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牛?也许你还要一愣。好久没有想起这种憨厚老实的动物了吧!那就请看看、读读本书这套绝美的原创剪纸图画书《听妈妈讲牛的故事》的图画书吧! 我的目光游走于这形象生动、润色丰厚的画面中,有一种回归童年的欢欣,因而我愿意把这套剪纸丛书推荐给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这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需要。 ——金波 一本图画书就是一座座小小的美术馆。现在本书这套图画书出来了,一套四本全是剪纸作品,而且一本一个风格。这真是一种惊喜!原来,我们早就有了一座小小的剪纸美术馆,而且这个小美术馆里还有四个分馆。 ——彭懿 只有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如牵牛花这般平凡,但是天天花开花落,陪伴你每一天普通生活的事物、文化,才是你赖以生存的根源。 —— 艾斯苔尔 小时候,我总梦想着,能去看看外婆的家乡,那里有:温暖的炕头,彩色的窗花,神奇的故事,还有外婆讲故事的声音,那浓浓的山东口音……这套剪纸图画书,让我离那个梦,仿佛又近了一步。美丽的剪纸,传统的主题,中国的味道:这是给中国妈妈和中国孩子的*好礼物。 ——小书房站长漪然 美丽的剪纸,传统的主题,中国的味道;这是给中国妈妈和中国孩子的*好礼物。 全套导读 中国的 传统的 美好的 妈妈们,欢迎你们进入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世界。你们即将读到的,是本书这套书的导读。通过这个小册子,我们希望为妈妈们提供足够多的原始素材,这不仅仅为了使亲子阅读的过程更加顺利和充满乐趣,也希望这些素材可以激发妈妈和孩子对图画书、特别是中国图画书更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即将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的、奇妙又美好的世界。 一 中国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原创图画书 原创画家的焦虑 几乎所有的原创图画书作家都发现,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在井喷着的图画书热潮之中,正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作为作者,他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原创的图画书不如引进的经典图画书好卖;同样地,作为作者,他们大概也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原创图画书,似乎比国外的经典作品,还是要差上那么一点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努力。以我的邻居和朋友,熊磊熊亮兄弟为例,他们可算是国内现在*为活跃的原创图画书作家,对这种现状的体味尤其强烈,心情也是特别的焦虑。他们推动原创上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从组建工作室到争取在国外获奖,从发掘传统到进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发展一流国画艺术家创作图画书到培养年轻学生从事图画书行业,这些事情他们都做了,但是看上去,这些努力的成果,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到来。 等待是可以理解的。欧美的图画书发展了100年,日本则发展了50年,他们的成就是经历了时间的积累的。而我们,从“图画书”这个词儿广为人知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确实还需要发展的时间。 故事妈妈也着急 但是妈妈们不能等了。事实上,和作家与画家们的焦虑同时,更大的焦虑来自那些给孩子读图画书的妈妈们,特别是那些亲子阅读已经开始了较长时间,进行得卓有成效的家庭。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在给孩子读着苏斯博士的英文认知绘本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会问,有没有一本书,可以这么有趣地讲汉字呀?这个时候,大力倡导亲子阅读的妈妈,不免有些黯然了——我们没有这样的书。再有,在给孩子读《三只小猪》、《花婆婆》这样有着浓郁欧洲风情的书时,妈妈们也难免会想,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那些成语故事没有被编写成图画书呢?而在读了《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之后,妈妈们在深深感动之余,肯定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同样震撼人心的时刻啊,为什么没有一本图画书把这些都表达出来?