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的编辑方针,一是在系统的框架内,把儒释道三教和基督教关于一些根本问题的基本观点尽可能全面地予以罗列(用经典中的原文说话);二是对各种观点的叙述力求客观、概括,尽量简明、扼要,只宏观地叙述作为中西文化精神核心的各大宗教(或具宗教性的哲学)的总体观点,而不注重一教之中各家各派的区别划分,不进行微观的学术讨论。《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从认识论、本体论、神性论、宇宙论、人生观及社会文化史观诸方面概括、简明、客观地介绍东方文明的代表儒、释、道与西方文明的代表基督教对以上问题的基本观点。《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作者均为海内外著名专家。
目录
目录序&何光沪
导 言文化对话的意义、基础与方法&何光沪
宗教对话的需要与形式&许志伟
一、知识论(认识论)〔知识的对象与可能性;知识的方法或途径;知识的性质与限度等〕儒教观点&余敦康
佛教观点&方立天
道家与道教观点&牟钟鉴
基督教观点&赵敦华
二、本体论(本根论)〔宇宙之本源;“道”、“天”、“真如”、“上帝”等等之实在与空无;“道”、“天”、“真如”、“上帝”等等之内在与超越〕儒教观点&陈 来
佛教观点&杜继文
道教观点&卢国龙
基督教观点&李秋零
二、神性论(道论、天论、佛性论等等)〔“道”、“天”、“佛性”、“上帝”等之性质;神人关系(天人关系等);绝对性与终极性〕儒教观点&郑家栋
佛教观点&赖永海
道教观点&胡孚琛
基督教观点&卓新平
四、世界观(宇宙论)〔自然与运动(宇宙演化论等);一与多(宇宙结构论等);有限与无限(起源与终结等)〕儒教观点&李 申
佛教观点&陈咏明
道教观点&陈耀庭
基督教观点&杨慧林
五、人生观(人性论)〔人性与兽性(人欲与天理、性善与性恶等等);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道德与审美等等);生与死(超越与救度、自力与他力、得道与成圣等等)〕儒教观点&何怀宏
佛教观点&王志远
道教观点&王 卡
基督教观点&罗秉祥
六、社会、文化与历史观〔社会与个人(政治与法律、民主与民本、家庭与社会);文化与教化(艺术与自然、伦理与习俗、价值与目的等);变易与永恒(自由与命运、进化与退化、循环与线性等)〕儒教观点&蒋庆
佛教观点&邓子美
道教观点&卿希泰
基督教观点&杨庆球
结 语宗教对话的果实&许志伟
导 言文化对话的意义、基础与方法&何光沪
宗教对话的需要与形式&许志伟
一、知识论(认识论)〔知识的对象与可能性;知识的方法或途径;知识的性质与限度等〕儒教观点&余敦康
佛教观点&方立天
道家与道教观点&牟钟鉴
基督教观点&赵敦华
二、本体论(本根论)〔宇宙之本源;“道”、“天”、“真如”、“上帝”等等之实在与空无;“道”、“天”、“真如”、“上帝”等等之内在与超越〕儒教观点&陈 来
佛教观点&杜继文
道教观点&卢国龙
基督教观点&李秋零
二、神性论(道论、天论、佛性论等等)〔“道”、“天”、“佛性”、“上帝”等之性质;神人关系(天人关系等);绝对性与终极性〕儒教观点&郑家栋
佛教观点&赖永海
道教观点&胡孚琛
基督教观点&卓新平
四、世界观(宇宙论)〔自然与运动(宇宙演化论等);一与多(宇宙结构论等);有限与无限(起源与终结等)〕儒教观点&李 申
佛教观点&陈咏明
道教观点&陈耀庭
基督教观点&杨慧林
五、人生观(人性论)〔人性与兽性(人欲与天理、性善与性恶等等);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道德与审美等等);生与死(超越与救度、自力与他力、得道与成圣等等)〕儒教观点&何怀宏
佛教观点&王志远
道教观点&王 卡
基督教观点&罗秉祥
六、社会、文化与历史观〔社会与个人(政治与法律、民主与民本、家庭与社会);文化与教化(艺术与自然、伦理与习俗、价值与目的等);变易与永恒(自由与命运、进化与退化、循环与线性等)〕儒教观点&蒋庆
佛教观点&邓子美
道教观点&卿希泰
基督教观点&杨庆球
结 语宗教对话的果实&许志伟
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