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浙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学说,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百年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于清末民初传人中国,在“五四”时期广为流播而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20世纪50年代后,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态的毛泽东思想,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了新的反思,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得到重视。
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前言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泛传播和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
第一章“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人之前的中国社会
二近代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早期传人
三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章“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
一新知识分子与城市工人的联合
二新出版物、思想、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出现
三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
四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二 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改良主义者的论战
三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四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纲领的制定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传人与唯物史观的系统传播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哲学著作的翻译、出版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四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五唯物辩证法论战
六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实践论》与《矛盾论》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空前普及和开展激烈批判的时期(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
第五章 解放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宣传和学习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宣传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二《实践论》、《矛盾论》的重新发表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研究和群众学哲学的热潮
第六章意识形态领域的几次激烈批判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三对胡适思想的批判
四对胡风思想的批判
五对梁漱溟思想的批判
第七章哲学领域的几次重大争议
一关于哲学史若干原则问题的争议
二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性格问题的争议
三 “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争议
四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论争
五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争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复兴和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第八章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
一真理标准和实践问题
二讨论中的理论问题
第九章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一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二人性、异化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十章主体性与价值论的讨论
一“主体性”
二 “自由”
三主客体概念的流行周期
四价值哲学
第十一章哲学的建构与反思
一关于哲学对象的争论
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
三超越本体化思维模式
第十二章 国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 国学热
二文化保守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学热的反应
四 罗卜、穆南珂与陈来、汤一介的论争
第四编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议、研究成果及影响
第十三章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议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二进一步的介绍与研究
三 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讨论
四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第十四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及影响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成果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泛传播和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
第一章“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人之前的中国社会
二近代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早期传人
三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章“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
一新知识分子与城市工人的联合
二新出版物、思想、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出现
三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
四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二 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改良主义者的论战
三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四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纲领的制定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传人与唯物史观的系统传播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哲学著作的翻译、出版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四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五唯物辩证法论战
六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实践论》与《矛盾论》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空前普及和开展激烈批判的时期(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
第五章 解放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宣传和学习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宣传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二《实践论》、《矛盾论》的重新发表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研究和群众学哲学的热潮
第六章意识形态领域的几次激烈批判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三对胡适思想的批判
四对胡风思想的批判
五对梁漱溟思想的批判
第七章哲学领域的几次重大争议
一关于哲学史若干原则问题的争议
二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性格问题的争议
三 “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争议
四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论争
五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争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复兴和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第八章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
一真理标准和实践问题
二讨论中的理论问题
第九章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一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二人性、异化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十章主体性与价值论的讨论
一“主体性”
二 “自由”
三主客体概念的流行周期
四价值哲学
第十一章哲学的建构与反思
一关于哲学对象的争论
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
三超越本体化思维模式
第十二章 国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 国学热
二文化保守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学热的反应
四 罗卜、穆南珂与陈来、汤一介的论争
第四编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议、研究成果及影响
第十三章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议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二进一步的介绍与研究
三 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讨论
四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第十四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及影响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成果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
参考文献
索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