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安全状况分析报告.2004-2005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新安,陈从喜主编;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009782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开放实验室系列成果:本书对2004~2005年我国能源安全和耕地安全的供需基本面进行了客观分析,探讨了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和耕地资源消耗规律,提出了构建能源和耕地资源安全体系的对策。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中国石油国际关系研究
一、 当前国际石油供需格局
(一) 世界有石油
(二) 产量在增长
(三) 供求可平衡
(四) 市场不稳定
二、 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
(一) 一个主要矛盾:OPEC vs IEA
(二) 两个次要矛盾:OPEC vs Non-OPEC石油生产国; IEA(发达的石油消费国)vs新兴石油消费国
(三) 三个复杂关系:阿以冲突/大国关系/全球与区域保障机制
三、 中国发展国际石油关系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
(一) 中国发展石油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
(二) 大力弘扬中国发展石油国际关系的有利因素
(三) 努力化解中国发展石油国际关系的不利因素
四、 对中国发展国际石油关系的战略思考
(一) 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国际石油关系
(二) 优先发展与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关系,保持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稳定性
(三) 加强对重点油气资源地区的能源合作
(四) 简单的建议
第二篇 土地与投资关系及其宏观调控效应
一、 投资与土地互动是必然选择
(一) 土地与投资互动是经济学研究的回归与发展
(二) 土地与投资互动是调控三个供需平衡的需要
(三) 土地与投资互动是国际经验与教训
(四) 土地与投资互动是解决中国所面临现实问题的需要
二、 投资对土地影响的国际对比分析
(一) 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影响的基本规律及其启示
(二) 固定资产投资的土地资源安全后果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三) 农业、农地及生态投资对土地的影响及其启示
三、 土地对投资影响的初步分析
(一) 土地对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二) 利用土地政策影响投资
(三) 土地投资比对投资的影响
四、 中国土地与投资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 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现状
(二) 各类投资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
(三) 土地与投资关系的现状分析
(四) 土地与投资关系的趋势与未来
(五) 土地与投资关系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及原因
五、 改善土地与投资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 深刻认识改善土地与投资关系的重要意义
(二) 关于我国土地与投资关系的三个基本结论
(三) 改善土地与投资关系的基本思路
(四) 简单的对策建议
第三篇 农村居民点蔓延值得警醒
一、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研究农村居民点蔓延
(一) 农村与农村居民点蔓延
(二) 农村居民点蔓延不亚于城市蔓延,但受关注程度低
(三) 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化后期也会出现农村蔓延
(四) 农村土地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
(五) 小结
二、 引起农村居民点蔓延的原因分析
(一) 个性原因——国外农村蔓延的原因分析
(二) 个性原因——我国农村居民点蔓延的原因
(三) 共性的原因
三、 农村居民点蔓延的影响
(一) 经济影响
(二) 生态环境影响
(三) 社会影响
(四) 小结
四、 已经采取的措施
(一) 国外经验
(二)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集约用地
五、 对策建议
(一) 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建议
(二) 我们的分析
(三) 我们的建议
第四篇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一、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一)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二)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矿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三)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四)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及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可行性
二、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二)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进展与成功经验
(三) 国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做法与成功经验
(四) 国内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成功经验的启示
三、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二)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环节
(三)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四)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工程
(五)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附图目录
图1-1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1980~2005年)
图1-2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增长率(1980~2005年)
图1-3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地理分布(1980~2005年)
图1-4 北美洲占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比重(1980~2005年)
图1-5 非常规石油资源超过世界常规石油资源
图1-6 安哥拉、加蓬、苏丹、巴西石油储量成倍增长
图1-7 西欧、东欧和前苏联、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石油储量呈现下降趋势
图1-8 全球石油勘查生产资本支出变化趋势(1979~2004年)
图1-9 世界不同地区1999~2003年间新发现石油储量与开采消耗储量的对比值
图1-10 世界石油产量的历史演变(1970~2004年)
图1-11 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1970~2004年)
图1-12 世界石油产量的地理分布(2004年)
图1-13 2004年世界石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地理分布的对比
图1-14 世界石油储采比
图1-15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
图1-16 世界一些重要石油生产国近期的产量变化
图1-17 世界石油供求总体处于平衡状态(1970~2004年)