要知道,我们自己小时候,读的可不仅仅是《世界五千年》,在我们心里*可珍爱的,还是《上下五千年》,是林汉达老先生讲出来的那些精彩历史故事呀。 书读得越多,妈妈们就越焦虑。她们焦虑的,不仅仅是孩子长大之后对中国语文的掌握可能会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妈妈们害怕孩子们在小时候没有接触到足够丰富和有趣的中国元素,由此可能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一种陌生感。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焦虑,这些年,像“亲近母语”这样的活动,像儿童读经这样的运动,才会在一些妈妈们中间大为流行吧。但说实在的,那些东西虽然好,却未必符合孩子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对他们来说,符合孩子需求的中国图画书,无疑是*有用的。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进入手头这套书了。本书是从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里找回来的一件珍宝,在网上几个著名的亲子阅读论坛,它让妈妈们产生如获至宝的冲动,更让熊磊熊亮这样的艺术家,为自己早就有了同伴和先行者,而感到安慰和力量。 二 传统的 网上妈妈们传阅的秘密宝库 让我先来讲故事吧。本书是一套在12年前就已经创作完成的书,却从来没有能够出版,它的原稿能够保存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更为奇异的则是,在这本书出版之前,甚至在看到这本书里的任何一幅画之前,所有听说居然有这么一本书的人,**个反应都是——欣喜若狂。因为在这之前,她们读过相同的两位作者,于平和任凭合作的另外一套书,《鼠年的礼物》。 网上:发掘原创图画书的热潮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已经说过,在亲子阅读已经进行得卓有成效的家庭,对原创图画书的渴求已经成为一种焦虑,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向之一,既然现在买不到优秀的原创图画书,妈妈们自然而然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早已绝版的原创作品。毕竟,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大概都曾经惊讶于《小蝌蚪找妈妈》那梦幻般美丽的画面。 于是,从一群网上*知名的妈妈和发烧友们开始,一个潮流产生了:人们以发掘过往的原创图画书为己任,每次找到一本好作品,都会在网上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以好孩子网亲子阅读版版主两小千金妈妈和寻梦园、小书房世界儿童文学网两位站长艾斯苔尔和漪然、蓝袋鼠育儿网版主肯肯为代表,一大批这样的书被大家找出来了。而网络,则成了传播这些神秘喜悦的**渠道,网上的妈妈们也因此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欢乐而满足的时刻。 有了一些喜人的成果 我在这里且随便记录下其中的部分成果吧(在未来的时代,这会成为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和兴起的*美好记忆):首先是篇幅达到80册之巨的《幼学启蒙丛书》,这套书虽然没有对传统文化一网打尽,但在诗词、成语、神话、民间故事等几乎传统文化的所有方面都撷取了一些**秀的篇章,同时网罗了80、90年代国内***的一批儿童画家,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一个高峰,即使在美国,这套书当时也拿下了大奖;第二个应该提到的是蔡皋老师的系列作品,她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日本已经进入了小学课本,而她创意策划的《登登在哪里》以*令人惊异的大手笔给了孩子一个关于祖国和城市的*直接印象,是真正的大师之作;*后,第三套不得不提及的书,就是于平和任凭的《鼠年的礼物》。 说几句关于《鼠年的礼物》 《鼠年的礼物》出版于12年前,那时候,两位作者虽然还没有拿到后来在世界各地得到的各种奖项,却也已经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至于这套《鼠年的礼物》,则是来自这样一个朴素的创意:用**中国传统特色的剪纸艺术手法,给孩子们讲**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是四本童谣书,讲述4个与老鼠相关的民间故事,比如我们*熟悉的《老鼠嫁女》。捧起那套小书,故事是亲切的,歌谣是好玩的,而剪纸构成的画面,则在一下子整个占据了我们的眼帘,美丽而灵动的画面,传达出的是传统中国*深沉的意蕴和美感。所有的妈妈在**时间的反应都是,这正是我们要讲给孩子听的书。所以,当她们得知还有一套尘封中的本书存在于世间,才会发出不自禁的狂喜。 