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理、血液及其循环生理、呼吸、消化与吸收、体温及其调节、泌尿、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细胞膜的结构与转运机能
1.1生物膜
1.2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1.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1.4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
1.5细胞膜之间的连接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2.1生物的应激性与可兴奋细胞和组织的兴奋性
2.2引起兴奋的刺激
2.3刺激的要素
2.4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2.5生物电的发现
2.6神经干的损伤电位与动作电位
2.7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2.8兴奋的膜学说
2.9静息膜电位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2.10离子学说
2.11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
第三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3.1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2神经肌肉之间突触传递的机制
3.3骨骼肌的结构与肌原纤维的亚显微结构
3.4肌肉收缩的分子基础与肌丝滑行学说
3.5兴奋收缩耦联
3.6肌肉的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3.7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3.8肌肉的杠杆活动
3.9肌肉的能量代谢
3.10平滑肌的结构与机能特点
3.11昆虫的原纤维肌
第四章 消化与吸收
4.1食物的消化与消化管的结构
4.2消化管的运动及其调节
4.3消化液的分泌
4.4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4.5小肠的吸收机能
4.6肝脏的机能
第五章 血液的机能
5.1体液与血液
5.2血液的运载与联系作用
5.3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5.4血液的防御作用
5.5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
5.6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第六章 血液循环
6.1血液循环与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历史意义
6.2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
6.3心动周期的力学变化
6.4心输出量及其调节
6.5血流动力学
6.6血管系统各部分的特性与压力梯度
6.7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6.8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与化学调节
第七章 呼吸
7.1内呼吸与外呼吸
7.2人的呼吸器官与通气
7.3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
7.4呼吸的神经调节与化学调节
7.5脊椎动物呼吸器官与机能的演变
7.6昆虫的呼吸
7.7呼吸-血液循环的适应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8.1能量代谢
8.2新陈代谢率
8.3体温调节
8.4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体温调节
第九章 渗透调节与排泄
9.1渗透调节的意义
9.2渗透调节器官
9.3脊椎动物肾的结构与机能
9.4脊椎动物的其他渗透调节器官
9.5含氮废物的排泄
第十章 内分泌——激素调节
10.1内分泌腺与激素
10.2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10.3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10.4激素作用的机制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与感觉器官
11.1神经系统机能概述
11.2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11.3化学感受性
11.4机械感受性
11.5哺乳动物的声音感受器与听觉
11.6哺乳动物的光感受器与视觉
11.7其它的感受机能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12.1神经元
12.2神经突触
12.3突触电位
12.4神经系统的进化
12.5反射
12.6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
12.7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的影响
12.8大脑两半球的躯体运动机能
12.9神经系统的内脏机能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13.1概述
13.2大脑皮层的机能
13.3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13.4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13.5睡眠与觉醒
var cpro_id = 'u317582';
第一章 细胞膜的结构与转运机能
1.1生物膜
1.2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1.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1.4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
1.5细胞膜之间的连接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2.1生物的应激性与可兴奋细胞和组织的兴奋性
2.2引起兴奋的刺激
2.3刺激的要素
2.4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2.5生物电的发现
2.6神经干的损伤电位与动作电位
2.7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2.8兴奋的膜学说
2.9静息膜电位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2.10离子学说
2.11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
第三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3.1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2神经肌肉之间突触传递的机制
3.3骨骼肌的结构与肌原纤维的亚显微结构
3.4肌肉收缩的分子基础与肌丝滑行学说
3.5兴奋收缩耦联
3.6肌肉的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3.7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3.8肌肉的杠杆活动
3.9肌肉的能量代谢
3.10平滑肌的结构与机能特点
3.11昆虫的原纤维肌
第四章 消化与吸收
4.1食物的消化与消化管的结构
4.2消化管的运动及其调节
4.3消化液的分泌
4.4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4.5小肠的吸收机能
4.6肝脏的机能
第五章 血液的机能
5.1体液与血液
5.2血液的运载与联系作用
5.3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5.4血液的防御作用
5.5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
5.6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第六章 血液循环
6.1血液循环与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历史意义
6.2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
6.3心动周期的力学变化
6.4心输出量及其调节
6.5血流动力学
6.6血管系统各部分的特性与压力梯度
6.7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6.8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与化学调节
第七章 呼吸
7.1内呼吸与外呼吸
7.2人的呼吸器官与通气
7.3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
7.4呼吸的神经调节与化学调节
7.5脊椎动物呼吸器官与机能的演变
7.6昆虫的呼吸
7.7呼吸-血液循环的适应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8.1能量代谢
8.2新陈代谢率
8.3体温调节
8.4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体温调节
第九章 渗透调节与排泄
9.1渗透调节的意义
9.2渗透调节器官
9.3脊椎动物肾的结构与机能
9.4脊椎动物的其他渗透调节器官
9.5含氮废物的排泄
第十章 内分泌——激素调节
10.1内分泌腺与激素
10.2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10.3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10.4激素作用的机制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与感觉器官
11.1神经系统机能概述
11.2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11.3化学感受性
11.4机械感受性
11.5哺乳动物的声音感受器与听觉
11.6哺乳动物的光感受器与视觉
11.7其它的感受机能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12.1神经元
12.2神经突触
12.3突触电位
12.4神经系统的进化
12.5反射
12.6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
12.7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的影响
12.8大脑两半球的躯体运动机能
12.9神经系统的内脏机能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13.1概述
13.2大脑皮层的机能
13.3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13.4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13.5睡眠与觉醒
var cpro_id = 'u317582';
动物生理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