图1-18 OECD国家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重(1970~2004年)
图1-19 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1970~2004年)
图1-20 各OECD国家消费量所占比重(1970~2004年)
图1-21 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消费量(2001~2005年)
图1-22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重(1980~2005年)
图1-23 世界各地区人均石油消费量对比
图1-24 世界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1980~2003年)
图1-25 1961年以来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
图1-26 石油名义价格与国际上重大事件之间的关系
图1-27 2005年10月26日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约期为最近的4个月)
图1-28 国际原油流
图1-29 欧佩克产量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关系(1973~2005年)
图1-30 为稳定国际石油市场,近期欧佩克增加产量
图1-31 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能扩建成本
图1-32 IEA组织结构图
图1-33 OECD近期石油储备量的变化
图1-34 欧佩克和OECD石油储量的变化(1980~2004年)
图1-35 OECD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1991~2004年)
图1-36 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关系(1973~2005年)
图1-37 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变化(1990~2005年)
图1-38 2005年主要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减产
图1-39 预计非常规石油产量将大幅度增加(2002~2020年)
图1-40 伊朗石油产量的历史演变(1973~2005年)
图1-41 伊拉克石油产量的历史演变(1973~2005年)
图1-42 欧佩克石油出口净收入(1972~2006年)
图1-43 欧佩克人均石油出口净收入(2005年不变美元)
图1-44 欧佩克各成员国石油出口净收入变化(2005年不变美元)
图1-45 印度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1980~2003年)
图1-46 韩国石油消费量(1980~2004年)
图1-47 波斯湾石油占世界总量的比重(2003年)
图1-48 2003年波斯湾石油净出口量1720万桶/日
图1-49 波斯湾石油出口路线(2003年)
图1-50 美国石油进口来源的变化(1973~2003年)
图1-51 来自波斯湾的石油占美国、西欧、日本总进口量的比重(1982~2003年)
图1-52 google网站对有关限定词的搜索结果(2005年11月2日)
图1-53 google网站对有关限定词的搜索结果(2005年11月2日)
图1-54 google网站对有关限定词的搜索结果(2005年11月2日)
图1-55 EIA对不同情景方案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
图1-56 EIA对不同情景方案下中国石油消费量的预测
图1-57 世界石油公司按拥有海外油气储量的排名
图1-58 亚太地区和东北亚占世界化石燃料储量的比重
图1-59 全国气层气历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图1-60 全国气层气历年剩余可采储量
图1-61 中美两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程度对比
图1-62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传统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
图1-63 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对比(2003年)
图1-64 近年来油气勘查开发登记情况
图1-65 近年来石油勘探支出
图1-66 近年来石油钻探进尺
图1-67 “十五”以来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新增探明可采储量
图1-68 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图1-69 全国原油历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图1-70 中国与美国石油储量替代率的对比(1993~2004年)
图1-71 中国和美国石油储采比的对比
图1-72 除哈萨克斯坦外的中亚国家石油产量(1992~2004年)
图1-73 俄罗斯石油产量及独联体国家原油出口流向(2003年)
图1-74 安哥拉石油产量(1980~2003年)
图1-75 加拿大石油产量和消费量(1980~2004年)
图1-76 加拿大沥青砂产量(1996~2002年)
图2-1 三个供需失衡的相互关系及其部分后果
图2-2 世界主要国家主要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
图2-3 世界主要国家的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
图2-4 欧盟5国交通投资与交通用地之间的关系
图2-5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建设用地系数与人均农地之间的关系
图2-6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农地之间的相关性
图2-7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建设用地系数的国际对比
图2-8 所调查8个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变化情况
图2-9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图2-10 所调查6国的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变化情况
图2-11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含美国、瑞典)
图2-12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不含美国、瑞典)
图2-13 住宅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国际对比分析
图2-14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国际对比
图2-15 投资对土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图2-16 1955~2003年日本的住宅财政投资和贷款
图2-17 加拿大的城市土地面积及其对优质农地的占用
图2-18 1945~1997年美国的城市用地面积扩张
图2-19 英国的农地面积减少与投资规模增加
图2-20 1985~1998年英国因土地开发造成的表土损失
图2-21 欧盟25国1992~2003年农田鸟类的数量变化趋势
图2-22 税收压力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图2-23 1994~2004年间英国住宅的建筑密度变化
图2-24 1980~2002年美国各州农地发展权购买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及农地保护面积
图2-25 1976~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保护和土地管理联邦财政预算
图2-26 美国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湿地面积变化
图2-27 欧洲1985~2001年的有机农场面积
图2-28 英国政府对单位面积有机农场的投入
图2-29 1999~200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拨付的土地管护资金数量
图2-30 土地影响投资的四个方面
图2-31 俄罗斯联邦各种行政障碍对投资机会的影响
图2-32 世界主要国家的土地投资比
