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CopC蛋白的结构特点、稳定性、Cu(Ⅱ)转运特点、两位点协同性及蛋白结合其他金属离子的性质特点,为揭示存在高氧化质膜空间的铜伴侣执行抗铜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适用于化学、生物及相关交叉学科的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1章铜调控体系及铜蛋白家族
1.1铜在生物体内的必要性和毒性2
1.1.1铜在生物体内的必要性2
1.1.2铜的氧化损伤3
1.2铜稳态机理4
1.2.1细胞对铜的吸收4
1.2.2细胞内铜离子的运输载体6
1.3革兰氏阴性菌的铜抑制体系8
1.4Cop家族9
1.4.1CopC溶液结构10
1.4.2CopC晶体结构及铜配位情况14
参考文献19
第2章突变体MCopC的构建、表达、纯化
2.1MCopC的构建26
2.1.1基因体外定点突变主要方法及原理26
2.1.2MCopC的构建29
2.2MCopC的诱导、表达33
2.2.1诱导表达33
2.2.2菌体的破碎33
2.2.3蛋白浓度测定(考马氏亮蓝G250测定法)33
2.3MCopC的纯化33
2.3.1离子交换柱层析原理33
2.3.2D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34
2.3.3洗脱34
2.3.4凝胶柱层析原理35
2.4MCopC的检验35
2.4.1TriGly SDSPAGE分析35
2.4.2紫外谱的测定36
2.4.3凝胶色谱及质谱分析38
2.5结论39
参考文献39
第3章CopC色氨酸残基的特性
3.1CopC的荧光特征42
3.1.1不同激发波长下的CopC荧光42
3.1.2突变CopC的荧光42
3.1.3异于Burstein分类的蛋白44
3.1.4CopC晶体结构中色氨酸的位置44
3.2酪氨酸和色氨酸间的能量转移45
3.3色氨酸在CopC中所处的环境47
3.4色氨酸突变对蛋白性质的影响48
3.4.1色氨酸突变对Cu(Ⅱ)结合能力的影响48
3.4.2色氨酸突变对构象影响51
3.4.3色氨酸突变对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52
3.5结论54
参考文献55
第4章CopC稳定性
4.1GuHCl引起的CopC变性58
4.2两态模型60
4.2.1光谱参数变化60
4.2.2荧光相位图61
4.2.3铜结合能力变化62
4.3CopC和CopCCu(Ⅱ)稳定化能计算63
4.4解折叠动力学64
4.5其他影响因素67
4.5.1pH影响67
4.5.2温度的影响68
4.6结论69
参考文献70
第5章萘胺类化合物对CopC构象的干扰
5.1TNS对CopC构象的干扰74
5.1.1TNS对CopC构象的干扰74
5.1.2TNS与CopC间的作用力78
5.1.3机理推测80
5.2α-NA对CopC构象的干扰81
5.2.1α-NA对CopC构象的干扰81
5.2.2NA与CopC作用机理84
5.3结论86
参考文献86
第6章CopC在Cu(Ⅱ)转运中的作用
6.1MCopC与CopC-Cu(Ⅱ)反应常数90
6.2MCopC与CopC-Cu(Ⅱ)反应热力学92
6.3MCopC与CopC-Cu(Ⅱ)反应动力学93
6.4反应机理95
6.4.1CopC-Cu(Ⅱ)与EDTA的反应96
6.4.2CopC-Cu(Ⅱ)与CDTA的反应97
6.4.3CopC-Cu(Ⅱ)与MCopC的反应98
6.5结论101
参考文献102
第7章CopC中Cu(Ⅱ)和Cu(Ⅰ)位点协同性
7.1两位点协同性106
7.2结论110
参考文献110
第8章CopC与Au(Ⅲ)离子的作用
8.1CopC与Au(Ⅲ)相互作用112
8.1.1Au(Ⅲ)引起CopC荧光猝灭112
8.1.2电势变化113
8.1.3Au(Ⅲ)与CopC的结合常数114
8.1.4Au(Ⅲ)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受CopC的影响118
8.2Au(Ⅲ)结合对CopC构象的影响119
8.3结论121
参考文献121
第9章铜在配合物与CopC间的转运
9.1铜配合物\[Cu(SA)(Phen)Cl·H2O]124
9.1.1铜配合物\[Cu(SA)(Phen)Cl·H2O\]结构124
9.1.2配合物光谱特征126
9.1.3配合物与EDTA的反应128
