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本《华文文学与文化政治》是作者刘小新参与华文文学讨论部分文字的结集,书中包括了:《当代马华文学思潮与“承认的政治”》、《解构与遁逃:马华新世代诗的一种精神向度》、《白璧德与20世纪初留美学生文化守成思想的形成》、《论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总体特征》、《黄锦树的意义与局限》等文章。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多元视域与文化诗学
华文文学阐释的多元视域
文化诗学与华文文学批评――关于“华人文化诗学”的构想
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
从华文文学批评到华人文化诗学
文化视域、批评介入与华人文化诗学
对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二辑 文化属性与后殖民批评
文化属性意识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中心的初步观察与思考
解读“文化的华文文学”论争
海外华人文学与“承认的政治”
当代马华文学思潮与“承认的政治”
第三辑 现象、思潮与文学史
“黄锦树现象”与当代马华文学思潮的嬗变
从方修到林建国:马华文学史的几种读法
马华旅台文学现象论
世代更替与范式转换:马华文学发展考察
近期马华的马华文学研究管窥
当代马华诗歌的两种形象
解构与遁逃:马华新世代诗的一种精神向度
原乡意识的变迁
留美学生与“文学革命”的酝酿
白璧德与20世纪初留美学生文化守成思想的形成
“白马社”的文化精神与诗歌创作
草根意识与历史叙事――以旧金山华人作家群为中心
论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总体特征
1980年以来的澳门华文文学掠影
澳门女性文学面面观
重新认识“抒情诗的社会学”
第四辑 知性与感性
海外文界的异数:马华作家林幸谦创作论
黄锦树的意义与局限
董桥散文的感性与知性
洛夫诗中的思致和情趣
余光中散文的诗性与语趣
从素朴的乡村抒情到抒情诗的政治学
第五辑 海峡文化与华文书写
“海峡文化”:探索与创新
“海峡文化”研究的当代性
华文书写与“海西文化”传播
刘登翰文学研究的学术意义
第一辑 多元视域与文化诗学
华文文学阐释的多元视域
文化诗学与华文文学批评――关于“华人文化诗学”的构想
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
从华文文学批评到华人文化诗学
文化视域、批评介入与华人文化诗学
对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二辑 文化属性与后殖民批评
文化属性意识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中心的初步观察与思考
解读“文化的华文文学”论争
海外华人文学与“承认的政治”
当代马华文学思潮与“承认的政治”
第三辑 现象、思潮与文学史
“黄锦树现象”与当代马华文学思潮的嬗变
从方修到林建国:马华文学史的几种读法
马华旅台文学现象论
世代更替与范式转换:马华文学发展考察
近期马华的马华文学研究管窥
当代马华诗歌的两种形象
解构与遁逃:马华新世代诗的一种精神向度
原乡意识的变迁
留美学生与“文学革命”的酝酿
白璧德与20世纪初留美学生文化守成思想的形成
“白马社”的文化精神与诗歌创作
草根意识与历史叙事――以旧金山华人作家群为中心
论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总体特征
1980年以来的澳门华文文学掠影
澳门女性文学面面观
重新认识“抒情诗的社会学”
第四辑 知性与感性
海外文界的异数:马华作家林幸谦创作论
黄锦树的意义与局限
董桥散文的感性与知性
洛夫诗中的思致和情趣
余光中散文的诗性与语趣
从素朴的乡村抒情到抒情诗的政治学
第五辑 海峡文化与华文书写
“海峡文化”:探索与创新
“海峡文化”研究的当代性
华文书写与“海西文化”传播
刘登翰文学研究的学术意义
华文文学与文化政治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