三 美好的 用*美的画面浸润孩子的心 读前是要下点功夫的 本书由和牛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构成,不过在阅读之前,如果我是妈妈的话,我更愿意先和孩子就“牛”这个话题聊聊天,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当中,“牛”是**重要的一种家畜,在古时候,偷盗耕牛更是和杀人一样严重的罪行。当然,这些事儿不着急给孩子讲,但是让孩子先想想和“牛”有关的词语,还是可以的。比如北京人,如果要夸奖一件东西时,冒出来的**句赞美,肯定是“真牛!”问问孩子,知道为什么“牛”能这么“牛”,一个字就能代表着“美好”的意思吗,不知道?那就看书吧。 4本书都是歌谣体,都是可以唱出来的悠扬文字,内容上么,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歌谣。有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的故事我们还有点儿陌生,比如传说中尝百草的神农炎帝,他居然是牛头人身的样子呀,要是这么说的话,我们这些叫做炎黄子孙的中国人,祖宗上还跟牛有点儿沾边呢,难怪“牛”这个字,会得到我们那么多的尊重呢。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别看这只是薄薄的4本书,但真要好好把它读完,可还是需要下一点功夫的,因为书里面隐藏着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和孩子共读之前,妈妈*好稍稍做一点点功课,把书里面可能涉及到的故事、传说、传统风俗,都先了解一下,一方面是免得到时候孩子突然问起了什么问题,一下子答不上来,而更重要的则是,把画面中隐藏的故事翻出来,激励孩子对中国传说的好奇心。 试读《神农炎帝》**页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我们读《神农炎帝》这本书,开头**页就是,“先有盘古开了天,后有女娲造了人,又有炎帝大神仙,造福人类到人间”。区区28个字,里面得有多少故事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炎帝造福人类,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神话里面*重要的三位大神。结合着画面读这四句话,左边那个握着一把斧子的,就是开天辟地的英雄——巨人盘古,那把大斧头,其实是他用自己的一颗牙齿变出来的。就是用这把斧头,他把天和地分开,一直干了一万八千年,*后他累了,变成了大地上的山脉、江河、雨露……看见他脑袋旁边那两个圆了吗?那是盘古死后的两只眼睛变出来的,左边那个银色的,是月亮,里面住着一只蟾蜍,右边那个,是太阳,住在里面的,是金乌,也就是三足的乌鸦——啊,这又是另外两个故事了。 再看画面右边吧,那是个人头蛇身的女子,这就是传说中的女娲了。她的故事,*著名的有两个,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画面上女娲正挥舞着一根藤条,那是她正在造人呢,藤条在土里面一搅动,甩出来的泥浆在大地上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小人,据说,人类就是这么造出来的。现在,该轮到画面正中间的这位牛头大神了,不用说,孩子们肯定可以猜到,这就是歌谣里面唱着的那位“炎帝大神仙”,为什么这位造福人类的大神长着个牛头呢?翻开下一页,答案就会出来。 有兴趣就会反复阅读 看到这里,不知道妈妈们会不会有一点担心,担心画面上的故事太多,自己一不小心就给错过了,又或者,担心要讲的故事太多,孩子会不会觉得厌倦,阅读的流畅性会不会被打断。这些担心当然都是有道理的,但却并非不可解决。比如画面上隐藏着的故事,我们的导读手册会尽量作出提示,妈妈们根据这些提示去查资料或者上网搜索一下,肯定就会查到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了,到时候你想怎么给孩子讲都行了。至于说到信息量太大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本书这样的书,本来就不是要一下子读完或者只读一遍就拉倒的,它需要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重温,每次重温,都会发现新鲜的故事,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体验呀?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次把所有的故事都讲出来,更不用强求孩子记住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而且,即使我们错过了几个故事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孩子对书的兴趣,今天我们忘记说的,明天他自己都能找到。 分册导读 **册 《春牛迎春》(《打春牛》) 春天的歌 这是一支关于春天的歌,充满了春天的喜悦之情,而这支歌里面讲的故事么,则是我们国家,关于春天的一些古老民俗。虽然画里面画的那些事情,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不过看着这些画面,我们还是很容易感受到人们打心眼里发出的,对春天的喜悦。 