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之初本。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外资银行业的进入开始的。当时,它们的业务主要是从事对华贸易的外资洋行提供融资和汇兑服务,本地客户只限于规模较大的华资商行及少数殷商富户,与华人社会鲜有联系。20世纪初,香港转口贸易和商业蓬勃发展,华人行商对使用押汇和信用证、支票的需求急增。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批将西方银行先进经营方法与传统银号结合起来的华资银行应运而生。不过,踏入1950年代,香港银行业的业务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战前单纯的贸易融资逐渐向为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新兴的房地产业提供贷款,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战后香港经济的转型。
根据美国学者李德(Reed)的研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始于20世纪初叶。不过,一般公认,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1970年代后期。战后以来,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业繁荣,股市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解除外汇及黄金管制、“解冻”银行牌照、取消存款利息税等,使得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迈向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新时期。在此进程中,金融业形成门类齐全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而完善的监管制度。香港因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享誉全球。可以说,经过逾150年的发展,目前香港金融业已发展成为整体经济中最具战略价值的产业,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著名金融学家饶余庆教授认为:“香港之崛起为一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济的两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从转口港转变为一富裕的工业经济体)。”
诚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香港经济也因而面临新的结构转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正受到来自东京、新加坡、甚至上海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未来的时期,香港若能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以及内地与香港实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成功发展成为“中国的纽约”,其中包括中国企业的离岸上市中心和融资中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等,则将巩固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内地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了解香港金融业发展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正如饶余庆教授所指出:“本书范围上自开埠初期,下至亚洲金融风暴,涵盖面极广,香港金融业的大事均网罗其中,这些特色都是现在文献中所罕见的”;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香港金融150年来的沧桑,趣味盎然,诚为一雅俗共赏的作品”。
目录
前言第一章 香港早期的金融业1.外资银行的进入与汇丰银行的创办1.1.香港开埠初期的外资银行1.2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创办1.319世纪下半叶汇丰银行的发展1.4银行业发展的新高潮与中环银行区的形成2.华商经营的金融机构:从银号到西式银行2.1早期华商经营的旧式银号2.2恒生银号的创办与发展2.3早期华商创办的西式银行2.4东亚银行:“华南最稳健、实力最强的华资银行”2.51920~1930年代华资银行的挤提风潮3.早期保险业的发展3.1开埠初期的保险业:谏当与于仁3.219世纪后期至战前香港保险业的发展4.早期黄金市场:金银业贸易场4.1金银业贸易场的创办4.2金银业贸易场的业务与发展5.香港早期的货币制度5.1银本位制时期(1841~1935年)5.2早期的英镑汇兑本位制(1935~1941年)第二章 战后金融业的蜕变与转型1.战后金融业的繁荣与《银行业条例》制_}1.1战后香港金融业的复苏与发展1.2战后香港金融市场的异常繁荣1.31948年《银行业条例》2.1950~1960年代银行业的转型2.11950年代初香港银行业务转型原因2.21950~1960年代银行业发展的特点3.1960年代的银行危机3.1银行危机序幕:廖创兴银行挤提风潮3.21965年银行危机第一波:明德、广东信托倒闭3.31965年银行危机高潮:恒生银行控股权易手4.“利率协定”和《银行业条例》的修订4.1“利率协定”的签订4.2汤姆金斯报告和1964年《银行业条例》第三章 香港股票市场的崛起与改革1.香港股市沿革:从香港会到“四会时代”1.1香港早期的股票市场1.2战后香港股票市场的发展1.3香港股市的“四会时代”2.1970~1980年代初期香港股市的牛熊市2.11970年代初期股市狂潮及其后崩溃2.21980年代初期股市高潮及其后急跌3.四会合并:香港联合交易所成立与运作3.1四会合并的棘手问题:会籍之争3.2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成立与运作4.1987年10月股灾:“黑色星期一”4.11980年代中期的大牛市4.2香港股市的“黑色星期一”5.戴维森报告与香港证券市场改革5.1戴维森报告——《证券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5.2香港证券市场的改革5.3香港股市新一轮牛市的形成6.“中国的纽约”:红筹股、H股热潮6.1红筹股崛起香江6.2国有企业——H股进军香港第四章 金融业的多元化与国际化1.金融机构多元化:接受存款公司大量涌现1.1金融机构多元化:商人银行及财务公司崛起1.2“金融三级制”的形成和确立2.解除管制:汇市、金市的崛兴2.1香港外汇市场的发展2.2本地伦敦金市场的崛起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确立3.1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3.2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4.银行危机与1986年《银行业条例》4.1危机序幕:恒隆银行挤提风潮4.2危机高潮:海外信托银行被接管4.3危机冲击波:新鸿基、嘉华、永安、友联、康年易手4.41986年《银行业条例》5.1991年“国商事件”及其余波5.11991年“国商事件”始末5.2余波:银行挤提风潮与存款保险制度之争6.“怡和震荡”:从迁册海外到“上市豁免”6.1“怡和震荡”:迁册百慕大与结构重组6.2从“上市豁免”到撤离香港股市7.过渡时期银行业发展趋势与银行集团7.1过渡时期银行业发展趋势7.2香港主要的银行集团7.31980~1990年代保险业的发展8.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恒指期货与备兑认股证8.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8.2最重要金融衍生工具——恒生指数期货合约8.3另类金融衍生工具——备兑认股权证第五章 过渡时期货币金融制度改革1.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1.1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实施的背景1.2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方式1.3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的影响2.汇丰:淡出“准中央银行”角色2.1汇丰:香港的“准中央银行”2.2过渡时期汇丰淡出“准中央银行”的部署2.3“帝国还乡战”——汇丰兼并米特兰银行3.过渡时期香港金融制度的演变3.1过渡时期香港金融制度的改革3.2港府推行金融制度改革的原因3.3中国银行:1994年5月起参与发钞4.从外汇基金到金融管理局4.1外汇基金功能的演变4.2香港的“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局第六章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1.亚洲金融风暴对联系汇率的冲击1.1亚洲金融风暴冲击香港的背景1.2金融风暴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冲击1.3香港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衰退2.百富勤集团的清盘及其余波2.1金融猎鹰——百富勤集团的崛起2.2猎鹰折翼——百富勤集团的清盘2.3余波:连串证券公司倒闭3.1998年特区政府“救市行动”3.1特区政府的“救市行动”3.2特区政府成功捍卫联系汇率原因4.广信、粤海事件的震撼4.1广信集团破产案触发红筹信贷危机4.2粤海企业集团债权重组第七章 结束语1.香港金融业的特点及其地位2.金融风暴后银行业发展新动向3.金融全球化下金融市场发展新趋势4.前景展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香港金融业大事记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Century of Hong Ko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