测量补偿技术 94页
1.扰动补偿的不变性原理 94页
2.复合控制伺服系统 99页
3.复合控制双传动伺服系统 102页
4.模型跟踪控制系统 105页
5.扰动的间接测量补偿技术 107页
4-4 非线性补偿技术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112页
1.采用非线性速度阻尼的系统 112页
2.采用非线性积分器和非线性PI调节器 115页
3.采用双模或多模控制技术 116页
4-5 干摩擦对系统的影响及其改善 117页
1.干摩擦造成系统低速不平滑 118页
2. 减小低速“跳动”的措施 121页
4-6 机械谐振对系统的影响及其补偿 126页
1.传动轴弹性变形造成的机械谐振 127页
2.消除或补偿机械谐振影响的措施 130页
4-7 传动间隙对系统的影响及其补偿 134页
1.传动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36页
2.消除或补偿传动间隙对系统的影响 137页
习题 142页
第五章 系统的稳态设计 10页
5-1 设计概述 145页
5-2 负载的分析计算 148页
1.几种典型负载 148页
2.负载的折算 150页
3.负载的综合计算 153页
5-3 执行元件的选择 158页
1.单轴传动的电机选择 158页
2.一般高速执行电机的选择 163页
5-4 检测装置、信号转换线路、放大装置及电源线路等的设计与选171页
1. 检测装置的选择与设计 171页
2.信号选择电路的设计 176页
3.放大装置的设计 178页
4.电源设备等装置的设计 179页
5-5 信号转换及相关接口的设计 180页
1. RDC相关接口电路设计 180页
2. DRC相关接口电路设计 188页
5-6 利用铭牌数据和经验公式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 189页
1.直流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推导 189页
2. 采用两相异步机的交流随动系统传递函数推导 194页
3.采用三相电动机的交流随动系统传递函数的推导 196页
习题 198页
第六章 设计补偿装置的对数频率法 200页
6-1 引言 200页
6-2 希望特性的绘制 201页
6-3 补偿装置的设计 208页
1.串联补偿装置的设计 208页
2.负反馈补偿的设计 210页
6-4 考虑降低灵敏度的设计 214页
6-5 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 218页
1.利用串入PI调节器的设计 221页
2.利用间接测量输入的补偿设计 223页
6-6 交流载频系统中对信号传递的要求 224页
1.零相角条件的表达式 226页
2.等效传递函数 229页
6-7 交流载频系统补偿装置的设计 233页
1.“谐振”补偿电路的设计计算 233页
2.“开关”补偿电路的设计 244页
习题 246页
第七章 最优传递函数设计方法 249页
7-1 引言 249页
7-2 最优传递函数 250页
1.目标函数为J1时的最优传递函数 250页
2. ITAE最优传递函数 258页
7-3 状态反馈的设计 261页
1. 全状态反馈的设计 261页
2.Ⅱ型系统的设计间题 264页
3. 部分状态反馈的设计 268页
7-4 输出反馈补偿设计及其它 274页
习题 279页
第八章 伺服系统举例 280页
8-1 火炮方位伺服系统 280页
8-2 锁相可逆调速系统 285页
8-3 VCD放像机的伺服系统 292页
1.主轴伺服系统与切向伺服系统 294页
2.高低伺服系统与聚焦伺服系统 297页
3.进给伺服系统与循迹伺服系统 298页
4.倾斜伺服系统 300页
8-4 应用于飞行试验仿真系统中的交流伺服系统 303页
1.伺服电机、驱动装置及位置检测 304页
2.数字控制器及相关电路 306页
3.伺服系统的控制程序 314页
4. 伺服系统的保护 316页
第九章 滑模控制与重复控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317页
9-1 伺服系统的滑模控制 317页
1. 二阶系统开关控制举例 317页
2. 滑动模态 320页
3. 伺服系统滑模控制设计 323页
9-2 重复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329页
1.重复控制原理 329页
2.重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34页
3.重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336页
主要参考文献 339页
附录一 常用补偿电路及其特性 342页
附录二 常用有源补偿电路及其特性 344页
附录三 常用Laplace变换表 347页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