春天为什么美好呢?对孩子们来说,整个冬天那么寒冷,呆在家里都不敢动弹,春天来了,春暖花开,又可以出去玩儿,看着花草发芽,听着小鸟歌唱,伴着蝴蝶起舞,当然是件美好的事儿。而对于大人们来说么,那春天就更不得了了,特别是在农村更是如此,因为春天是播种的时候,春天美好,粮食种得好,一年的收成也就好了。所以呀,在立春这一天,大家都要出来“迎春”,把春天接回家,把好运接回家,把快乐接回家。 一页页地读 什么是“春牛”? 现在让我们一页一页来读书吧。先看标题,“春牛迎春”,什么叫春牛?是春天的牛吗?当然不是。我不知道孩子看到这个题目的是不是会问“春牛”的意思,不过作为妈妈,还是别忘了告诉他们,“春牛”并不是真的牛,而是立春节气那一天,人们用土塑成的小泥牛,小泥牛的肚子是空空的,方便大家往里塞东西,至于塞什么,我们读下去就知道。反正这里要记住的就是,“春牛”是用泥做的,古时候,艺人们把“春牛”做好之后,还要一家一家送到农民家里去呢,这个呀,就叫做 “送春”,而每家人家把“春牛”接回家里,就是“迎春”啦。 **页 翻开书,**页讲的就是这回事儿,你看那“春牛”,身上还戴着花绣球儿,可漂亮得紧呢。迎来了“春牛”之后该怎么办呢? 第二页 翻到第二页,“春牛肚里装五谷,仔细装满不马虎”,原来要填在牛肚子里面的,是“五谷”,“五谷”是什么?这个我们不着急知道,只要知道,“五谷”是五种不同的粮食就行了,用粮食把春牛填得满满的,为的是象征“五谷丰登”的幸福感。这个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会忙活起来,忙着给春牛肚子里面装粮食,你可别小看这活儿,在古时候,这既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时刻,想想看,全家人围着一头泥巴做的牛,往它的肚子里面填粮食,你难道就不想玩玩么? 别着急,填五谷只是**步,更好玩的,还在后面。 第三页 翻开第三页,出来了一个地方官员,还出来了一个“芒神”,这个“芒神”可是要人来装扮的哟。 说到这里,我们要稍稍把话题扯开一下,好好的和“春牛”玩儿,为什么会跑出一个地方官员来嘛?怪扫兴的。这个这个,咱们说的不是古代的事儿么,现在当然不时兴这个啦。想想看,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没有动画片,没有工厂,没有高楼,没有汽车,整个世界上*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种粮食,而地方官员呢,没了工厂高楼汽车给他管,也就只能管点儿种粮食的事儿了。所以呀,“迎春”的时候,他一定要出席,而且还要负责把“芒神”请出来。 这个“芒神”是谁呀?悄悄告诉你,他都已经三千岁了(3000年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向芒神祈祷了),大名叫做“句芒”,是主管农事,也就是种粮食的春神,春天他高兴了,风调雨顺,到秋天的时候,农民才能有好收成。所以立春这一天,农民可是得恭恭敬敬把这位老神仙给请过来。怎么个恭敬法?咳,就是请个壮小伙子,有劲的,穿上一身神仙的礼服,然后戴上个“芒神”的面具,*后手里拿着条鞭子,就上来了……哎哟,你别问我这是不是真恭敬了,立春过节,大家不是都还得玩儿的嘛。接着说“芒神”吧! 第四、五页 继续翻到第四页和第五页,这是整个“迎春”仪式上*重要的活动,也是*来劲的地方,“芒神”用自己手里的五彩鞭子,使劲鞭打“春牛”,一鞭一鞭,直到把“春牛”打碎,里面装满的五谷都流出来为止。据说,这样以来,今年的收成就有保障了,不过其实你也知道,“春牛”肚子里的“五谷”,本来就是大家一起装进去的嘛。所以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游戏,跟我们玩过家家差不多。玩过家家时*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你要装得像,不能把真相给揭穿了,所以我们继续玩儿这个好大的过家家游戏吧,就不揭穿“芒神”是假扮的、“五谷”是早就装好了的啦。 读到这里,我又要打岔了。这个,你看吧,那么漂亮一个“春牛”,楞是让鞭子给打碎了,实在是觉得有点可惜,而且,即使是泥巴做的牛,那也是牛呀,把它打碎,不觉得太残忍了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在广场上打碎的呀,是地方官员准备的一个大“春牛”,手艺人给我们家里送来的那个小“春牛”,我们还不舍得打碎,要留着跟它一起玩儿呢。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把“春牛”打碎呢?那是为了提醒休息了一个冬天的耕牛,又该准备劳动了嘛。我猜是因为农民们都太爱自己家里的牛了,舍不得打它们,所以就请这个大泥巴牛给代替啦。春牛春牛,你可不要生气哟! 好了,继续看书吧,“迎春”仪式还没有结束呢。 第六页 翻到下一页,“流出五谷带回家,放到粮仓*底下”,古时候的人们相信,这样一来,家里的粮仓在年底的时候,就能满满的了。这时候你可别笑他们傻,好像自己在骗自己一样。没错,这一切看上去就是个游戏,可是在游戏里面,其实还有农民们没有说出来的愿望,“希望风调雨顺,希望粮仓饱满,希望生活幸福平安”。其实一年之中怎么可能没有风雨,粮食又怎么可能年年丰收,可是农民们还是每年都要举行这个仪式,因为他们觉得,日子过得再不好,美好的希望也是不能放弃的。