9.2铜配合物\[Cu(SA)(Phen)Cl·H2O\]与CopC的反应129
9.2.1光谱研究129
9.2.2循环伏安分析132
9.3结论133
参考文献133
缩略语134
1.1铜在生物体内的必要性和毒性2
1.1.1铜在生物体内的必要性2
1.1.2铜的氧化损伤3
1.2铜稳态机理4
1.2.1细胞对铜的吸收4
1.2.2细胞内铜离子的运输载体6
1.3革兰氏阴性菌的铜抑制体系8
1.4Cop家族9
1.4.1CopC溶液结构10
1.4.2CopC晶体结构及铜配位情况14
参考文献19
第2章突变体MCopC的构建、表达、纯化
2.1MCopC的构建26
2.1.1基因体外定点突变主要方法及原理26
2.1.2MCopC的构建29
2.2MCopC的诱导、表达33
2.2.1诱导表达33
2.2.2菌体的破碎33
2.2.3蛋白浓度测定(考马氏亮蓝G250测定法)33
2.3MCopC的纯化33
2.3.1离子交换柱层析原理33
2.3.2D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34
2.3.3洗脱34
2.3.4凝胶柱层析原理35
2.4MCopC的检验35
2.4.1TriGly SDSPAGE分析35
2.4.2紫外谱的测定36
2.4.3凝胶色谱及质谱分析38
2.5结论39
参考文献39
第3章CopC色氨酸残基的特性
3.1CopC的荧光特征42
3.1.1不同激发波长下的CopC荧光42
3.1.2突变CopC的荧光42
3.1.3异于Burstein分类的蛋白44
3.1.4CopC晶体结构中色氨酸的位置44
3.2酪氨酸和色氨酸间的能量转移45
3.3色氨酸在CopC中所处的环境47
3.4色氨酸突变对蛋白性质的影响48
3.4.1色氨酸突变对Cu(Ⅱ)结合能力的影响48
3.4.2色氨酸突变对构象影响51
3.4.3色氨酸突变对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52
3.5结论54
参考文献55
第4章CopC稳定性
4.1GuHCl引起的CopC变性58
4.2两态模型60
4.2.1光谱参数变化60
4.2.2荧光相位图61
4.2.3铜结合能力变化62
4.3CopC和CopCCu(Ⅱ)稳定化能计算63
4.4解折叠动力学64
4.5其他影响因素67
4.5.1pH影响67
4.5.2温度的影响68
4.6结论69
参考文献70
第5章萘胺类化合物对CopC构象的干扰
5.1TNS对CopC构象的干扰74
5.1.1TNS对CopC构象的干扰74
5.1.2TNS与CopC间的作用力78
5.1.3机理推测80
5.2α-NA对CopC构象的干扰81
5.2.1α-NA对CopC构象的干扰81
5.2.2NA与CopC作用机理84
5.3结论86
参考文献86
第6章CopC在Cu(Ⅱ)转运中的作用
6.1MCopC与CopC-Cu(Ⅱ)反应常数90
6.2MCopC与CopC-Cu(Ⅱ)反应热力学92
6.3MCopC与CopC-Cu(Ⅱ)反应动力学93
6.4反应机理95
6.4.1CopC-Cu(Ⅱ)与EDTA的反应96
6.4.2CopC-Cu(Ⅱ)与CDTA的反应97
6.4.3CopC-Cu(Ⅱ)与MCopC的反应98
6.5结论101
参考文献102
第7章CopC中Cu(Ⅱ)和Cu(Ⅰ)位点协同性
7.1两位点协同性106
7.2结论110
参考文献110
第8章CopC与Au(Ⅲ)离子的作用
8.1CopC与Au(Ⅲ)相互作用112
8.1.1Au(Ⅲ)引起CopC荧光猝灭112
8.1.2电势变化113
8.1.3Au(Ⅲ)与CopC的结合常数114
8.1.4Au(Ⅲ)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受CopC的影响118
8.2Au(Ⅲ)结合对CopC构象的影响119
8.3结论121
参考文献121
第9章铜在配合物与CopC间的转运
9.1铜配合物\[Cu(SA)(Phen)Cl·H2O]124
9.1.1铜配合物\[Cu(SA)(Phen)Cl·H2O\]结构124
9.1.2配合物光谱特征126
9.1.3配合物与EDTA的反应128
9.2铜配合物\[Cu(SA)(Phen)Cl·H2O\]与CopC的反应129
9.2.1光谱研究129
9.2.2循环伏安分析132
9.3结论133
参考文献133
缩略语134
铜调控蛋白CopC探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