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重点工程志.2001-2006

副标题:无

作   者:成江平,刘锦萍主编;榆次区史志研究室编

分类号:F129

ISBN:978780636840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首部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用基本经济制发(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一标准,合理地划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 本书以历史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方法。恰当地安摊了每编的章节构架。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又附有37张珍贵昀统计资料。 本书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题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产业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产业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
导言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
第三节 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营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
第一节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农民经济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经济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
第一节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第二节 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
第三节 发展供销合作社
第四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改组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恢复全部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恢复第一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恢复第二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 恢复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产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产业经济(1953~1957年)
导言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上半年,农业合作化在反冒进中稳步发展
第二节 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发动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章 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第三节 1956年初,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四节 个体商业的合作化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一节 195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六章 1953~1957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58~1960年)
导言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
第一节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
第二节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第三节 1959年上半年,对生产建设高指标的调整
第四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大跃进”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节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兴起
第二节 1958年冬到1959年夏,对农村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错误的初步纠正
第三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农村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错误再次泛滥
第四节 城市人民公社化
第五节 手工业和商业合作组织的全民化
第三章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第一节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
第二节 改进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章 1958~1960年,发展产业经济的成就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
第一节 1958~1960年,发展产业经济的成就
第二节 “大跃进”对产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节 “大跃进”的主要教训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产业经济(1961~1965年)
导言
第一章 调整经济
第一节 1961年,工业的初步调整
第二节 1962年,工业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
第三节 1963~1965年,工业继续全面调整
第四节 调整农业
第五节 调整第三产业
第二章 调整企业体制和整顿企业管理
第一节 调整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第二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
第三节 调整和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
第三章 再次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第一节 再次集中经济管理权限
第二节 试办托拉斯
第三节 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
第四章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产业经济(1966~1976年9月)
导言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支配下经济运行的曲折进程
第一节 1966~1968年,全面内乱与经济衰退
第二节 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经济调整
第三节 1974~1976年,经济整顿的成效与夭折后经济增幅的急剧下滑
第二章 备战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
第一节 “三线”建设的实施
第二节 “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
第三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一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四章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
第一节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产业经济的严重破坏
第三节 在经济领域“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
第六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76年10月~1978年)
导言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恢复经济
第二章 “左”的政策的继续与“洋跃进”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一)(1979~1984年)
导言
第一章 经济调整
第一节 1979~1980年,工业的初步调整
第二节 1981年,工业的决定性调整
第三节 1982~1984年,工业的继续调整
第四节 农业的调整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调整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
第一节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
第三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和企业整顿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整顿与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第四章 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恢复
第五章 市场体系的开始发展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开始发展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
第六章 对外开放的初步发展
第七章 1979~1984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二)(1985~1992年)
导言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住制为特征的改革和企业内部改革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
第二节 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
第二章 非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私营经济的初步发展
第三章 继续发展市场体系和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继续发展市场体系
第二节 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
第一节 1985~1988年,经济在乏力的调控中从过热走向过热
第二节 1989~1991年,经济在治理整顿中发展
第三节 1992年,经济在邓小平谈话精神鼓舞下迅速步入高增长
第六章 1985~1992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三)(1993~2000年)
导言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改革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
第二章 非国有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四节 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 现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现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
第四章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
第一节 1993~1997年,经济由过热到实现“软着陆”
第二节 1998~2000年,在反过冷、反通缩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第六章 1993~2000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完善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四)(2001~2004年)
导言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经济改革
第一节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第二节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推进国有垄断行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
第四节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第二节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第三节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章 继续推进非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节 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节 继续推进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继续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第一节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节 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第五章 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
第六章 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战略
第一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第三节 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五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
第一节 2001年,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
第二节 2002年,凸显经济稳步上升
第三节 2003年,在抗击“非典”和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中实现经济平稳高速增长
第四节 2004年,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实现经济平稳高速增长
第八章 2001~2004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
结束语
附表
附表1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附表2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附表3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附表4 各种价格指数
附表5 全国从业人员、职工人数和失业率
附表6 国际收支
附表7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附表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附表9 社会劳动生产率
附表10 全国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
附表11 全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平衡表
附表12 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和指数
附表13 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附表14 全国轻、重工业总产值及比重
附表15 重工业产值中采掘、原材料和制造业产值及比重
附表16 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及比重
附表17 工业大、中、小型企业产值及比重
附表18 东、中、西部(沿海、内地)工业产值及比重
附表19 建筑业企业概况
附表20 全国旅客周转量
附表21 全国货物周转量
附表22 全国邮电业务量
附表23 全国城市公用事业
附表24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附表25 全国房地产、技术和旅游市场
附表26 全国证券市场概况
附表27 全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和留学人员数
附表28 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底专业技术人员数
附表29 全国艺术、文化和出版
附表30 全国卫生机构、人员和床位数
附表31 政府指令价、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
附表32 全国乡镇企业
附表33 全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附表34 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附表35 全国利用外资
附表36 全国对外经济合作
附表37 全国黄金和外汇储备
后记
?D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榆次重点工程志.2001-2006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