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套装共2册)》由昆仑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上卷
绪论:民族主义理论与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民族与民族主义
一“民族”的内涵
二“民族主义”的概念
三民族主义的类型
第二节东方民族主义及其特点
第三节产生发展的背景:“现代化”的挑战与回应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
二东方被裹挟着进入“现代化”历程
三民族国家独立:东方现代化的前提
四上层改革、思想启蒙与现代化探索
第四节本课题研究现状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时空范围:“东方”和“现代”
第二节思潮·社会思潮·文学思潮
一思潮与意识焦点、思维结构
二社会思潮
三文学思潮
第三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一“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
开放体系
二“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时间跨度长,而且还在继续
三创作宗旨: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四创作原则: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
第二章东方古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
第一节东方古代民族类型
第二节部族意识的神话表达
第三节文学类型的考察:颂诗与史传文学
第四节西亚:民族主义的演示舞台
第三章第一阶段(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与启蒙思潮同根并发
第一节东方现代启蒙运动
一东亚的启蒙运动
二南亚的启蒙运动
三西亚、北非地区的启蒙运动
第二节东方现代启蒙文学
一日本启蒙文学的演进
二印度启蒙文学的成就
三西亚、北非地区的启蒙文学
第三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早期形态
第四节黎萨尔:启蒙与救亡的困惑
一英雄的选择
二迷茫与矛盾
三矛盾的文化机制
四矛盾的艺术表现
第五节伸张国权:东海散士与《佳人奇遇》
第四章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60年代):成熟与高潮
第一节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与民族主义思潮
一第一时期(20世纪初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二第二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60年代)
第二节民族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东亚地区
二南亚地区
三东南亚地区
四阿拉伯地区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第三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
一反对殖民统治,高扬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独立的主题思想
二功用性、现实性的审美追求
三民族传统的弘扬与民族灵魂的呼唤
第四节泰戈尔: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一泰戈尔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内涵与表现
二个案分析:泰戈尔思想整体中的《戈拉》
三成因探析与意义考量
第五节纪伯伦:异乡人的哀伤与幸运
一创作概览:小说和散文诗
二“异乡人”的痛苦和孤寂
三民族自省中的爱与恨
四人类“先知”:超越性追求
第六节慕依斯:民族激情与文化抗拒
一独立战士与业余作家
二民族激情与艺术规律
三汉纳菲:先行者的悲剧
第七节陶菲格·哈基姆:民族灵魂的呼唤
一陶菲格·哈基姆:勤奋、深邃的作家
二以“爱”为核心的农业文明
三神话象征结构与民族意识
四社会价值与文化审视
第八节安纳德:民族寓言与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一《苦力》、《贱民》:奴性的揭示
二《两叶一芽》:苦难的思索
三“拉卢三部曲”:出路的探寻
四民族主义的超越
第九节普列姆昌德:复兴民族文化及其自我矛盾
一“诗意的农村”与传统文明
二理想化的传统村社制度
三他者镜像中的自我
第十节马哈福兹:现实的未来思考
一民族主义是马哈福兹创作的基点和表述的核心
二西方文化与马哈福兹民族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下卷
第五章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后殖民文学
第一节东方民族主义的新发展与后殖民思潮兴起
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方民族主义的特点
二后殖民思潮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后殖民主义思潮的成熟形态:后殖民理论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后殖民主义的原创性理论
三后殖民理论的价值把握
第三节东方后殖民文学
一“东方后殖民文学”的定义
二东方后殖民作家的类型
三东方后殖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耶谢巴尔与《虚假的事实》:本土作家的后殖民创作
一民族文化熏陶的一生与创作
二《虚假的事实》的主旋律:寻求独立后的民族自我
三达拉与布兰:理想民族自我的“寓言”
四创作构思:突显民族自我
第五节移民三雄后殖民创作中的“历史”主题
一叙述策略:从个人史向民族史的延伸
二构筑史观——从历史叙述到还原历史真相
三结语:超越种族的世界写作
第六节库切:后殖民语境中的身份焦虑
一文化夹缝中的自我寻觅
二如影随行的“南非自我”
三隐含的叙述者、对话张力与语言选择