这一点,你有没有想到过呢? 哎呀,又扯远了,继续看书吧。 第七、八页 “迎春”仪式已经快到尾声了,下面的时间,就纯粹是大家高高兴兴做游戏了。家家户户都贴上画着“芒神”和“春牛”的《春牛图》,而且还有艺人装扮的春官、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呢。知道这叫什么吗?在古时候呀,人们把这叫做“报春”,在有的地方,“报春”是在立春之前一天举行的,而且因为立春这一天要鞭打春牛,人们也把这一天叫做“打春”。 第九、十页 好了,书就要读完了,我们来到了*后两页。老实说,整本书里面,我*喜欢的就是这两页了,虽然没有故事,但是有春天的气息。“牧童骑上大春牛,要去田野走一走,先去山上采朵花,再去河边看垂柳”,“春牛耕地田里走,梅花长在背上头,春牛抬头看花朵,农夫扬鞭催春牛”。哎,这真是在画里面才能看到的美好景色,我自己,都忍不住想和牧童一起骑着春牛去田野看看了。如果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春天,我想,你也会忍不住想出去看看的吧? 《春字歌》 在这篇导读的*后,再送你一首《春字歌》吧,“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怎么样,在歌声里,有没有感觉到春天的美好气息? 第二册 《老牛做媒》(《牛郎织女》) 我们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我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给我讲了很多很多故事,《牛郎织女》便是其中之一。要说这故事本身,**次听的时候可能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只是后来在《民间文学》杂志里,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书里,甚至在小学课堂上,一次一次遇到,慢慢地,也就熟悉了,长大之后,更是知道“牛郎织女” 是我们国家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甚至我们的民族性格,在这个故事里都能找到很多影子呢。不过说起来,这些话题未免就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回到《老牛做媒》这个剪纸版的牛郎织女故事来吧。 **页 “有个牛娃叫牛郎,从小没了爹和娘,只有老牛来相伴,相依为命住山上”,短短28个字,把牛郎的身世给说清楚了,却并不给人很凄苦的感觉。我猜作者是有意舍弃了民间传说中牛郎被兄嫂虐待,被强分家产等等情节,那些内容有些太悲惨了,不大适合孩子,更容易引起苦大仇深的感慨(我小时候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对牛郎的兄嫂很仇视),没有必要。而且结合剪纸画面来看的画,我们就可以注意到,高高的山,青青的草,红红的太阳,其实是个充满喜悦色彩的境界。就连太阳身边的两朵云,也都像是两团笑脸,就连山上那两棵大树的造型,看上去也给人乐呵呵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牛郎和老牛轻快地走在山上,实在是很自得的。我们仔细看这一人一牛的动态,就会觉得,他们的生活虽然可能穷苦,却充满了阳光。 第二页 “有天晚上刚躺下,老牛开口说了话。牛说天上有七仙,明日下凡到人间”。读到这一页的时候,孩子难免有一个问题,老牛怎么会开口说话呢?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怎么知道明天会有七仙下凡到人间?其实这只是**个疑问,下面的画面中,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先读完故事,*后再来说问题。看这一页的画面,月亮(我们已经说过,里面有个蟾蜍,那就是月亮)高挂,柳丝轻扬,牛郎躺在树底,老牛卧在草丛上,实在是个温馨得不得了的画面。这样温馨的景致,谈论牛郎的终身大事,好像是很有气氛的哟……在这里*好是仔细去欣赏一下牛、人、树那曲折有致的线条,艺术家在这里花了很大的功夫,简直让人难以想像,这么美的画面,剪纸到底是怎么剪出来的呢? 第三页 继续读下去,下一页更美了。“次日早晨天刚亮,老牛大声喊牛郎,牛说仙女已下凡,快去河边看一看”,情节的推进在这里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太阳出来了(那个里面画着个三足乌鸦——金乌的圆),整个画面的色调也从绿变成了红,连柳丝的飞舞都显得更为有活力。这一页和上面一页,画面左右对称,色调形成强烈对比,我们读的时候,整个心情也跟着飞扬起来了。既然心情已经开始飞扬了,就不要停下来。 第四、五页 第四页,七位仙女在水中出现了,山还是那山,树还是那树,牛郎和老牛还像以前一样,但是因为有了一潭溪水,有了水中那蹁跹舞蹈着的七位仙女,整个画面都灵动起来了。而且,可别小看了水里面那两条小鱼,它们的存在,让整个画面都亮了起来,可以说,两条小鱼,就是这幅画面的眼睛呢。 第六页 继续读,下面两页就到了故事里——*让人难为情的地方了。老牛要牛郎仔细端详七位仙女,挑出*喜欢的,然后把她的衣服藏起来,结果,牛郎挑中了七仙女,把她的衣服给藏了起来。 