图2-33 1980~2004年中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图2-34 1980~2004年中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关系
图2-35 1980~2003年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数量及比例变化趋势
图2-36 1997~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购置土地面积和投资完成额
图2-37 1985~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图2-38 1991~2003年中国的房地产营业利润和经营总收入
图2-39 1994年4省76个村农户投资次数的抽样调查数据
图2-40 1999~2004年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资
图2-41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资构成比(1999~2004年)
图2-42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农用地数量(1999~2004年)
图2-43 世界各国的投资要素与土地要素之比
图2-44 以2002年为例的我国土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示意图
图2-45 以1996年为例的韩国土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示意图
图2-46 1998~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图2-47 1998~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净增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图2-48 2002~2003年分省的GDP净增加与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之间的关系
图2-49 2003年各类土地违法案件所占比重
图2-50 未经批准占地、非法批地和低价出让土地的主体
图2-51 1997~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耕地资源消耗系数
图2-52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耕地消耗系数
图2-53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耕地消耗系数与土地垦殖率之间的关系
图2-54 我国1999~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违法用地成本
图2-55 我国1999~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与本年发现的违法用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图2-56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违法之间的关系
图2-57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违法用地成本
图2-58 分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量与征用农用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图2-59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农用地征用成本和耕地征用成本
图2-60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安置农业人口数量
图2-61 1950~2003年国家财政的农业支出及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
图2-62 1983~2004年的农业投入产出比
图2-63 2001~2004年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增幅与其他指标增幅的对比
图2-64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图2-65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现状与差距
图2-66 不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下的土地资源安全程度
图2-67 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
图2-68 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与地GDP之间的关系
图2-69 2002~2004年我国务类国有土地供应方式所占比重
图2-70 2003年分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地区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图2-71 地方政府在扩大投资增加用地中获得的主要利益
图2-72 1999~2004年土地税收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对比
图2-73 各种土地出让类型的面积与土地单价之间的逆相关关系
图2-74 投资方式、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
图3-1 农村用地示意图
图3-2 城市蔓延与农村蔓延示意图
图3-3 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关注程度
图3-4 对城市住宅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关注程度
图3-5 1996~2004年城乡用地增减情况
图3-6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规模(1996~2004年)
图3-7 城乡人均用地变化(1996~2004年)
图3-8 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的城乡人均用地增减情况(1998~2004年)
图3-9 美国住宅用地基本情况
图3-10 美国城市和农村居住用地变化情况(1980~1997年)
图3-11 美国已开发用地增长情况
图3-12 美国农村和城市居住用地增长
图3-13 大地块住宅是住宅用地的主要组成
图3-14 按地块大小计算每年增加的住宅用地面积(1970~1998年)
图3-15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对比
图3-16 1990~1999年美国人口迁移情况
图3-17 美国人口和家庭增长速度
图3-18 英国家庭规模变化
图3-19 2001年英国不同权属、不同家庭规模人均住房面积
图3-20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家庭户均规模
图3-21 1996-2004年中国交通用地情况
图4-1 我国铁矿类型及所占比例
图4-2 我国铜矿可采储量占铜总储量比例
图4-3 品位>1%的富矿占保有储量比例
图4-4 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对比
图4-5 国有大、中型矿山和小矿山回采率对比
图4-6 我国找矿难度变化趋势
图4-7 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图
图4-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铜铝土铅锌钨镍等年探明资源量
图4-9 我国铁矿石对冶金的供应能力
图4-10 我国铜矿石冶金及消费的供应能力变化
图4-11 我国铝土矿矿石对冶金及消费的供应能力变化
图4-12 国内外冶炼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对比
图4-13 部分矿产综合利用率
图4-14 我国矿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图4-15 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与矿产资源能源消耗比较
图4-16 2004年美国、日本再生金属占金属精炼和消费的比重
图4-17 2004年世界铝、铜、铅、锌的再生金属占金属精炼和消费的比重
附表目录
表1-1 加拿大石油探明储量
表1-2 全球石油钻井总数(2001~2004年)
表1-3 1999~2003年全球新发现的14个巨型、超巨型油田
表1-4 全球未发现石油资源
表1-5 欧佩克当前生产配额、产量、产能和富余产能
