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6/28/9787806429341.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收录了《周作人与清儒笔记》、《1946—1948年平津文坛的“新写作”》、《郁达夫的文类选择与现代转型》、《追寻主体的情爱写作—大陆八十年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面向》等论文。
目录
目录
周作人与清儒笔记
“新秧歌”的构造——对30年代~40年代秧歌的考察
1946—1948年平津文坛的“新写作”
郁达夫的文类选择与现代转型
追寻主体性的情爱写作——大陆八十年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面向
“权力”与“反讽”——刘震云小说艺术论
引言
一 从晚明小品到清儒笔记
二 "学隐:出世与入世之间
三 文抄与杂文
四 史鉴与策、论
五 无可言说之言说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论著
第一章 不同视域的“秧歌”影像
1 文学史传述的起点
2 “五四”情境与定县秧歌
3 民间秧歌的历史记忆
4 秧歌的民间形态
第二章 抗战语境中的秧歌
1 旧形式与文学资源
2 “旧瓶装新酒”
第三章 被纳入延安文艺体系的秧歌
1 鲁艺与秧歌舞的改造
2 秧歌剧的生产与《兄妹开荒》
3 “趣味”、讽喻与丑角
4 “性”的传述与女性意识
余论
上篇 “新写作”的形成
一 “打开一条生路”:从文学试验开始
二 “新写作”作家群的形成
三 “新写作”的文学源头
下篇 “新写作”的文学特征
一 突破文体界限
二 “非个人化”的“个人化”表达
三 现实的“内在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上篇 郁达夫的旧体诗与传统士大夫世界观
一 郁达夫的旧体诗
二 旧体诗中“自我”与“世界”的对立
三 旧体诗与世界观
四 旧体诗与新诗
下篇 郁达夫的文学理想与其小说、散文选择
一 郁达夫之选择小说
二 散文的小说化与小说的散文化
三 郁达夫小说风格的转变及其对游记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论
第一章 性写作的现实原则
一 导言:遗产.开端
二 文本.爱者.身体
三 道德主体.目光美学.身体政治
四 结语:现实原则.危机
第二章 在道德和欲望主体之间:张贤亮小说肉体隐喻
一 导言:风情.现代性
二 导言:批评.研究之路
三 自由.肉体.感觉
四 理性.虐恋.忏悔
五 父法.狂欢.个人主义
第三章 理念的肉身化:内宇宙的诞生
一 总述:整体原则
二 王安忆的性写作
引言
第一章 “权力意识”
第一节 “权力”的发现
第二节 “权力”的多种形式
(1) 权力的产生:权力如何影响人们
(2) 权力的限制:世俗权力影响下的个人存在
(3) 权力的支配:公共权力影响下的个人存在
(4) 权力的膨胀:历史空间中的公共权力与人
第二章 “反讽风格”
第一节 透视现实的重要力量——“反讽”
第二节 “反讽”风格的变化:从婉转到荒谬
(1) 婉转的反讽
(2) 尖锐的反讽
(3) 荒谬性反讽
结语
?'
周作人与清儒笔记
“新秧歌”的构造——对30年代~40年代秧歌的考察
1946—1948年平津文坛的“新写作”
郁达夫的文类选择与现代转型
追寻主体性的情爱写作——大陆八十年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面向
“权力”与“反讽”——刘震云小说艺术论
引言
一 从晚明小品到清儒笔记
二 "学隐:出世与入世之间
三 文抄与杂文
四 史鉴与策、论
五 无可言说之言说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论著
第一章 不同视域的“秧歌”影像
1 文学史传述的起点
2 “五四”情境与定县秧歌
3 民间秧歌的历史记忆
4 秧歌的民间形态
第二章 抗战语境中的秧歌
1 旧形式与文学资源
2 “旧瓶装新酒”
第三章 被纳入延安文艺体系的秧歌
1 鲁艺与秧歌舞的改造
2 秧歌剧的生产与《兄妹开荒》
3 “趣味”、讽喻与丑角
4 “性”的传述与女性意识
余论
上篇 “新写作”的形成
一 “打开一条生路”:从文学试验开始
二 “新写作”作家群的形成
三 “新写作”的文学源头
下篇 “新写作”的文学特征
一 突破文体界限
二 “非个人化”的“个人化”表达
三 现实的“内在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上篇 郁达夫的旧体诗与传统士大夫世界观
一 郁达夫的旧体诗
二 旧体诗中“自我”与“世界”的对立
三 旧体诗与世界观
四 旧体诗与新诗
下篇 郁达夫的文学理想与其小说、散文选择
一 郁达夫之选择小说
二 散文的小说化与小说的散文化
三 郁达夫小说风格的转变及其对游记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论
第一章 性写作的现实原则
一 导言:遗产.开端
二 文本.爱者.身体
三 道德主体.目光美学.身体政治
四 结语:现实原则.危机
第二章 在道德和欲望主体之间:张贤亮小说肉体隐喻
一 导言:风情.现代性
二 导言:批评.研究之路
三 自由.肉体.感觉
四 理性.虐恋.忏悔
五 父法.狂欢.个人主义
第三章 理念的肉身化:内宇宙的诞生
一 总述:整体原则
二 王安忆的性写作
引言
第一章 “权力意识”
第一节 “权力”的发现
第二节 “权力”的多种形式
(1) 权力的产生:权力如何影响人们
(2) 权力的限制:世俗权力影响下的个人存在
(3) 权力的支配:公共权力影响下的个人存在
(4) 权力的膨胀:历史空间中的公共权力与人
第二章 “反讽风格”
第一节 透视现实的重要力量——“反讽”
第二节 “反讽”风格的变化:从婉转到荒谬
(1) 婉转的反讽
(2) 尖锐的反讽
(3) 荒谬性反讽
结语
?'
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丛书:文学专业,北京大学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