如果我是孩子的话,读到这里,我差不多要抗议了,牛郎偷看七位仙女洗澡,已经够不害臊的了,还偷人家的衣服,简直太过分了。嗯,还是那句话,别急别急,我们先看完故事,一切呆会儿都有答案。顺便说一句,第6页*底下那两排小蝌蚪,让牛郎偷衣服的场面灵动了起来,甚至,小蝌蚪甚至都在为牛郎感到害羞呢。 第六七八九页 下面的故事就简单了。七仙女找不到衣服,只能眼睁睁看着六位姐姐飞上了天,而她自己,只能躲在河里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老牛和牛郎出来了,牛郎把衣服还给仙女,老牛则做起了媒人:“我们家牛郎可是个好小伙子呀,你们俩在一起,是*幸福美满的一对啦!”好了,故事结束了,仙女羞答答答应了婚事,然后和牛郎一起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老牛成就了牛郎织女的好姻缘,也觉得心满意足。 这个故事和传说有点不太一样,而且似乎和前面一样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比如仙女没有衣服为什么不能上天,比如仙女答应婚事显得有点突兀,不过这一切,显然都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我们还是先看画面,然后一点一点慢慢讲。 仙女没了衣服上不了天,老牛出来做媒那一段,我们看到仙女害羞地躲到山后面,只留下了一缕头发,不过画面的整个情绪,却是喜悦的,牛郎和老牛的表情就不用说了,如果你仔细看,会看到连山上的小花都盛开了,连溪水里的小鱼,都吐出了一朵美丽的花儿呢。至于*后两页,牛郎织女结婚入洞房,那画面就更丰满了:红彤彤的幸福颜色充满整个画面,让人感觉这个故事真是又温馨,又美好。 试着把故事讲完整 故事很美,画面很美,但牛郎织女的故事本身,却并不像《老牛做媒》那样简单。书里面,作者有意把所有和苦难有关的情节都去掉,然后用轻盈美丽的画面来表现故事里那些美好的部分,但在几个*关键的地方,还是留下了一些小小的暗记,那是留给孩子提问的空间,也是让妈妈把整个故事讲完整的契机。 梳理一下这些小小的关节吧。故事里面没有讲,牛郎家里有一头神牛,它怎么知道仙女下凡的事情呢?看上去很可爱的牛郎为什么会偷仙女的衣服呢?仙女为什么又会同意嫁给一个“小偷”呢?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牛郎织女故事的真相也就编织了出来: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两颗星星,一个叫做牵牛星,一个叫做织女星,天上的两颗星星其实就是两位神仙,他们相爱了,却因为爱情违反了神仙的法则被强行拆开,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于是牵牛星下凡变成了牛郎,一个贫穷的放牛娃,他的同伴老牛,则是他在天上的好朋友金牛星。但是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金牛星也决心帮助牛郎,所以它才会开口说话,而牛郎也会一眼就爱上织女,甚至不惜去偷她的衣服,而织女呢,她当然认出了牵牛星,要不然怎么会羞答答答应婚事呢。本来他们的生活很美满,可还是那句话,神仙的爱情注定要被拆开,他们再次被分开了。这一次,他们再次成为两颗星星,中间却隔着一条银河,只有到七月初七那天,才能在鹊桥上见一次…… 第三册 神农炎帝 和“牛郎织女”一样,“神农炎帝”的也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们中国人又叫做“炎黄子孙”,其中的“炎”就是指炎帝。关于炎帝的传说非常非常多,而且在绝大部分传说里,炎帝和教人类耕作与医药的神农氏是同一个人。《神农炎帝》这本书,就是按照这类传说来表现的 **页 打开书**页,从盘古和女娲讲起,一下子就定下调子,“炎帝”呀,他是个神仙,而且是来人间造福人类的。下面整本书,都是讲炎帝造福人类的故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慢慢讲。当然,就像我们在前面说的那样,在这个地方,妈妈也完全可以先停下来,给孩子讲讲盘古和女娲的故事,讲完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日月的壮举,讲完了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故事,再回到神农炎帝身上,孩子们或许会对这个陌生的神仙有点儿期待的:得做出什么事情,才能和开天地、造人类相提并论呀!而且如果我们翻到第二页的话,哇,整页就是神农炎帝的一个大特写:牛的脑袋、人的身体,一脸庄重的深情。全套书4本,这是惟一的一个人物特写镜头,神农炎帝在作者心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页 好,进入故事吧。其实在第二页的特写画面上就已经提到了,关于炎帝造福人类的**件事情是,他发现了五谷。 五谷是什么?如果我们还记得的话,那是在“打春牛”的故事里,填在“春牛”肚子里的东西呀。五谷一说是指稻、黍(黄米)、稷(小米)、麦、菽(即大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指麻(指大麻)、黍、稷、麦、菽。