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个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且出卖的是廉价的劳动力,这实际上是不可能持续的发展模式。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广东外向型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们深深感受到广东经济转型、提升广东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要保持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创新,但是在创新中,政府、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界之间各行其是,无法形成创新的合力,造成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成果转化率低、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被动局面。《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应用三重螺旋理论分析我国的创新体系,从创新的动力、创新的传播、创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创新进行全面的考察,一方面深化了三重螺旋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把国外先进的创新思想与中国的创新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以“官产学”代替“产学研”,变革我国的创新指导思想,还建议创建我国创新集团,这对我国的创新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是林学军同志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的。林学军同志曾经是一名守卫南海的水兵,后到暨南大学从事行政、教学工作,他这种经历能考上博士实属不易。在攻读博士期间,他还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作为导师的我没有放松对他的要求,我认为博士论文是将来工作安身立命之本,要求其对论文的主题、结构、思路进行过三次大的修改,直至基本符合要求,才准予开题。开题后又经历三次重大修改才允许他参加论文答辩。林学军同志从定下研究方向开始,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认真钻研创新理论,并利用假期深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力求论文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能结合中国的创新实际。本论文在论文答辩会上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是一篇理论联系实际、肴现实意义的力作。
希望我的其他学生也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潜心钻研,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同时,也向同行推荐这部新作品,愿创新理论促进我国创新活动深入发展。
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的背景/2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
1.3 研究的框架及主要内容/24
1.4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26
2 三重螺旋创新模型的理论综述/30
2.1 伦德尔和纳尔逊的国家创新体系及其他创新理论/31
2.2 埃茨科维兹和雷德斯多夫的“三重螺旋”理论/40
3 三重螺旋模型的创新动力机制/63
3.1 创新的市场吸引力:生产者―用户关系/64
3.2 创新的科技推进力/69
3.3 创新的公众力量/71
3.4 三重螺旋的创新动力/72
3.5 我国创新动力的现状/75
3.6 提高我国创新动力的策略/77
4 三重螺旋模型的创新传播与应用机制/79
4.1 传统的创新传播机制/80
4.2 三重螺旋的创新传播与应用机制/85
4.3 我国创新传播与应用存在的问题/87
4.4 改进我国创新传播与应用的策略/91
5 三重螺旋创新的生态环境/95
5.1 创新的组织者――政府/96
5.2 创新的主力军――学习型企业/109
5.3 创新的先锋队――研究型的高等学校/122
5.4 三重螺旋的官产学创新生态环境/132
6 三重螺旋的创新政策体系/140
6.1 发达国家保证官产学紧密结合的制度/14l
6.2 我国保证官产学结合的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7
6.3 以三重螺旋模式加强官产学紧密协作的政策与法律框架/15l
6.4 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创新投资金融政策/156
7 三重螺旋的创新组织/165
7.1 封闭与开放的创新组织模式/166
7.2 三重螺旋的创新组织/170
7.3 以模块化加强官产学的创新组织模式/172
8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三重螺旋模型案例研究/181
8.1 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182
8.2 珠三角与长三角高新区比较分析/187
8.3 对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调研分析/196
9 结论与展望/221
9.1 三重螺旋模型的结论/221
9.2 加强中国官产学相结合的有关建议/225
9.3 三重螺旋的研究展望/228
参考文献/231
附录 建设创新型高新区调研表/244
后记/250
1.1 研究的背景/2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
1.3 研究的框架及主要内容/24
1.4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26
2 三重螺旋创新模型的理论综述/30
2.1 伦德尔和纳尔逊的国家创新体系及其他创新理论/31
2.2 埃茨科维兹和雷德斯多夫的“三重螺旋”理论/40
3 三重螺旋模型的创新动力机制/63
3.1 创新的市场吸引力:生产者―用户关系/64
3.2 创新的科技推进力/69
3.3 创新的公众力量/71
3.4 三重螺旋的创新动力/72
3.5 我国创新动力的现状/75
3.6 提高我国创新动力的策略/77
4 三重螺旋模型的创新传播与应用机制/79
4.1 传统的创新传播机制/80
4.2 三重螺旋的创新传播与应用机制/85
4.3 我国创新传播与应用存在的问题/87
4.4 改进我国创新传播与应用的策略/91
5 三重螺旋创新的生态环境/95
5.1 创新的组织者――政府/96
5.2 创新的主力军――学习型企业/109
5.3 创新的先锋队――研究型的高等学校/122
5.4 三重螺旋的官产学创新生态环境/132
6 三重螺旋的创新政策体系/140
6.1 发达国家保证官产学紧密结合的制度/14l
6.2 我国保证官产学结合的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7
6.3 以三重螺旋模式加强官产学紧密协作的政策与法律框架/15l
6.4 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创新投资金融政策/156
7 三重螺旋的创新组织/165
7.1 封闭与开放的创新组织模式/166
7.2 三重螺旋的创新组织/170
7.3 以模块化加强官产学的创新组织模式/172
8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三重螺旋模型案例研究/181
8.1 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182
8.2 珠三角与长三角高新区比较分析/187
8.3 对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调研分析/196
9 结论与展望/221
9.1 三重螺旋模型的结论/221
9.2 加强中国官产学相结合的有关建议/225
9.3 三重螺旋的研究展望/228
参考文献/231
附录 建设创新型高新区调研表/244
后记/250
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