第六章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色彩
第一节南亚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特征
一在对抗中选择吸收
二在传统回归中复兴
三强烈的母语情结
第二节阿拉伯地区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区域色彩
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阿拉伯大一统的梦想
二追忆阿拉伯往昔的光荣
三对纳赛尔的崇拜
四坚定的巴勒斯坦立场
五对阿拉伯语标准语的热情
第三节黑非洲地区的民族主义文学
一特征之一:对抗性
二特征之二:泛非性
三特征之三:混合性
四特征之四:语言选择的文化困境
第七章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关系
第一节民族主义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
一两种思潮的起源
二创作主体的阶级出身
三异中有同的创作主题
第二节东方民族主义与东方唯美主义
一论点的交锋
二论点的契合
第三节东方民族主义文学与东方现代主义文学
一东方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两大思潮的比较
三东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民族主义色彩
第八章民族历史:民族主义文学的热门题材
第一节历史题材兴盛及其成因
一民族想象与民族历史认同
二历史题材创作的四大类型
三历史题材创作兴盛原因探
第二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历史题材创作的特征
一民族主义的内在诉求与历史题材创作中矛盾的对立统一
二民族主义的多种阐释与历史题材创作的文本化特征
三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色彩与历史题材创作的
日常化、细节化和心理化特征
第三节个案研究:乔治·宰丹的历史小说创作
一文化民族主义——暗合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复古情结
二民族主义修辞——女性形象的寓意
第九章散论:禁书、国歌、宗教与侨民作家
第一节禁书:民族政治文化的冲突
一民族独立运动与禁书
二民族内部政治文化冲突与禁书
三宗教民族主义与禁书
第二节国歌:民族主义文学的集中体现
一战火中的民族歌声
二民族的颂歌
三谱写民族未来之曲
第三节宗教: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个视角
一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民族主义文学
二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学
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文学
四伊克巴尔:宗教民族主义文学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侨民作家与民族文化
一浓浓的文化乡愁
二混杂性身份和双重视角
三民族文化重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上卷
绪论:民族主义理论与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民族与民族主义
一“民族”的内涵
二“民族主义”的概念
三民族主义的类型
第二节东方民族主义及其特点
第三节产生发展的背景:“现代化”的挑战与回应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
二东方被裹挟着进入“现代化”历程
三民族国家独立:东方现代化的前提
四上层改革、思想启蒙与现代化探索
第四节本课题研究现状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时空范围:“东方”和“现代”
第二节思潮·社会思潮·文学思潮
一思潮与意识焦点、思维结构
二社会思潮
三文学思潮
第三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一“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
开放体系
二“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时间跨度长,而且还在继续
三创作宗旨: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四创作原则: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
第二章东方古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
第一节东方古代民族类型
第二节部族意识的神话表达
第三节文学类型的考察:颂诗与史传文学
第四节西亚:民族主义的演示舞台
第三章第一阶段(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与启蒙思潮同根并发
第一节东方现代启蒙运动
一东亚的启蒙运动
二南亚的启蒙运动
三西亚、北非地区的启蒙运动
第二节东方现代启蒙文学
一日本启蒙文学的演进
二印度启蒙文学的成就
三西亚、北非地区的启蒙文学
第三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早期形态
第四节黎萨尔:启蒙与救亡的困惑
一英雄的选择
二迷茫与矛盾
三矛盾的文化机制
四矛盾的艺术表现
第五节伸张国权:东海散士与《佳人奇遇》
第四章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60年代):成熟与高潮
第一节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与民族主义思潮
一第一时期(20世纪初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二第二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60年代)
第二节民族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东亚地区
二南亚地区
三东南亚地区
