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obiology:the new synthesis.1

副标题:无

作   者:威尔森(Edward O. Wilson)著;薛绚译

分类号:

ISBN:97898667232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一門新學科開山立派之作 演化論的里程碑寫作格式嚴謹 參考文獻將近三千種動物行為學會評為「史上最重要的動物行為學論著」重啟「遺傳∕教養」之爭 引發二十世紀生物學界大辯論亞里斯多德說「人是社會動物」,然而地球上群居的社會動物絕不僅人類一種,許多生物都表現出複雜的社會行為。為什麼各種生物都演化出複雜的社會行為?為了解釋此一現象,生物學界出現了一門稱為「社會生物學」的學問,認為所有社會行為都有生物基礎,目的在幫助生存和繁殖,讓生物所攜帶的基因更容易被天擇保留。其發展的二十幾年裡,不僅帶來生物學的革命,影響也遍及人文社會科學的領域。威爾森的《社會生物學》正是這門學問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大量案例配合行為、遺傳、族群、生態等學說與證據,建構一套完整的體系,解釋社會行為的脈絡,最後更將討論範圍擴大,試圖以相同的方式研究人類社會學。本書最後一章說明:人類跟其他動物一樣,許多人類的社會行為之所以演化出來,是因為對物種的生存有益,包括道德、侵略性、愛情、宗教等。此說激怒了一群人,認為威爾森在為種族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背書,最著名的反對者就是他的同事古爾德。社會生物學的追隨者強烈否認這門科學含有保守的意識形態,兩派人馬進行了一場大論戰,堪稱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學術爭議。中文版第一冊收錄《社會生物學》一至五章,闡明動物社會性背後的演化動力,提出這些因素與動物行為之間的數學模型,最重要的是,詳細解釋利他行為怎麼會演化出來。

目录

序論 二十世紀末的社會生物學
1. 社會演化
1. 基因的道德觀
2. 社會生物學的基礎概念
3. 社會演化的原動力
4. 群體生物學的相關原理
5. 群體選擇與利他行為
2. 社會機制
1. 群體大小 繁殖 時間預算
2. 社會行為的發展與修改
3. 通訊:基本原理
4. 通訊:功能與複雜的系統
5. 通訊:起源與演化
6. 侵犯與爭鬥
7. 社會空間分配(領域等)
8. 統御系統
9. 角色與階級
10. 性別與社會
11. 親代照顧
12. 群居共生
3. 社會動物
1. 社會演化的四個頂峰
2. 群集的微生物與無脊椎動物
3. 群居昆蟲
4. 冷血脊椎動物
5. 鳥類
6. 哺乳動物的進化趨勢
7. 有蹄動物與大象
8. 食肉動物
9. 人類以外的靈長目動物
10. 人類:從社會生物學到社會學
· · · · · · ( 收起)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Sociobiology:the new synthesis.1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