总的来说,只要记住:不管吃的是米还是面,它都是五谷的一种,也都是炎帝*先发现的,这就行了。 第三、四页 继续读下去,三四两页,讲的是炎帝和神鸟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长,于平和任凭的剪纸画面已经把故事的所有细节都表现出来了,不过要读明白这些细节,还是得把故事听一遍。 画面里那只从天上飞下来的神鸟,全身都是红色,据说它原本是王母娘娘特别珍爱的一种珍禽。不过因为炎帝的缘故,它偷偷从天上飞了下来,还带来了一株九穗的禾苗。你可别小看了这棵九穗禾苗,传说它就是所有粮食的祖先呢,而且据说神鸟把它带下来的时候,九穗禾苗长出来的粮食,人吃了甚至可以长生不老呢。有了这件宝物,炎帝可就来劲了,他教会人们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九穗禾苗结出的不同种子,从此人类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可惜,这么好的一件事情,天上的玉帝知道了却偏偏很不高兴,于是他就收回了五谷的神奇法力,让人们吃了没多久,就又会觉得饿,而且再也不能长生不老。至于那只神鸟,玉帝更处罚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于是神鸟就在人间住了下来,每年春天,还四处提醒人们“布谷、布谷”,告诉人们该去种地了。所以呀,人们就叫它做“布谷鸟”。 第六页及后面的故事 传说讲完了,炎帝也忙活得差不多了。他教会了大家种植五谷,看看第6页,男男女女都高兴坏了。可惜,炎帝大神仙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他发现光有五谷还不够,人们还很容易生病,要让人类过得更幸福,得找到能治病的药草才行。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人们大概都已经很熟悉了。据说为了找到治病的药草,神农炎帝走了很多地方,后来在一个叫做“百谷山”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的各种各样野草特别多,炎帝一种一种亲口尝一遍,发现好吃的,就放在自己身体左边的袋子里,发现不好吃但是能治病的,就放在右边的袋子里,剩下的那些,就是有毒的了,他就提醒大家千万别去碰。据说,又一次神农炎帝一天就尝了70种不同的毒草,不过他是神仙,普通的毒草吃了再多也没事。可惜有一天,他尝到了一种特别特别毒的“断肠草”,终于中毒身亡了。而他留下的关于药草的记录,千百年来则给无数人治好了病。 *后一页 翻到*后一页吧。我们看到,在太阳和月亮的掩映之下,牛头人身的神农炎帝,已经飞到了天上。有人说,他已经死了,有人说,他是神仙,不会死的。不过不管怎么样,作为炎黄子孙,神农炎帝为人类做的事情,大家是不会忘记的。直到今天,在湖南省炎陵县,还有一座炎帝陵墓呢,据说炎帝去世的时候就埋葬在那附近,而且人们到这里来纪念炎帝,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第四册 牛娃放牛 本书全套4册,《牛娃放牛》这一本,是其中*为特殊的。从文字内容看,其他3本都是对传说故事的改编或再现,而这一本则完全由新创作的童谣构成,虽然看上去好像缺乏了故事情节,但是琅琅上口的歌谣加上欢快到底的情绪,我倒觉得这一本有可能是*吸引孩子的。而且从画面来看,这一册带来的喜悦大概也是**的:没有了故事情节的局限,于平和任凭可以更加挥洒自如地发挥想象力,于是这一册的剪纸画面,也就显得特别地异彩纷呈。 我们结合书来说。 **页 “有个放牛娃,头上戴朵花,坐在牛背上,嘴喊驾驾驾”,**页就情绪十足,虽然我们不大可能真的放过牛,虽然我们不一定喜欢头上戴花,但是“坐在牛背上,嘴喊驾驾驾”大概是所有男孩子小时候都玩儿过的游戏吧?虽然我们骑的可能不是牛,而是小车,或者玩具马,或者是爸爸装扮的大马……看着这一页的画面我们就可以知道,骑车骑玩具虽然也不错,但是跟骑牛比起来,滋味可就差得多啦。你仔细看看放牛娃那高兴的神情,连牛都跟着他乐了,嘴里叼着多花儿笑个不停呢。 第二页 “有个放牛娃,手拿大荷花,与牛捉迷藏,躲到荷叶下”,荷花、荷叶、莲蓬,光溜溜潜在水底的放牛娃、懒洋洋躺在岸边的老牛,读着这样诗般美丽的画面,我想连妈妈们大概都会觉得心痒痒的,想走到乡下去看看了吧? 第三页 当然了,放牛娃不是男孩的专利,女孩子一样可以玩儿。“有个放牛娃,采到一支花,牛也着了迷,趴下不走啦”,第三页的放牛娃变成了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连牛的表情也跟着恬静了起来。 第四页 《牛娃放牛》,实在就是一组田园诗,书里面的田园情趣和童心童趣,满满地简直要溢出来。这边我们刚刚感受着放牛女娃娃的安宁,那边放牛小子就开始不老实了, “有个放牛娃,牵牛到树下,把牛系树上,他把树来爬”。喂,小心,别爬太高啦。所有爬过树的孩子都知道,爬上树不算本事,真正难的,是怎么下来…… 第五页 继续我们的田园诗吧。“有个放牛娃,骑牛要回家,突然乌云来,大雨哗哗下”。嗯,这是夏日午后的阵雨嘛,我们都赶上过,不怕不怕,骑在牛背上,淋一小会儿雨,那才叫凉快呢!呆会儿太阳一出来,又接着玩儿了。 第六页 “有个放牛娃,放牛到山下,牛去吃青草,他却睡着啦”,嗯,虽然放牛的不是同一个娃娃,不过看上去,也都是午后那一小会儿,玩累了的放牛娃在草地上睡一觉,可真美啊。 第七八九页 一觉睡起,夕阳也快西下了。