四阿拉伯地区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第三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
一反对殖民统治,高扬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独立的主题思想
二功用性、现实性的审美追求
三民族传统的弘扬与民族灵魂的呼唤
第四节泰戈尔: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一泰戈尔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内涵与表现
二个案分析:泰戈尔思想整体中的《戈拉》
三成因探析与意义考量
第五节纪伯伦:异乡人的哀伤与幸运
一创作概览:小说和散文诗
二“异乡人”的痛苦和孤寂
三民族自省中的爱与恨
四人类“先知”:超越性追求
第六节慕依斯:民族激情与文化抗拒
一独立战士与业余作家
二民族激情与艺术规律
三汉纳菲:先行者的悲剧
第七节陶菲格·哈基姆:民族灵魂的呼唤
一陶菲格·哈基姆:勤奋、深邃的作家
二以“爱”为核心的农业文明
三神话象征结构与民族意识
四社会价值与文化审视
第八节安纳德:民族寓言与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一《苦力》、《贱民》:奴性的揭示
二《两叶一芽》:苦难的思索
三“拉卢三部曲”:出路的探寻
四民族主义的超越
第九节普列姆昌德:复兴民族文化及其自我矛盾
一“诗意的农村”与传统文明
二理想化的传统村社制度
三他者镜像中的自我
第十节马哈福兹:现实的未来思考
一民族主义是马哈福兹创作的基点和表述的核心
二西方文化与马哈福兹民族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下卷
第五章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后殖民文学
第一节东方民族主义的新发展与后殖民思潮兴起
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方民族主义的特点
二后殖民思潮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后殖民主义思潮的成熟形态:后殖民理论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后殖民主义的原创性理论
三后殖民理论的价值把握
第三节东方后殖民文学
一“东方后殖民文学”的定义
二东方后殖民作家的类型
三东方后殖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耶谢巴尔与《虚假的事实》:本土作家的后殖民创作
一民族文化熏陶的一生与创作
二《虚假的事实》的主旋律:寻求独立后的民族自我
三达拉与布兰:理想民族自我的“寓言”
四创作构思:突显民族自我
第五节移民三雄后殖民创作中的“历史”主题
一叙述策略:从个人史向民族史的延伸
二构筑史观——从历史叙述到还原历史真相
三结语:超越种族的世界写作
第六节库切:后殖民语境中的身份焦虑
一文化夹缝中的自我寻觅
二如影随行的“南非自我”
三隐含的叙述者、对话张力与语言选择
第六章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色彩
第一节南亚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特征
一在对抗中选择吸收
二在传统回归中复兴
三强烈的母语情结
第二节阿拉伯地区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区域色彩
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阿拉伯大一统的梦想
二追忆阿拉伯往昔的光荣
三对纳赛尔的崇拜
四坚定的巴勒斯坦立场
五对阿拉伯语标准语的热情
第三节黑非洲地区的民族主义文学
一特征之一:对抗性
二特征之二:泛非性
三特征之三:混合性
四特征之四:语言选择的文化困境
第七章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关系
第一节民族主义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
一两种思潮的起源
二创作主体的阶级出身
三异中有同的创作主题
第二节东方民族主义与东方唯美主义
一论点的交锋
二论点的契合
第三节东方民族主义文学与东方现代主义文学
一东方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两大思潮的比较
三东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民族主义色彩
第八章民族历史:民族主义文学的热门题材
第一节历史题材兴盛及其成因
一民族想象与民族历史认同
二历史题材创作的四大类型
三历史题材创作兴盛原因探
第二节东方现代民族主义历史题材创作的特征
一民族主义的内在诉求与历史题材创作中矛盾的对立统一
二民族主义的多种阐释与历史题材创作的文本化特征
三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色彩与历史题材创作的
日常化、细节化和心理化特征
第三节个案研究:乔治·宰丹的历史小说创作
一文化民族主义——暗合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复古情结
二民族主义修辞——女性形象的寓意
第九章散论:禁书、国歌、宗教与侨民作家
第一节禁书:民族政治文化的冲突
一民族独立运动与禁书
二民族内部政治文化冲突与禁书
三宗教民族主义与禁书
第二节国歌:民族主义文学的集中体现
一战火中的民族歌声
二民族的颂歌
三谱写民族未来之曲
第三节宗教: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个视角
一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民族主义文学
二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学
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文学
四伊克巴尔:宗教民族主义文学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侨民作家与民族文化
一浓浓的文化乡愁
二混杂性身份和双重视角
三民族文化重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