表1-6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资源国的储采比
表1-7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
表1-8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地区)
表1-9 国际石油供需平衡:基准情景
表1-10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
表1-11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
表1-12 主要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净收入
表1-13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列出的世界油气“热点”地区
表1-14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大于消费总量的大国(2003年)
表1-15 2000年以来新发现油田个数
表1-16 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方式和效率的影响
表1-17 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主要做法及我国的差距比较
表1-18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状况
表1-19 部分国家/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
表1-20 主要石油进口国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
表2-1 “十一五”规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
表3-1 我国城镇和农村的人口与用地基本情况
表3-2 城乡人均用地面积(1996~2004年)
表3-3 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人均城乡用地变化
表3-4 闲置宅基地的类型
表3-5 2003~2004年全国农村农户财产和生活设施拥有情况
表3-6 美国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比城市地区增长速度快
表3-7 从土地利用管理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表3-8 引起农村蔓延的原因分析
表3-9 对居住地区满意程度趋势(1992~2000年)
表3-10 分区域的满意情况(1998~1999年)
表3-11 影响居住的最关键的几个方面
表3-12 迁入现在居住地区的主要理由
表3-13 1996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问题
表3-14 城市和农村地区对服务设施的满意程度
表3-15 住宅大小(起居室数)
表3-16 2004年我国公路里程
表3-17 2002年中国公路建设资金来源
表3-18 主要发达国家人们通勤方式
表3-19 1989~1999年不同地区房屋价值
表3-20 1989和1999年美国住宅分布情况
表3-21 2003年享有卫生设施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表3-22 可以享受改良水源的人口比例
表3-23 管理农村蔓延的具体措施
表3-24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表3-25 我国城乡规模
表4-1 1999年我国主要金属矿产采选回收率统计指标
表4-2 20世纪不同时期找矿难度测算结果
表4-3 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回收量占金属产量的比重
表4-4 我国主要矿山二次资源的堆存量、排放量和利用率
表4-5 我国12种大宗矿产尾矿排放量分析计算结果
表4-6 我国堆存的金属尾矿中的含矿品位
表4-7 建议首批12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简表
专栏目录
Box 1-1 美国油页岩开发的战略目标和远景
Box 1-2 加拿大油砂与美国油页岩开发利用条件对比
Box 1-3 什么是地缘政治
Box 1-4 欧佩克简介
Box 1-5 欧佩克关于石油市场稳定性的正式声明
Box 1-6 IEA合作与国际石油市场展望
Box 1-7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运输“瓶颈”
Box 1-8 俄罗斯石油外交
Box 1-9 “标普:2030年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将突破80%”
Box 1-10 “高盛公司预测油价上涨到105美元/桶”
Box 1-11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再次调高对中国能源需求量的预测
Box 1-12 2004~2005年度中国油气开发“走出去”形势分析
Box 1-13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达马托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证词(摘)
Box 1-14 “中国威胁论”何故“喧嚣”?
Box 1-15 第七次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
Box 1-16 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的一次模拟演习
Box 2-1 “单位投资的土地消耗量与人均耕地成正比”对我国的启示
Box 2-2 “单位投资的土地资源消耗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对我国的启示
Box 2-3 “投资总量与土地资源消耗总量成正比”对我国的启示
Box 2-4 “房地产投资为高耗地的投资类型之一”对我国的启示
Box 2-5 “投资拉动土地系数是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对我国的启示
Box 2-6 韩国的土地利用冲突
Box 2-7 英国利用利率抑制住房过剩需求
Box 2-8 日本利用利率抑制住房过剩需求的过程与后果
Box 2-9 “国外农业、农地和生态资金投入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Box 2-10 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
Box 2-11 上海市终结协议“拿地”时代
Box 2-12 土地价格由谁决定?
Box 3-1 农村宅基地长期闲置“空心村”名副其实
Box 3-2 警惕浪费土地的四种现象
Box 3-3 “十一五”规划建议多次提到农村发展问题
Box 3-4 新农村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Box 3-5 新农村需要“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Box 3-6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摘录
Box 3-7 节约利用农村土地
Box 3-8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替代性方案
Box 3-9 与其向农村多投,不如把人口从农村转出来
Box 3-10 农村土地应该流动起来
Box 3-11 租赁权可以解决宅基地转让难题
Box 3-12 综合手段解决宅基地闲置
Box 4-1 20世纪发现的超巨型铜矿床一览表(铜金属储量>500万t)
Box 4-2 20世纪发现的超巨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储量>500万t)
Box 4-3 湖南永兴县靠回收金属建立“中国银都”
Box 4-4 国外废石及尾矿中的有用组分回收研究
Box 4-5 国外对废铅和电池金属的处理状况
Box 4-6 日本对报废汽车的处理
Box 4-7 国外有关工业废气的利用
Box 4-8 国外有关工业废水的利用
Box 4-9 国外有关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Box 4-10 在矿产勘查、开采、选冶、加工利用领域科技进步的7个方面
Box 4-11 全球矿产勘查领域科技进步的一些实例
Box 4-12 信息技术使采矿业成本明显下降
Box 4-13 露天采矿技术在9个方面取得进展
Box 4-14 加拿大地下采矿技术实例
Box 4-15 几种有效的选冶技术实例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国土资源安全状况分析报告.2004-2005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