不过放牛娃,还得再玩会儿,“有个放牛娃,爱看牛打架,一看牛打架,他就笑哈哈”“有个放牛娃,你猜他干啥,来到河边上,下河捉青蛙”。这么忽忽悠悠又玩了半天,终于要回家吃饭啦。“有个放牛娃,笛子手中拿,唱支夕阳曲,牧归要回家。” 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是这一册《牛娃放牛》,基本上是按照时间线索走下来,放牛娃一天的生活和嬉戏。整本书的情绪,也从一开始“驾驾驾”的劲头十足到*后的牧归回家,动静有致,让我们的眼球,跟着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直到*后完全松弛下来,简直就像真的去农村走了一遭一样。 好多好多的细节等你发现 和文字一样,这*后一册的画面,同样值得推敲。一页一页细细看下来,我们会发现放牛娃并非只有一个,牛也并非只有一头,而在每一页不同画面上点亮我们眼睛的东西,也各自不同,比如荷叶、比如蝌蚪、比如小鱼,这些歌谣中没有唱出来的东西,让画面更有神韵,也让我们的阅读,更富有诗意。至于每一页的色彩变化,则正好和每一页歌谣中的情绪相对应,读着、看着,我们自己,似乎就也要融入画面中去了。 到这里,四册本书就读完了。在这*后一册《牛娃放牛》的后面,我们不附录任何知识介绍或者故事背景,因为这里不需要这些,需要的只是,妈妈和孩子在这美丽的文字和图画之中,久久的回味。 让牛牛带我们回到久违的田园 *后说些题外话吧,不知道细心的妈妈或者孩子有没有发现,本书里面,所有这些和牛有关的故事,都发生在乡村?而且所有这些故事,都和种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打春牛”里面,“春牛”是丰收的象征,“牛郎织女”里面,男耕女织是这个故事的美好结局,“神农炎帝”更不用说了,牛头人身的炎帝,就是教会人们种植五谷的大神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至于这本《牛娃放牛》么,在玩乐之中,种地倒是不用了,可是你想想,放牛不就是为了让它种地么?放牛娃长大了,不就是农民么?所以说呀,这个“牛”字,实实在在和农民、和农村生活,关系紧密呢。 我想,绝大多数正读着本书的家庭,对于农事,大概是不熟悉的。而对于书里面提到的那些故事,即使以前听过,恐怕对其中的细节也不是太清楚的吧? 扯些这么远的事情,我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如今城市里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很多娱乐活动,但是因为对古老乡村生活的陌生,恐怕不仅仅会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到隔膜,很可能也少了很多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真的希望,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城市家庭亲子阅读的一份材料,更希望从这套小书出发,能够引起家长带着孩子去认识认识农村的兴趣。这事说起来复杂,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想看,如果在立春那一天,能够带着孩子去乡间体味一下“打春牛”的乐趣,又或者在夏日,能够带着孩子在乡野和放牛娃一起玩耍,再或者,在秋天的收获季节,带着孩子去看看大片大片的金灿灿的玉米田,这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说实话,虽然本书画面美丽,文字琅琅上口,但因为书里面所描写的一切,距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说起来,这也是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遗憾之一了),这书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准备一个这么长篇的导读,寻找那么多书里面没有的故事,*终的目的,便是希望通过更多更好玩的故事,吸引孩子对这套书、对书里面那些故事和那种生活的兴趣。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非来自一朝一夕,更不是一套小书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所幸*近会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图画书出版,不过我要强调的还是那一点,读这些书,只是开始,更重要的还是用实际的生活去触发孩子的心灵。*简单的,知道“五谷”的名目和在春天看到满山的油菜花、秋天看到遍野的玉米,那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要有可能,还是带孩子四处走一走吧,哪怕只是在自己城市的周边,他们更需要读的,是“自然”这部大书,是“中国”这部大书。
目录
1.打春牛
2.神农炎帝
3.牛郎织女
4.娃娃放牛
2.神农炎帝
3.牛郎织女
4.娃娃放牛
牛年的礼物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