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意象”范畴为核心,以本体论为出发点,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观照其源流正变和文化积淀,从而对审美意象的建构及其主要特征作出系统的阐释,对与其相邻或相近的审美范畴,如“物象”、“兴象”、“形象”及“意境”等,也进行了界定和辨析,以期能在横向逻辑联系的层面上,探索相互融贯又各具形态的审美意识和感知方式,以辨其演变及深层的美学涵义。在对各种不同体式的审美意象特征方面,力图探寻其范畴的内在意蕴,追踪其发展轨。迹,阐发了一些前人所未发的意见。故本书对所涉及的各美学范畴,力求推原其本,以探究其原有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动因,可为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目录
上编 “意象”的滥觞和成熟
第一章 “意象”说的滥觞
第一节 从“铸鼎象物”说起
第二节 老子的“象”说
第三节 庄子论“言”、“意”及“象罔”
第四节 《周易》“立象以尽意”
第二章 “意象”说的孕育
第一节 “赋”、“比”、“兴”与《诗经》的审美意象
第二节 《淮南子》的“意”与“象”
第三节 《论衡》的“意象”说
第三章 “意象”说的形成
第一节 王弼的“意象”观
第二节 刘勰论“意象”
第四章 “意象”说的发展
第一节 唐人的“意象”说
第二节 宋人的“意象”说
第五章 “意象”说的成熟
第一节 “意象”范畴的广泛使用
第二节 “意象”说的演进和拓展
第六章 “意象”说的总结
第一节 王夫之的“意象”体系
第二节 叶燮的“默会意象之表”(附沈德潜)
第三节 章学诚的“人心营构”说(附纪昀等)
第四节 方东树的“意象分大小高下”(附潘德舆)
中编 “意象”的建构和形态
第一章 诗歌意象
第一节 诗歌意象的生成
第二节 诗歌意象的组合
第二章 词意象
第一节 词意象与诗歌意象的区别
第二节 词的审美意象的表现形态
第三章 戏曲意象
第一节 戏曲的人物意象
第二节 戏曲的场景意象
第四章 文章意象
第一节 文章意象的创造
第二节 文章意象的审美形态
第五章 书法意象
第一节 书法意象的建构特点
第二节 书法意象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绘画意象
第一节 从“意余于象”说起
第二节 “成竹于胸”与“意象经营”
第七章 音乐意象
第一节 关于“乐象”
第二节 音乐“意象”
下编 “意象”的界说和辨析
第一章 “意象”与“物象”
第一节 《周易》的“观物取象”
第二节 “意象”与“物象”
第三节 “物化”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意象”与“兴象”
第一节 “兴象”之“兴”
第二节 历代各家的“兴象”说
第三节 “意象”与“兴象”的比较
第三章 “意象”与“形象”
第一节 从“形”、“象”及“形象”说起
第二节 “意象”与“形象”的异同
第四章 “意象”与“意境”
第一节 “意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意象”与“意境”的界说
第五章 “意象”与“气象”
第一节 “气象”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 “意象”与“气象”的融通交合
第六章 “意象”与“境象”
第一节 “境象非一,虚实难明”
第二节 “意象”与“境象”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第七章 “意象”与“景象”
第一节 “景象”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意象”与“景象”的比较
第八章 “意象”与“象外之象”
第一节 “超以象外”与“象外之象”
第二节 “象外之象”与“意象”
后记
[M
上编 “意象”的滥觞和成熟
第一章 “意象”说的滥觞
第一节 从“铸鼎象物”说起
第二节 老子的“象”说
第三节 庄子论“言”、“意”及“象罔”
第四节 《周易》“立象以尽意”
第二章 “意象”说的孕育
第一节 “赋”、“比”、“兴”与《诗经》的审美意象
第二节 《淮南子》的“意”与“象”
第三节 《论衡》的“意象”说
第三章 “意象”说的形成
第一节 王弼的“意象”观
第二节 刘勰论“意象”
第四章 “意象”说的发展
第一节 唐人的“意象”说
第二节 宋人的“意象”说
第五章 “意象”说的成熟
第一节 “意象”范畴的广泛使用
第二节 “意象”说的演进和拓展
第六章 “意象”说的总结
第一节 王夫之的“意象”体系
第二节 叶燮的“默会意象之表”(附沈德潜)
第三节 章学诚的“人心营构”说(附纪昀等)
第四节 方东树的“意象分大小高下”(附潘德舆)
中编 “意象”的建构和形态
第一章 诗歌意象
第一节 诗歌意象的生成
第二节 诗歌意象的组合
第二章 词意象
第一节 词意象与诗歌意象的区别
第二节 词的审美意象的表现形态
第三章 戏曲意象
第一节 戏曲的人物意象
第二节 戏曲的场景意象
第四章 文章意象
第一节 文章意象的创造
第二节 文章意象的审美形态
第五章 书法意象
第一节 书法意象的建构特点
第二节 书法意象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绘画意象
第一节 从“意余于象”说起
第二节 “成竹于胸”与“意象经营”
第七章 音乐意象
第一节 关于“乐象”
第二节 音乐“意象”
下编 “意象”的界说和辨析
第一章 “意象”与“物象”
第一节 《周易》的“观物取象”
第二节 “意象”与“物象”
第三节 “物化”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意象”与“兴象”
第一节 “兴象”之“兴”
第二节 历代各家的“兴象”说
第三节 “意象”与“兴象”的比较
第三章 “意象”与“形象”
第一节 从“形”、“象”及“形象”说起
第二节 “意象”与“形象”的异同
第四章 “意象”与“意境”
第一节 “意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意象”与“意境”的界说
第五章 “意象”与“气象”
第一节 “气象”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 “意象”与“气象”的融通交合
第六章 “意象”与“境象”
第一节 “境象非一,虚实难明”
第二节 “意象”与“境象”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第七章 “意象”与“景象”
第一节 “景象”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意象”与“景象”的比较
第八章 “意象”与“象外之象”
第一节 “超以象外”与“象外之象”
第二节 “象外之象”与“意象”
后记
[M
意象范畴的流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